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抗癫痫的临床观察及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影响的时效研究

穴位埋线抗癫痫的临床观察及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影响的时效研究

论文摘要

癫痫(Epilepsy)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疾病,因其反复发作性、发作突然性、复杂性等特点,故病程较长,治疗不易,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压力,给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临床治疗上,不但要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要控制癫痫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延长发作间歇期,最终达到治愈。尽管癫痫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抗痫药物的临床运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常规及大部分新型抗痫药物并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痫性发作,且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使癫痫病人在控制了癫痫症状之后,仍然要忍受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伴随症及心理、精神等诸多方面的痛苦。其他非药物治疗尚处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且费用昂贵,难以得到推广普及。针灸对各型癫痫的治疗优势体现在简便、无药物毒副作用方面。它通过疏通气血、熄风定惊、醒脑开窍以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发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疗效高、安全、简便、低廉。一、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原发性全面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疗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规范操作规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再评价。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对60例原发性全面发作型癫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6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埋线组用改良埋线针在每个穴位中埋植1ml长3-0号医用铬制羊肠线。主穴:A.大椎、筋缩、丰隆双,B.心俞左、肝俞左、阳陵泉双,C.心俞右、肝俞右、臂臑双,A、B、C三组主穴轮流取用,每次埋线加辨证配穴一个,配穴左右交替。每15天埋线1次,90天后观察疗效。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片按15mg/(kg.d)的剂量口服,用量超过250mg/d时,分次服用,每日清晨或早晨,中午2次服用,连服90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发作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总疗效: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优于治疗组,但经统计学分析,P=0016>0.05,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症状疗效: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P<0001,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0.54,P=0.59,说明两组治疗前症状轻重程度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0.53,P=0.60,说明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发作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半年后、1年后发作频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比较,在治疗3个月后、半年后,发作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1年后,对照组在发作频率方面明显优于治疗组。4.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半年后、1年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在治疗半年后、1年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才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个月后、半年后、1年后,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总疗效上,包括症状评分、控制癫痫发作频率方面,穴位埋线疗法与药物治疗作用相仿,穴位埋线组未见有明显优势,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穴位埋线组显示了明显的优势作用。二、动物实验目的:动态观察埋线法对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104只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13组,每组8只:(1)对照组,(2)模型1d组,(3)模型4d组,(4)模型7d组,(5)模型10d组,(6)模型14d组,(7)埋线1d组,(8)埋线4d组,(9)埋线7d组,(10)埋线10d组,(11)埋线14d组,(12)二次埋线10d组,(13)二次埋线14d组。对照组植入电极,不予刺激;(2)~(13)组均为造模动物,以电点燃法造成慢性癫痫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予治疗;所有埋线组(7~13组)大鼠均在电点燃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穴位大椎、心俞透膈俞双,予以埋线治疗一次;二次埋线组(12~13组)大鼠在第一次埋线后第7天再行埋线治疗。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前后的一般状态。1d组、4d组、7d组、10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分别在点燃1d、4d、7d、10d和14d后,用10%水合氯醛(40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经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断头取左侧大脑半球。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p5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1.动态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的变化,提示埋线治疗有助癫痫发作后的一般状态恢复,以一周后的远期效果较为明显,一周后再行埋线治疗则疗效有所叠加。2.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单侧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的痫性“镜灶”侧海马神经元,在造模后4d内首先在P53的促进作用下发生凋亡,4d后至14d内在Bc1-2和Bax的协同作用下,神经元凋亡受到抑制。3.埋线组和二次埋线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埋线治疗在癫痫发作后的早期(4d内)可通过抑制促凋亡基因p53蛋白表达、延缓其达峰值的时程,从而减缓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此作用在4d后减弱;埋线治疗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在癫痫发作后的中期(4d~10d)减弱,甚至在远期(10d~14d)出现促进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Bax蛋白表达的下降、延长其降至低峰值的时程,促进Bax蛋白表达的回升的结果;在中远期(7d~14d)内予二次埋线治疗对该效应有续效叠加的作用。埋线治疗对单侧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Bc1-2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1.单侧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的痫性“镜灶”侧海马神经元,在造模后4d内首先在p53的促进作用下发生凋亡,4d后至14d内在Bc1-2和Bax的协同作用下,神经元凋亡受到抑制。发作后早期的大量神经元凋亡,导致大鼠生活质量的降低,影响疾病的恢复。发作后中远期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使在发作中已受损的神经元得不到及时清除而成为再次发作的基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痫性发放的反复发作,症状加重,生活质量日益下降。2.埋线治疗在癫痫发作后的早期(4d内)可通过抑制促凋亡基因p53蛋白表达、延缓其达峰值的时程,减缓神经元凋亡的发生,保护神经元,避免出现大量不必要的神经元脱失,从而改善癫痫患者的症状。3.埋线治疗通过抑制Bax蛋白表达的下降、延长其降至低峰值的时程,致使在癫痫发作后的中期(4d~10d)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减弱;继而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的回升,致使在癫痫发作后的远期(10d~14d)出现促进凋亡的作用。上述作用可诱导已受损的神经元发生凋亡,以形成良性循环,使癫痫发作程度降低、发作频率减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4.在癫痫发作后的中期(7d~14d)内予二次埋线治疗对疗效有续效叠加的作用。由此可指导临床埋线法治疗癫痫的治疗间隔以控制在1~2周内为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癫痫的研究进展
