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淀粉品质形成机制及其对温光因子的响应

小麦淀粉品质形成机制及其对温光因子的响应

论文题目: 小麦淀粉品质形成机制及其对温光因子的响应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学

作者: 刘霞

导师: 王振林

关键词: 小麦,淀粉品质,生理基础,酶学机制,温光因子

文献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选用弱筋小麦山农1391(SN1391)和强筋小麦藁城8901(GC8901)两个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形成的差异,以及播种期对小麦淀粉粒发育和淀粉组分积累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播种期影响小麦淀粉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和酶学机制,在播种期试验的基础上增设了不同时期高温、弱光和温光互作胁迫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播种期对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1.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播种期对两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早播和晚播均可降低山农1391 的籽粒产量,而藁城8901 的籽粒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逐渐升高。说明,适当晚播有利于提高藁城8901 的籽粒产量。粒重对播种期的响应亦存在品种间差异,山农1391 的粒重以对照最高,而藁城8901 的粒重表现为晚播最高,对照最低。综合分析播种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可见,穗粒数和不孕小穗数不是山农1391 获得高产的限制因素,而较高的穗数和粒重是其获得高籽粒产量的基础;维持穗数、穗粒数及粒重的平衡是藁城8901 获得高产的前提。1.2 面粉加工品质和淀粉含量早播和晚播可提高山农1391 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和评价值;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藁城8901 的面团形成时间逐渐升高,而面团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和评价值均以对照最低。播种期对粘度仪指标亦有显著影响,早播和晚播均可降低山农1391 的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藁城8901 的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均以早播最高,而晚播可提高其高峰粘度、衰减值和回生值。随播种期的推迟,山农1391 直链淀粉含量逐渐降低,而早播和晚播均可降低其支链淀粉含量、支/直链淀粉比例和总淀粉含量;藁城8901 除直链淀粉含量以对照最高,晚播处理最低外,其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支/直比例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升高。1.3 淀粉粒发育和淀粉积累过程播种期可显著影响小麦淀粉粒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早播处理的皮层薄壁细胞内直到花后4 天才可见淀粉粒;胚乳最外层细胞内淀粉粒的发育比皮层薄壁细胞早,花前2天时,其早播、对照和晚播处理的质体中均已出现淀粉粒。其中早播处理胚乳最外层细胞质体内的淀粉粒多呈梭形,每个质体内有1-3 个淀粉粒;对照和晚播处理质体内的淀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和综述

1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小麦研究现状

2.1.1 小麦地位、种类及划分

2.1.2 小麦与食品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

2.1.3 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原因

2.2 小麦籽粒淀粉研究进展

2.2.1 淀粉的地位、类型及其特征

2.2.2 淀粉的主要成分及基本结构

2.2.3 淀粉的物质来源与合成

2.3 淀粉与食品加工品质的关系

2.3.1 淀粉的组成与食品加工品质的关系

2.3.2 淀粉的结构与食品加工品质的关系

2.3.3 淀粉的特性与食品加工品质的关系

2.4 影响小麦加工品质和淀粉品质的主要因素

2.4.1 播种期

2.4.2 温度

2.4.3 光照

2.4.4 其它因素

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播种期对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期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播种期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2.2.1 籽粒容重

2.2.2 降落值

2.2.3 粉质仪参数

2.2.4 RVA 参数

2.3 播种期对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直比例的影响

2.4 播种期对淀粉粒发育和淀粉组分积累的影响

2.4.1 淀粉粒的形态和大小

2.4.2 淀粉粒的分布

2.4.3 淀粉组分积累过程

2.4.3.1 直链淀粉积累

2.4.3.2 支链淀粉积累

2.5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温光条件的关系

3 小结

第三章 温光因子影响小麦淀粉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和酶学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光因子对小麦产量指标的影响

2.1.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1.2 籽粒灌浆进程

2.2 温光因子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

2.2.1 降落值和粉质仪参数

2.2.2 粘度仪参数

2.3 温光因子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组分积累过程的影响

2.3.1 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

2.3.2 淀粉组分积累过程

2.3.2.1 单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变化

2.3.2.2 单粒支链淀粉积累量变化

2.4 温光因子影响淀粉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2.4.1 旗叶光合特性

2.4.1.1 旗叶光合速率

2.4.1.2 叶绿素荧光参数

2.4.1.3 光合色素含量

2.4.2 旗叶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

2.4.2.1 SOD 活性变化

2.4.2.2 POD 活性变化

2.4.2.3 CAT 活性变化

2.4.2.4 旗叶 MDA 含量变化

2.4.3 旗叶糖含量

2.4.3.1 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2.4.3.2 蔗糖含量变化

2.4.4 籽粒糖含量

2.4.4.1 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2.4.4.2 蔗糖含量变化

2.4.5 籽粒淀粉含量

2.4.5.1 直链淀粉含量变化

2.4.5.2 支链淀粉含量变化

2.4.6 籽粒内源激素含量

2.4.6.1 GA_3 含量变化

2.4.6.2 ZR 含量变化

2.4.6.3 IAA 含量变化

2.4.6.4 ABA 含量变化

2.5 温光因子影响淀粉品质形成的酶学机制

2.5.1 旗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

2.5.1.1 磷酸蔗糖合成酶

2.5.1.2 蔗糖合成酶

2.5.1.3 酸性转化酶

2.5.1.4 中性转化酶

2.5.1.5 旗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旗叶蔗糖含量的关系

2.5.2 籽粒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2.5.2.1 蔗糖合成酶

2.5.2.2 磷酸蔗糖合成酶

2.5.2.3 酸性转化酶

2.5.2.4 中性转化酶

2.5.2.5 籽粒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籽粒蔗糖含量的关系

2.5.3 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

2.5.3.1 ADPG 焦磷酸化酶

2.5.3.2 UDPG 焦磷酸化酶

2.5.3.3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2.5.3.4 束缚态淀粉合成酶

2.5.3.5 淀粉分支酶

2.5.3.6 淀粉脱支酶

2.5.3 7 籽粒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小麦金属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及胁迫生理效应研究[D]. 王蔚华.扬州大学2004
  • [2].小麦微营养素相关基因的QTLs作图及克隆[D]. 赵永亮.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3].小麦籽粒PPO活性分子标记及面粉黄色素相关基因研究[D]. 孙道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4].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王江春.山东农业大学2006
  • [5].夏繁用于构建小麦遗传群体的可行性及1BL/1RS易位系影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的研究[D]. 耿惠敏.四川农业大学2007
  • [6].华北平原冬小麦氮肥优化管理策略研究[D]. 岳现录.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相关论文

  • [1].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品质特性及其对光照的响应[D]. 蔡瑞国.山东农业大学2008
  • [2].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灌浆期蔗糖代谢与淀粉合成的研究[D]. 高松洁.河南农业大学2004
  • [3].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形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D]. 盛婧.扬州大学2004
  • [4].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形成的生理机理与调控途径[D]. 周琴.南京农业大学2004
  • [5].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基因型与生态效应研究[D]. 兰涛.南京农业大学2005
  • [6].花后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加工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 王晨阳.河南农业大学2005
  • [7].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品质形成的特征、调节及其生理基础[D]. 石书兵.山东农业大学2005
  • [8].小麦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分离及种子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D]. 李加瑞.山东农业大学2005
  • [9].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理化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D]. 李春燕.扬州大学2006
  • [10].小麦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D]. 戴忠民.山东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小麦淀粉品质形成机制及其对温光因子的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