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新增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大就业问题交织呈现,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辽宁省传统就业模式吸纳就业的能力逐年下降,以非正规就业为代表的多元化就业模式以其灵活的用工机制、多样的用工形式吸纳了大批体制外的劳动力就业,缓解了当前严重的就业压力。然而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多元化就业模式还普遍存在着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程度低、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规范和管理、劳动者技能素质较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多元化就业模式的发展。因此,探讨如何消解多元化就业模式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扩大辽宁老工业基地就业机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对当前存在的安置就业与市场就业、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阶段性就业、订单式定向就业模式、对外劳务输出等多元化就业模式类型进行归纳和比较,并借鉴国外就业模式选择的成功经验,据此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其次,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全国及辽宁省历年统计资料和数据,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前景等方面分析当前辽宁省总体就业形势。通过对辽宁省就业模式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了辽宁省多元化就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最后,结合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实际,提出发展多元化就业模式以扩大辽宁省就业的相关对策措施。笔者认为,应当把多元化就业模式纳入辽宁省整体发展战略,通过制定有利于多元化就业模式的宏观政策和管理制度,将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合起来,鼓励新型就业模式的发展,消除障碍因素,为多元化就业模式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市场环境,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关键词阐释1.1.1 就业模式与多元化就业1.1.2 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1.1.3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1.2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 问题的提出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3 研究目的与意义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1.4 预期创新点和局限性2 多元化就业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依据2.1 发展多元化就业模式的理论基础2.1.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2.1.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1.3 制度变迁理论2.2 就业模式类型与比较2.2.1 安置就业模式与市场就业模式2.2.2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模式2.2.3 多元化灵活就业模式2.3 国外就业模式选择的经验借鉴2.3.1 日本就业模式选择——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2.3.2 菲律宾、印度就业模式选择——劳务输出2.3.3 欧盟就业模式选择——非正规就业2.3.4 国外就业模式选择对我国的启示3 辽宁省就业与就业模式现状分析3.1 辽宁省就业状况分析3.1.1 辽宁省就业规模分析3.1.2 辽宁省就业结构分析3.1.3 辽宁省就业弹性系数分析3.1.4 辽宁省就业前景分析3.2 辽宁省就业模式的沿革与现状分析3.2.1 辽宁省就业模式的历史沿革3.2.2 辽宁省就业模式的现状3.3 辽宁省多元化就业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3.3.1 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制约因素3.3.2 订单式就业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3.3.3 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的制约因素4 构建辽宁省多元化就业模式的对策分析4.1 宏观政策与制度保障4.1.1 确立多元化就业模式的法律地位4.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1.3 提供优惠的资金扶持政策4.1.4 打破城乡就业流动的制度障碍4.2 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均衡发展4.2.1 调整传统产业结构4.2.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4.2.3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4.2.4 培育中小企业发展4.2.5 加强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4.3 推动多元化就业模式的具体措施4.3.1 引导公众树立大就业观念4.3.2 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4.3.3 依托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4.3.4 促进非正规就业工会组织的发展4.3.5 加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多元化就业论文; 就业模式论文; 非正规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