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及不同养分效率品种特征比较研究

冬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及不同养分效率品种特征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甘蓝型冬油菜用途广泛,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我国主要的油菜种植类型。研究和了解其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对指导冬油菜科学施肥、发展油菜生产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两部分研究:(1)以华双5号与中油杂12号为代表,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冬油菜进行取样,取样后将样品分成不同部位,精确研究冬油菜物质积累和各种必须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为确定油菜合理的肥料用量及施肥比例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不同品种油菜在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并对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养分效率类型间的特征和差异,希望根据不同类型间的特征,为科学施肥提供合理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冬油菜的总干物质在苗期缓慢增加,薹花期快速增加,角果成熟期保持稳定,呈“S”形的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蕾薹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的干物质自出苗后逐渐增加,分别在花期、角果期和苗期达最大值,而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开花后生殖器官的干物质持续增加。中油杂12号与华双5号的干物质积累规律一致,但根、茎、绿叶、籽粒、落叶以及总干物质积累的最大值相对华双5号分别高118、938、93、935、962、3698kg/hm2。2、不同品种间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一致。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即除籽粒外,各器官氮、磷含量均随植株生长逐渐降低。不同器官钾含量的变化较复杂,根的钾含量在抽薹后缓慢降低,茎的钾含量在70d前大幅下降,而后上升,抽薹后又迅速下降。绿叶的钾含量在70d前大幅下降,而后基本不变。落叶的钾含量则波动变化。华双5号与中油杂12号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数值上的差异也较小。从大量元素的积累趋势看,氮、钾的积累趋势一致,出苗后积累量逐渐增加,在花期~角果期之间达最大值,而后有小幅下降。而磷积累量在出苗后缓慢增加,蕾薹~花期基本趋于平缓,角果成熟期又迅速增加。中油杂12号氮总积累量为261.6 kg/hm2,相对华双5号高44.0 kg/hm2,根、茎、绿叶、籽粒、落叶的氮最大值相对华双5号分别高1.9、6.6、1.0、29.1、3.0kg/hm2。中油杂12号的籽粒、落叶以及总磷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99.5、8.6、134.5kg/hm2,均高于华双5号,其它器官间的差异不大。中油杂12号钾总积累量为365.2kg/hm2,相对华双5号高148.5 kg/hm2,各器官均高于华双5号。3、不同品种间中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一致。根、茎的钙、镁、硫含量随植株的生长缓慢下降。绿叶、落叶的镁含量在苗期略有下降,花期后快速上升,而二者的钙、硫含量则在苗期缓慢增加,蕾薹期后快速上升。钙总积累量在出苗至蕾薹期缓慢增加,花期~角果期快速增加,成熟期趋于稳定。根、茎、绿叶中的钙积累量均先升后降。镁积累趋势与钙基本相似,但中油杂12号在角果期持续增加。硫总积累量自出苗后逐渐增加,华双5号在角果成熟期达最大值,之后有小幅下降,而中油杂12号则持续增加。中油杂12号钙、镁、硫最大积累量分别为333.2、48.5、144.2 kg/hm2,相对华双5号分别增加86.2、12.7、6.0kg/hm2。4、不同品种间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一致。根、茎和落叶的铁含量随油菜的生长逐渐降低,而绿叶铁含量则逐渐升高。各器官的锰、铜含量均随植株生长逐渐降低,但落叶在花期降至最低后又小幅上升。根、茎、绿叶的锌含量则呈“W”形波动下降。根、茎中的硼含量先增后降,在蕾薹期达最大值。绿叶、落叶的硼含量则持续上升,收获期达最大值。根、茎、绿叶的铁、锰、铜、锌、硼的积累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但总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铁、锰、铜的总积累量自出苗后持续增加,在角果成熟期达最大值。中油杂12号铁、锰、铜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10136、630、65.7 g/hm2,相对于华双5号分别高3381、206、16.6 g/hm2。锌的积累量自苗期缓慢增加,蕾薹~花期保持稳定,角果~成熟期快速增加。中油杂12号锌积累量的最大值为481.1 g/hm2,相对于华双5号高113.2 g/hm2。硼总积累量在角果期达最大值,成熟期略有下降,中油杂12号硼积累量为595.3 g/hm2,相对于华双5号高141.1 g/hm2。5、选取广泛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在不同的年限、不同的区域种植,根据氮(磷、钾)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平均值,将各试验区的品种分别分为: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四种效率类型,并比较氮(磷、钾)素分类中四种效率类型在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在氮、磷、钾三种养分效率的分类中,四种效率类型间的差异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农艺性状上表现为A类的生长幅度最大,分枝数及角果数最多,B、C类居中,D类农艺性状最差。籽粒产量以A类最高,B、C类居中,D类最低。总干物质量的大小均为A、C<B、D。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在各自分类中均表现为A、C<B、D,差异显著。而这些差异并不随种植年限以及试验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三个试验区的数据还显示,供试品种中氮、磷、钾养分效率全为A类的品种较少,多数品种的氮、磷、钾的养分效率为B、C、D类的组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汕菜生产现状
  • 1.2 冬汕菜养分吸收利用的研究现状
  • 1.3 冬汕菜养分效率研究现状及前景