  • 一、现代医学对癫痫发病机理的研究
  • 二、现代医学对癫痫诊治的研究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痫证的认识
  • 一、祖国医学对痫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穴位埋线与癫痫证治的探索
  • 第四节 穴位埋线抗癫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 一、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
  • 二、针灸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 穴位埋线抗癫痫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研究一般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分组方法
  • 三、治疗方法
  • 四、观察指标
  • 五、疗效评价
  • 六、对照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两组可比性(基线)报告
  • 二、疗效分析
  • 第三节 临床研究综合分析
  • 第三部分 穴位埋线法抗癫痫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影响的时效研究
  • 第一节 穴位埋线法抗癫痫与细胞凋亡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
  • 二、随机分组
  • 三、造模方法
  • 四、治疗方法
  • 五、实验方案
  • 六、图像分析和结果判断
  • 七、对照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 第三节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一般情况
  • 二、动态观察穴位埋线对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三、穴位埋线对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四节 实验研究综合分析
  • 结语
  • 一、本研究的创新性
  • 二、本研究的最终结论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一、疗效评定标准
  • 附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修订QOLIE—31)
  • 附图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博士期间主持和参与的主要课题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06)
    • [2].白藜芦醇对缺氧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03)
    • [3].大鼠脑组织损伤后局部细胞免疫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 [4].细胞周期抑制剂对糖氧剥夺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机制研究[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04)
    • [5].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抑制苯丙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J]. 临床儿科杂志 2008(12)
    • [6].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研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01)
    • [7].丙泊酚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17)
    • [8].川芎嗪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11)
    • [9].七氟醚对神经元凋亡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05)
    • [10].硫化氢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20(08)
    • [11].奥美拉唑激活乙醛脱氢酶2的抗神经元凋亡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06)
    • [12].阿魏酸钠对抗谷氨酸诱导的鼠皮层神经元凋亡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02)
    • [13].吸入麻醉药促发育神经元凋亡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0(14)
    • [14].SB203580对IR鼠模型脑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09(02)
    • [15].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后相关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10)
    • [16].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Aβ 31-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探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24)
    • [17].白花丹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10)
    • [18].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元凋亡[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22)
    • [19].激活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Aβ[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20)
    • [20].记忆相关基因KIBRA抑制Aβ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研究[J]. 神经药理学报 2017(02)
    • [21].酒精对发育期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4)
    • [22].17-AAG在氧糖剥夺后复糖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8(04)
    • [23].抑郁模型大鼠杏仁核神经元凋亡增加[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1(08)
    • [24].Humanin拮抗Aβ_(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9(06)
    • [2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在脑出血模型小鼠神经功能损害及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03)
    • [26].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小鼠听皮层神经元凋亡及听功能变化[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3(03)
    • [27].阿尔茨海默病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机制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03)
    • [28].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皮质区钙网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03)
    • [29].α-synuclein(A53T)蛋白调控自噬诱导神经元凋亡[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3(02)
    • [30].癫痫与神经元凋亡调控[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穴位埋线抗癫痫的临床观察及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影响的时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