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冷战前期的美国对约政策是美国以其中东安全战略为基础,围绕中东局势以及约旦国内政治局势演变,所实行的中东政策之重要组成部分。约旦与英国的传统同盟关系,以及英美在中东的合作机制,为美约特殊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约旦的稳定,对于中东能否保持稳定至关重要。美国不愿看到埃及控制约旦,因为这将打破该地区的实力平衡,并会危及沙特等其它亲西方国家的存在,损害西方的石油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一旦约旦亲西方政权垮台,阿以很可能再次爆发冲突,美国也将因此陷入困境。为避免出现这种状况,美国只得向约旦提供大量援助,扶持侯赛因政权继续统治约旦,必要时甚至辅以武力威胁。侯赛因国王则巧妙地利用美苏冷战关系,督促美国不断增加对约旦的扶持与援助,促使美国成为约旦的主要保护人,美约之间得以形成比较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本论文以现有美国与中东关系史学术专著与学术论文为起点,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美国政府解密文件参考系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美国中央情报局文件为史料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并适当参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探讨冷战前期的美国对约政策。本论文分为绪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言部分回顾了冷战前期美国与中东及约旦关系的学术研究状况,由此出发确立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结论部分呼应绪言提出的研究目标,并对正文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总结。论文的主体部分正文则分为四章加以论述。第一章首先概述了现代约旦王国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巴勒斯坦的密切关系,随后以此发端论述了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约旦的外交政策。1920年代英国把约旦河东岸的外约旦地区从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划出,扶持阿卜杜拉在此建立了由英国保护的外约旦酋长国,奠立了现代约旦王国的基础。战后外约旦宣布独立,但仍继续依靠英国的保护。外约旦与英国要求美国承认外约旦的独立地位,美国则因外约旦与巴勒斯坦问题存在联系,迟迟不愿给予承认,直到以色列与约旦在事实上分割巴勒斯坦之后才同意承认约旦。由于约旦紧邻以色列,境内又有大量巴勒斯坦难民,约以冲突一旦发生将对美英控制中东、遏制苏联的战略目标造成危害,美英试图对约以关系进行协调,并向约旦提供经济援助以缓解约旦的困难。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着重论述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约旦的政策变化过程。由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英国拉约旦拉入巴格达条约组织的企图遭到失败,英国在约旦的地位迅速降低。苏伊士危机后英国虽被迫撤出约旦,却督促美国接手约旦,以阻止约旦被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埃及或叙利亚控制。美国在艾森豪威尔主义旗帜下,在1957年4月替代英国成为侯赛因亲西方政权的主要支持者。其后美国要求其中东盟友打击亲苏联的叙利亚政权,并鼓励约旦与伊拉克组建阿拉伯联邦,以抗衡埃及与叙利亚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并对约旦及伊拉克提供大量援助。1958年7月伊拉克发生革命,亲西方政权被推翻,侯赛因政权也面临严重危机。美国虽然迅速派军到黎巴嫩却不愿与英国一起出兵约旦,但同意为英军提供后勤保障、向约旦提供各种援助等方式扶持侯赛因政权。此后美国被迫调整了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政策,在继续扶持约旦、沙特等亲西方政权的同时,美国暗中开始寻求与纳赛尔和解,以阻止苏联在中东扩大影响。第三章重点分析了肯尼迪时期美约两国在地区事务上的主要分歧及其原因,剖析了肯尼迪的中东政策对约旦、沙特等亲西方盟友造成的影响,以及该政策在美国国内造成的消极反应。肯尼迪延续并加强了与埃及的合作政策,因此在叙利亚从阿联分离后,肯尼迪拒绝侯赛因要求美国迅速承认叙利亚新政府的要求。在也门问题上,美国不但阻止约旦、沙特支持也门保王派,还不顾两国的强烈反对,在也门共和派尚未取得胜利时就承认也门共和国。1963年初伊拉克、叙利亚相继爆发复兴党政变,并要求与埃及组建三国联邦,侯赛因政权再度面临危机,肯尼迪政府不愿公开表态支持约旦的独立与领土完整,遭到侯赛因指责。肯尼迪的中东政策还遭到国内亲以集团、石油财团,乃至公众的强烈反对而被迫调整。第四章着重剖析了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美国对约政策。论文以阿以冲突加剧为背景,以美国向约以军售决策过程为主线,分析了美国的军售政策转变的原因及其影响。对约旦河水资源的争夺使阿以关系面临危机,由此触发了阿以新一轮武器竞赛。侯赛因以纳赛尔要求其向苏联购买武器为由,迫使美国改变武器限售政策,同意向约旦出售少量重型坦克、喷气式战机等先进武器。美国为此不得不向以色列提供更多先进武器。美苏对其盟友的巨额军售,加剧了中东武器竞赛,催化了1967年六五战争的爆发。侯赛因由于萨穆村事件不再信任美国及以色列,贸然卷入了战争,导致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乘机占领。战后美国对约旦收复西岸,及恢复对约军售持消极态度,战后巴解法塔赫游击队的兴起对侯赛因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只得恢复对约军售,以帮助侯赛因政权遏制日益扩大的游击队势力,美约关系得以延续的同时自此步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