技术变迁中的失业问题研究

技术变迁中的失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根据假设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失业理论。大体上可分为古典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失业理论等。对这些失业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假设稍作对比不难发现,这些失业理论主要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失业特点而提出,各有其较强的针对性但都缺乏普遍性基础。因为失业问题是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演进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专业化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和取消了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中都不存在大规模失业问题。因此,具有普遍性基础的失业理论应该将失业的根源追溯到专业化分工的演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上去求解。 但是,西方经济学基本模型的建立过程却将产生失业的这一普遍性根源排除到了模型之外。因为该模型先将宏观经济单位简化为供给与需求两个部分,将其中大量重叠部分忽略不计;然后假定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市场经济能够达到并维持的状态,再给它假定了一个由支配个人偏好和生产技术的既定的、静态函数构成的外部环境,而将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忽略不计;这样,模型就可以达到均衡状态,均衡理论也得以建立。但由于这一理论所依赖的假定与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的现实相矛盾,因而导致理论本身与现实中不断进行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组织演进、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经济变换过程没有直接关系了。所以,尽管理论很完备,得出的失业治理措施也有根有据,但失业却一如既往地产生着。 与西方经济学运用供求两分法对市场经济的研究不同,本文认为,市场是所有供给与需求力量的总和,供给与需求就像是硬币的两个面一样无法截然分开,我们只能通过研究供给与需求背后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驱动和利益获得机制来揭示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从而揭示失业的根源。 本文通过对技术变迁的规律性及促进技术变迁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促进技术变迁的动力机制与市场微观主体的动力机制是一致的,即技术变迁是市场微观主体获利行为推动的结果。所以应该将推动技术变迁的动力因素导入经济分析系统,这就需要从技术变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密切关系入手。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本文的出发点
  • 二、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本文的分析工具
  • 三、我国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四、本文的设计思路
  • 五、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概论
  • (一) 失业的技术界定
  • (二) 技术变迁的动力来源
  • (三) 专业化分工与经济稀缺性的转移
  • 附录:对策与建议
  • 第二章 价格、价值与专业化陷阱
  • (一) 用微分方程表示的交换所需要的条件
  • (二) 专业化分工演进中的劳动价值论
  • (三) 价格与价值的均衡
  • (四) 专业化陷阱
  • 附录:对策与建议
  • 第三章 现代失业理论
  • (一) 失业的根源
  • (二) 举例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需要的条件
  • (三) 发生在高价值产品生产领域中的失业之谜
  • (四) 及时转变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 (五)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职能
  • 附录:我国微观主体为什么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 第四章 专业化分工中的经济机会和就业机会
  • (一) 科学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对经济的贡献
  • (二) 额外利润增长率原理
  • (三) 各种创新活动的就业效应
  • 附录:政策与措施
  •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及其产生的理论创新问题
  • (一) 专业化分工演进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化
  • (二) 工资的决定机制及其意义
  • (三)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逆向选择规律
  • (四) 利润的激励作用
  • 附录:对策与措施
  • 第六章 论专业化分工的深化降低劳动力在各种技能之间的转换成本
  • (一) 技术变迁规律所要求的劳动力流动性问题
  • (二) 专业化分工降低了各种技能之间的转换总成本
  • (三) 阻碍工人进行技能转换的其它因素分析
  • (四) 用市场机制推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
  • 附录:设定好的制度是政府的职责
  • 第七章 再论专业化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原理
  • (一) 亚当·斯密的逻辑
  • (二) 专业化分工是人类用以扩大交换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 (三) 生产率原则在推动专业化分工中的作用
  • (四) 国家在推进专业化分工演进中的作用
  • 附录:统筹城乡发展是化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 第八章 专业化分工中的企业理论
  • (一) 从剩余的来源质疑企业的性质
  • (二) 企业功能的专业化是提高价值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 (三) 关于企业的自主创新问题
  • 附录:关于企业中的职工定位问题
  • 第九章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些问题
  • (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二) 所有制、产权和市场的关系
  • (三) 与内容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技术生态位视角下技术变迁过程的仿真分析:一个基于不同模式的对比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20(06)
    • [2].体制与技术变迁时代的文艺[J]. 文化纵横 2017(06)
    • [3].不止于看:电视跨屏传播的融变——基于融媒时代技术变迁的思考[J]. 新闻传播 2018(07)
    • [4].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2卷):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J]. 金融评论 2018(05)
    • [5].市场监管与技术变迁[J].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6(10)
    • [6].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大国权力竞争如何引发了技术革命[J]. 世界政治研究 2018(01)
    • [7].媒介技术变迁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06)
    • [8].农业技术变迁的动力机制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 2010(12)
    • [9].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转型的技术变迁路径分析仿真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10)
    • [10].互联网企业的劳动不稳定性转移与应对——技术变迁与劳动控制[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11].气候变化政策中的技术变迁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05)
    • [12].中国式技术变迁下的产业与消费“双升级”互动机制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10)
    • [13].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技术变迁策略[J]. 商场现代化 2008(06)
    • [14].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的互动机制——基于中国数据的理论与经验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01)
    • [15].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J]. 开放时代 2013(02)
    • [16].强制性技术变迁、不平衡增长与中国经济周期模型[J]. 经济研究 2009(12)
    • [17].风景技术变迁的现代启示[J]. 广东园林 2014(04)
    • [18].技术变迁主导下企业转型评价的粗糙集方法研究[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7(03)
    • [19].印刷技术变迁与古代图书市场组织形态的演变[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7)
    • [20].技术变迁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国审计30年变迁审视[J]. 财务与会计 2014(04)
    • [21].中性还是偏向性技术变迁影响出口?——基于细分行业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财贸经济 2012(06)
    • [22].审计技术变迁下审计意见购买:特征与监管[J]. 财经问题研究 2011(02)
    • [23].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及其政策含义[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1)
    • [24].强制性技术变迁、二元分化与中国通货膨胀模型[J]. 管理世界 2009(03)
    • [25].信息技术变迁下保险公司会计变革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8)
    • [26].技术变迁视角下企业技术生态位对创新能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7)
    • [27].导向性技术变迁与环境技术偏向——来自中国汽车行业的经验证据[J].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3)
    • [28].有关技术变迁的立场[J]. 新经济导刊 2012(11)
    • [29].教育技术变迁与学习的变革[J]. 教育学报 2012(02)
    • [30].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技术变迁——中性、偏向性抑或投资专有技术变迁[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4)

    标签:;  ;  ;  ;  ;  

    技术变迁中的失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