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郊乡村休闲度假热潮、乡村旅游的二次转型、重庆中心城区的扩展以及交通格局改变的推动,重庆环城农家乐空间结构必然发生改变,有必要对其做出专门的研究。但是,在至今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其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从而,本文力图弥补这项不足,在明晰农家乐旅游及空间结构等概念、确定研究区域、对象、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从空间视角研究重庆环城农家乐,从点—点、点—线、点—面关系逐步地获知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空间结构模式,丰富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体系。全文共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趋势、重庆中心城区、交通格局的改变以及已有的农家乐相关研究,提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重庆环城农家乐的空间结构。并采用分解标题的方式,依次明确本研究的空间范围、论文的研究对象及论文的主体内容。第2章是从空间及时间角度探索重庆环城农家乐的分布规律,并借助SPSS、EXCEL等软件对两个角度的结果进行比较。首先,利用最邻近分析方法分析重庆环城农家乐的整体分布状态;其次,分区间范围探索重庆环城农家乐的分布特征。第3章是对重庆环城农家乐的空间关系研究。首先,利用地理联系率分析农家乐与旅游景区(点)的关系;其次,利用平均公路距离指数及空间离散指数分析农家乐与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间的关系,并分别统计八条高速公路附近不同类型农家乐的数量以及不同类型农家乐在高速公路的分布,以确定农家乐的凝聚方向与强度;最后利用差异化模型评价主城区内、相邻主城区、与主城区不相邻三区域内农家乐的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解释。第4章对重庆环城农家乐的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系的归纳总结与抽象概括。首先,结合第2章及第3章内容,基于中心地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本研究提出“风扇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其次,从风扇结构形成的、基底、内因、外因等多方面阐述了其形成机理;最后,结合重庆中心城区的扩展、交通格局的改变等情况,提出了风扇结构的演变趋势。第5章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1.1 城市病诱发近郊乡村休闲度假热潮1.1.2 乡村旅游的二次转型1.1.3 重庆环城“农家乐”面临新的格局1.1.4 问题的提出:重庆环城农家乐空间结构研究1.2 研究界定1.2.1 空间范围界定1.2.2 农家乐的属性界定1.2.3 农家乐的空间结构界定1.3 相关研究进展1.3.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1.3.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1.3.3 研究述评1.4 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1.4.1 基本思路1.4.2 研究内容1.5 研究方法2 时空分布特性2.1 样本数据2.2 空间集聚分布2.3 空间分布曲线分析2.3.1 7KM-30KM 范围内分布特征:休闲娱乐型“组团”集聚2.3.2 30KM-60KM 范围内分布特征:度假型“块状”集聚2.3.3 60KM-100KM 范围内分布特征:依托自然风景区型“组团”集聚2.3.4 100KM-135KM 范围内分布特征:依托农业型“块状”集聚2.3.5 135KM-200KM 范围内分布特征:城区中心依赖性减弱2.4 用地特征分析2.5 时间特性分析2.5.1 距离城区中心2 小时车程范围内集中分布2.5.2 0.6 小时与 1.6 小时密集带2.6 时空对比分析2.6.1 时空拟合整体效果较好2.6.2 时空拟合具有一定的距离阙值性3 空间体系3.1 环城农家乐与旅游景区的关系3.2 环城农家乐与高等级公路的关系3.2.1 分析方法3.2.2 与高等级公路间关系的测定3.2.3 与高速公路间关系的测定3.2.4 凝聚方向与强度3.3 区域分布差异化特征3.3.1 差异化模型3.3.2 区域整体差异性分析3.3.3 区域局部差异性对比分析4 空间模型—风扇结构4.1 提出的基础4.2 基本要点4.3 形成机理4.3.1 组团式城市结构基底4.3.2 高等级公路通道4.3.3 人流的扩散与集聚4.3.4 客体的集聚与扩散4.4 演化趋势4.4.1 整体空间外推4.4.2 “扇叶”间横向联系增强4.4.3 “扇叶”面纵向扩展4.4.4 综合演变趋势-蛛网模型4.5 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措施4.5.1 加强重庆环城农家乐旅游的规划管理4.5.2 加快重庆环城农家乐旅游制度一体化4.5.3 保障重庆环城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优化5 结论与不足5.1 研究结论5.2 研究局限参考文献附录 A附录 B附录 C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重庆论文; 农家乐论文; 空间关系论文; 风扇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