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针对“易怒”在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不清的现状,结合心理应激理论进行探讨,为深入理解个性特征在情志致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认识;针对目前国内对怒的研究缺少量化手段的现状,引进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Ⅱ(STAXI-2)进行国内人群适用研究,为中医情志致病研究走向国际前沿探索新途径;针对已有怒致病研究忽视心理机制的现状,从个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易怒特质影响因素研究,以拓展情志致病研究视野。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法。翻译修订Speilberger的STAXI-2,并进行不同职业人群的调查,以克朗巴哈α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以因子分析、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检验效度;以STAXI-2为工具区分易怒和不易怒人群,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人群进行测量,以卡方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易怒特质作为个性特征,是怒致病的重要发病条件。STAXI-2每个分量表的克朗巴哈α系数在0.597~0.929之间,显示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因子分析、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表明STAXI-2能够反映和区分状态怒、特质怒、控制怒等维度,但对于表达怒的区分不够理想,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调适等方面,需进一步修订。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等与易怒特质无关;在Logistic回归方程中,神经质、内外向、掩饰和状态怒的P<0.01、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引进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Ⅱ,为怒致病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应用的量化测量工具;提出假说“易怒特质是怒致病的主要个性特征和重要发病条件,其产生的原因是肝之气血偏盛,升动上行;易怒个体具有个性偏外向不稳定、较少掩饰和易采取消极应对等心理特征”,为深入理解心理特征在怒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见解,为情志致病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导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情志致病与恶性肿瘤[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3)
- [2].情志致病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08)
- [3].情志致病,亦可治病——延年益寿絮语(二十)[J]. 开心老年 2012(02)
- [4].论情志致病的免疫学机理[J]. 现代中医药 2016(04)
- [5].情志致病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09)
- [6].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J]. 中医儿科杂志 2010(05)
- [7].情志致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探讨[J]. 中医研究 2008(03)
- [8].情志致病特点及致病机制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11)
- [9].情志病的发生机制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05)
- [10].试论中医情志致病机理[J]. 中医学报 2009(06)
- [11].情志致病规律阐述及中医情志理论的契机思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5)
- [12].浅谈对小儿情志致病的认识[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09)
- [13].基于情志致病理论探讨脑卒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机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 [14].《内经》情志致病理论浅析[J]. 国医论坛 2012(02)
- [15].浅谈以案例剖析讲解中医情志致病及护理[J]. 中医药导报 2012(09)
- [16].从情志致病上浅谈针刺治疗体会[J]. 陕西中医 2012(12)
- [17].情志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1)
- [18].略述情志致病与心理疗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6)
- [19].神经性厌食症的情志致病机制及治疗[J]. 山东中医杂志 2013(09)
- [20].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情志致病因素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12)
- [21].情志致病机制探讨[J]. 山西中医 2010(02)
- [22].男科疾病情志致病证治体会[J]. 江苏中医药 2011(12)
- [23].论情志致病因素—“喜”[J]. 中外医疗 2009(20)
- [24].情志致病的病机与治疗初探[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01)
- [25].从情志致病探讨中医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机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05)
- [26].功能性便秘的情志致病机理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03)
- [27].情志因素对眩晕的影响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6)
- [28].情志养生——激情[J]. 开心老年 2016(08)
- [29].乳房疾病与情志致病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24)
- [30].《黄帝内经》情志致病观在《红楼梦》中的体现[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