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侧喷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侧喷,控制系统,PLC,串口通讯
侧喷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16)在《钢板侧喷标识控制系统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钢板侧喷标识的喷印质量,对现有的侧喷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升级。其控制系统主要由PLC、上位机、以及喷码机组成。PLC的程序设计采用了顺控的设计方法,完成机架、喷头移动,底漆喷涂等动作的配合运动。上位机通过串口通讯向喷码机传递喷印信息。针对钢板放置歪斜,而导致侧喷头被撞的问题,提出了1种防撞的设计。改造调试后,该侧喷标识系统打印内容准确,字迹清楚,工作稳定。(本文来源于《武钢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曹云[2](2011)在《旋转弹箭单通道侧喷控制方案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旋转火箭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通道侧喷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旋转弹箭弹体的受力和运动特性,建立了旋转弹箭运动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构建了仿真模型,进行了弹道试算。(2)根据旋转弹体单通控制原理,建立了侧喷控制器等效控制力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侧喷控制器控制力大小和侧喷控制范围进行了数值估计;根据喷管推力设计原理,对喷管尺寸和装药质量进行了设计。(3)研究了导引头工作原理和导引律。借鉴捷联导引头实现比例导引的思想,采用比例导引规律分析了弹目运动关系,建立了比例导引数字仿真模型。(4)进行了单通道侧喷控制全弹道数字仿真与分析。构建了6DOF全弹道仿真模型,对固定目标、机动目标、无风或有风干扰条件下的弹体运动进行了全弹道仿真;对各种仿真条件下的脱靶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初步研究结果,为相关制导弹箭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孙平,刘昆[3](2009)在《侧喷流直接力控制的运载器姿态稳定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侧向喷流对小型固体运载器进行姿态稳定控制具有降低运载器成本和提高起飞质量的优点。研究具有开关型姿态控制发动机的运载器的姿态稳定问题。首先分析了系统的特点和控制器设计问题,建立了控制模型。然后应用描述函数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伪线性化,通过几何方法分析Nyqu ist图中系统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描述函数的关系实现鲁棒极限环控制器,给出控制器形式和参数范围,最后针对时域、频域综合指标,运用精英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稳态性能,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孙平,刘昆[4](2009)在《基于侧喷流直接力技术的运载器姿态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侧向喷流直接力控制技术已在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和大气层内防空导弹中得到成功应用。运载火箭作为跨大气层飞行器,可以尝试采用该技术进行姿态、轨道控制。介绍了一种由侧向喷流发动机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的运载器,建立了运载器在大气层外飞行条件下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姿态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姿控发动机存在安装误差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控制规律可以实现对运载器姿态的控制,通过选择控制器参数改变系统的响应特性可以满足迅速、精确、稳定地控制系统的要求。由此可见,采用侧向喷流直接力姿态控制系统能够完成运载器姿态控制任务。(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孙平,刘昆[5](2008)在《火箭侧喷流与栅格舵联合控制弹道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固体运载器第一级侧向喷流发动机与栅格舵联合控制问题,建立了有控弹道模型。分别分析了侧向喷流发动机与栅格舵的控制能力,通过仿真计算的方法得到了联合控制下飞行弹道的特性,并计算了侧喷流发动机液体推进剂的消耗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侧喷流与栅格舵联合控制能够满足运载器弹道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孙平,刘昆[6](2008)在《基于侧喷流控制的运载器弹道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侧向力技术已在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和大气层内防空导弹中得到成功应用。运载火箭的飞行弹道跨越大气层,可以尝试采用直接侧向力对其进行控制。在介绍直接侧向力控制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直接侧向力进行姿态控制的运载火箭弹道的简化模型(不考虑风干扰和弹体滚转),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计算机数字仿真,并与传统的摆动喷管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给出了第一级弹道的仿真结果。得出了直接侧向力控制作用下的弹道能够满足运载器总体设计要求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8年05期)
安艳松,韩鸿志,马楠,张大卫[7](2007)在《旋杯式高速静电自动侧喷机与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杯式高速静电自动侧喷机是实现汽车车身表面喷涂的关键设备,本文在着重研究其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叁自由度往复式侧喷机。该侧喷机采用先进的PLC控制器、转速控制卡和高压控制卡,能够实现伺服运动轴的准确定位和车身曲面仿形以及旋杯转速和静电高压的精确控制,并具有通过视窗化操作系统对喷涂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喷涂效果满足工艺要求。(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07年02期)
安艳松[8](2007)在《一种旋杯式高速静电侧喷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汽车涂装生产线中广泛采用的静电涂装关键设备—旋杯式高速静电侧喷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建立了一套软仿形自动静电喷涂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主要创新性工作成果如下:研究了静电喷涂生产工艺和自动静电喷涂机平面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四台自动静电侧喷机为硬件核心,结合企业原有喷涂设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建立了一套12杯站软仿形自动静电喷涂系统。在深入分析叁自由度侧喷机传动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侧喷机垂直运动速度与喷雾迭幅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各轴运动速度的表达式,为轨迹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优化资源配置的考虑,采用基于IPC+PLC+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以“PLC+位置控制模块+高压转速控制卡”为系统控制器,并采用伺服运动控制技术和转速闭环控制技术分别实现了侧喷机的软仿形和旋杯转速的精确控制。开发了软仿形自动喷涂控制软件,通过生产中的应用证明该软件操作简单,运行可靠,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侧喷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某旋转火箭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通道侧喷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旋转弹箭弹体的受力和运动特性,建立了旋转弹箭运动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构建了仿真模型,进行了弹道试算。(2)根据旋转弹体单通控制原理,建立了侧喷控制器等效控制力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侧喷控制器控制力大小和侧喷控制范围进行了数值估计;根据喷管推力设计原理,对喷管尺寸和装药质量进行了设计。(3)研究了导引头工作原理和导引律。借鉴捷联导引头实现比例导引的思想,采用比例导引规律分析了弹目运动关系,建立了比例导引数字仿真模型。(4)进行了单通道侧喷控制全弹道数字仿真与分析。构建了6DOF全弹道仿真模型,对固定目标、机动目标、无风或有风干扰条件下的弹体运动进行了全弹道仿真;对各种仿真条件下的脱靶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初步研究结果,为相关制导弹箭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喷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辉.钢板侧喷标识控制系统改进[J].武钢技术.2016
[2].曹云.旋转弹箭单通道侧喷控制方案设计与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11
[3].孙平,刘昆.侧喷流直接力控制的运载器姿态稳定问题研究[J].宇航学报.2009
[4].孙平,刘昆.基于侧喷流直接力技术的运载器姿态控制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
[5].孙平,刘昆.火箭侧喷流与栅格舵联合控制弹道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
[6].孙平,刘昆.基于侧喷流控制的运载器弹道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8
[7].安艳松,韩鸿志,马楠,张大卫.旋杯式高速静电自动侧喷机与控制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7
[8].安艳松.一种旋杯式高速静电侧喷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