  • 2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3 冬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概况
  • 3.1.2 试验设计及操作
  • 3.1.3 取样及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干物质变化规律
  • 3.2.1.1 干物质积累量规律
  • 3.2.1.2 小结
  • 3.2.2 大量元素变化规律
  • 3.2.2.1 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 3.2.2.2 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变化规律
  • 3.2.2.3 讨论
  • 3.2.3 中量元素变化规律
  • 3.2.3.1 钙、镁、硫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 3.2.3.2 钙、镁、硫养分积累量变化规律
  • 3.2.3.3 讨论
  • 3.2.4 微量元素变化规律
  • 3.2.4.1 铁、锰、铜、锌、硼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 3.2.4.2 铁、锰、铜、锌、硼养分积累量变化规律
  • 3.2.4.3 讨论
  • 3.3 问题与展望
  • 3.3.1 测定方法的探讨
  • 3.3.2 落叶价值的探讨
  • 3.3.3 冬汕菜植株体内的养分运移
  • 4 不同养分效率类型差异的比较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测定项目与计算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氮效率类型比较
  • 4.2.1.1 氮效率类型分类
  • 4.2.1.2 氮效率类型间农艺性状差异
  • 4.2.1.3 氮效率类型间生物量差异
  • 4.2.1.4 氮效率类型间氮含量及氮积累量差异
  • 4.2.1.5 讨论
  • 4.2.2 不同磷效率类型比较
  • 4.2.2.1 磷效率类型分类
  • 4.2.2.2 磷效率类型间农艺性状差异
  • 4.2.2.3 磷效率类型间生物量差异
  • 4.2.2.4 磷效率类型间磷含量及磷积累量差异
  • 4.2.2.5 讨论
  • 4.2.3 不同钾效率类型比较
  • 4.2.3.1 钾效率类型分类
  • 4.2.3.2 钾效率类型间农艺性状差异
  • 4.2.3.3 钾效率类型间生物量差异
  • 4.2.3.4 钾效率类型间钾含量及钾积累量差异
  • 4.2.3.5 讨论
  • 4.3 问题与展望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养分吸收规律差异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01)
    • [2].冬油菜衡油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5)
    • [3].冬油菜多源多尺度遥感监测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9(S1)
    • [4].安徽省沿江流域机播冬油菜施肥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9(S1)
    • [5].直播冬油菜磷肥适宜用量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 2019(S1)
    • [6].深度学习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冬油菜提取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 2020(09)
    • [7].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J]. 西藏农业科技 2018(04)
    • [8].江苏省冬油菜生育期内低温事件的年际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4)
    • [9].不同冬油菜在甘肃春油菜区的引种试验[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1)
    • [10].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06)
    • [11].东兰县秋冬油菜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 2017(07)
    • [12].庆阳市地膜冬油菜栽培技术发展及前景[J]. 农技服务 2017(13)
    • [13].冬油菜北移的“领军人”——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J]. 甘肃农业 2016(01)
    • [14].冬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9)
    • [15].抓好油菜冬、春季田间管理确保四川省冬油菜高产稳产[J]. 四川农业科技 2019(11)
    • [16].两种镁肥在直播冬油菜上施用效果比较[J]. 中国农技推广 2019(S1)
    • [17].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在河西走廊的播期试验[J]. 上海蔬菜 2019(05)
    • [18].重庆市冬油菜机械化直播生产技术总结[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8)
    • [19].湿热地区早冬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17(01)
    • [20].不同低温处理对冬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02)
    • [21].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08)
    • [22].冬油菜品种抗寒性试验[J]. 农村科技 2015(03)
    • [23].冬油菜施肥技术[J]. 甘肃农业 2015(17)
    • [24].谷林套种飞播对冬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25].临洮县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3(08)
    • [26].甘肃省冬油菜越冬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24)
    • [27].秦安县冬油菜生产现状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06)
    • [28].我区冬油菜种植有望获得大面积推广[J]. 新疆农业科学 2011(04)
    • [29].甘肃省发展冬油菜优势、存在问题与建议[J]. 中国种业 2011(06)
    • [30].成县露地冬油菜高产栽培管理措施[J]. 甘肃农业 2011(09)

    标签:;  ;  ;  ;  ;  ;  

    冬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及不同养分效率品种特征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