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铋论文-肖学峰,徐家跃,韦海成,张欢,张学锋

硅酸铋论文-肖学峰,徐家跃,韦海成,张欢,张学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硅酸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硅酸铋晶体,闪烁晶体,双读出性能,高能物理

硅酸铋论文文献综述

肖学峰,徐家跃,韦海成,张欢,张学锋[1](2019)在《硅酸铋——一种快计时重闪烁新型多功能晶体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硅酸铋(Bi_4Si_3O_(12),BSO)晶体是一种新型的闪烁晶体,具有高辐射硬度、短衰减时间、低成本等优点,作为闪烁材料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BSO晶体短的紫外吸收边能更好地分离Cherenkov光和闪烁光,并有效收集Cherenkov光信号,使其成为未来双读出量能器和均匀强子量能器的最佳候选材料。稀土离子掺杂BSO晶体在LED和激光等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性能,被认为是一种不错的发光二极管和激光晶体材料。尽管BSO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指标非常优异的多功能晶体,但该晶体迄今为止还没有被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随着大尺寸BSO晶体生长技术的突破以及稀土离子掺杂BSO晶体闪烁性能的提升,该晶体独特的双读出性能和极具优势的价格使其在高能物理、核医学成像等粒子探测和LED、激光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5期)

谢建军,郝鹏,张方圆,范灵聪,章蕾[2](2018)在《硅酸铋体系玻璃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熔融法成功制备了组分为x Bi2O3-(100-x)Si O2(x=30~60 mol%)的Bi2O3-Si O2体系透明玻璃,并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近红外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透射谱分析了该玻璃体系的网络结构发光特性。系统研究了该玻璃体系的铋硅比、不同熔制温度对其光学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玻璃与搪瓷》期刊2018年03期)

王一伟,张新欣,薛芒,董晓丽[3](2018)在《碳量子点/硅酸铋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步法控制合成了碳量子点(CQDs)修饰的硅酸铋(Bi_2SiO_5)纳米片光催化剂。将平均直径6~8nm的CQDs分散在Bi_2SiO_5纳米片的表面。片状结构可加速载流子在Bi_2SiO_5纳米片内部之间的转移,通过CQDs表面修饰可以促进表面电荷分离。将CQDs引入Bi_2SiO_5纳米片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可提高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速率。这是由于CQDs的引入可以促进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性能。当CQDs的复合量为2%时,CQDs/Bi_2SiO_5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模拟太阳光下照射90min后对RhB的降解率达到96%。(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宇[4](2018)在《硅酸铋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去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动物或人类存在逆向健康影响,使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从而致畸致癌。在EDCs的去除方法中,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去除方法,从众多技术中脱颖而出。本论文通过负载贵金属Pt和构建复合材料的方法分别得到2种光催化剂:Pt/Bi_2SiO_5和二元复合材料Bi_2SiO_5/Bi_4Si_3O_(12),并用于去除(EE2)和(BPA)。利用XRD、SEM、TEM、XPS、UV-Vis漫反射等手段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所制备光催化剂用于去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光催化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纯Bi_2SiO_5(BSO),并以BSO为基底材料,H_2PtCl_6为Pt源,采用光致还原方法将Pt负载于BSO表面,所得材料Pt/BSO用于去除水中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在光致还原过程中,H_2PtCl_6不仅作为Pt源,且促使BSO纳米片自组装为花状体。当H_2PtCl_6用量为0.2mL,光致还原时间为30min时,制备得到最优材料0.2Pt/BSO,在最优光催化降解条件(pH=5.8,催化剂投加量为0.5g/L)下,20W汞灯光照仅8min,对3mg/L EE2的去除率高达95.6%;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是EE2自然光降解的46.2倍,是P25的8.0倍,是BSO的5.81倍。据活性物种捕获实验,h~+和·O_2~-为光催化反应中的主要活性物种(Pt作为电子捕获中心,可诱导产生·O_2~-,使BSO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提高,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循环实验结果表明0.2Pt/BS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Bi_2SiO_5/Bi_4Si_3O_(12)二元复合材料;在相同水热条件下,通过改变溶剂分别制备得到纯Bi_2SiO_5和Bi_4Si_3O_(12)。将所制光催化剂用于去除类固醇类激素如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以及双酚类化合物如双酚A(BPA)、双酚B和双酚AP。结果表明,由于类固醇类激素比双酚类化合物疏水性更强,Bi_2SiO_5/Bi_4Si_3O_(12)对类固醇类激素EE2和E2不仅具有吸附特性,且具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对双酚类化合物BPA、BPB、BPAP无吸附作用,但具有良好的光催化作用。在最优光催化降解条件(pH=5.8,催化剂投加量为0.5g/L)下,Bi_2SiO_5/Bi_4Si_3O_(12)通过吸附-光催化协同作用,经暗反应30min后,对10mg/L EE2和E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为60.3%,33.8%;再经光照12min后对10mg/L EE2的总去除率就能达到99.4%,经光照18min后,E2总去除率达到98.0%。光照48min后,Bi_2SiO_5/Bi_4Si_3O_(12)降解双酚类化合物:BPA、BPB和BPAP,最终去除率分别为78.5%,81.7%和88.56%。催化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Bi_2SiO_5/Bi_4Si_3O_(12)二元复合催化剂对10mg/L EE2的催化反应速率是EE2自然光降解的124.96倍,是P25的27.29倍,是Bi_2SiO_5的9.69倍,是Bi_4Si_3O_(12)的26.41倍。据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光催化降解过程是由h~+、·O_2~-和·OH共同起作用,将EE2进行氧化降解。结合相关实验数据分析,Bi_2SiO_5的导带比Bi_4Si_3O_(12)更负,价带比Bi_4Si_3O_(12)更正,有利于光生e~-和h~+分别向Bi_4Si_3O_(12)导带和价带扩散,从而降低光生e~-和h~+复合效率,从而使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降低,促进EE2的降解。(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沈于乔[5](2018)在《硅酸铋稀土红色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家庭灯饰、LED显示屏、交通信号灯和汽车用灯等标志着LED灯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更加接近自然光的白光LED成了当今LED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主流的叁种合成白光LED的方式都是缺少红光的调和,造成色温偏高、显色指数偏低,开发具有高效、高稳定性的红色荧光粉必是推进白光LED发展的重要助力。硅酸铋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一直备受广大学者关注,掺杂稀土后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特别适用于LED。但是,首先需要找到一种最适合合成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硅酸铋荧光粉的方法与工艺是其能否应用与LED的关键,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溶液燃烧法和化学溶液分解法两种方法,分别合成Bi_4Si_3O_(12):Sm~(3+),RE(RE=Pr~(3+),Dy~(3+))荧光粉,探讨多个影响因素对荧光粉合成的影响并优化合成工艺,例如:制备温度、保温时间、铋硅比等的影响。此外,通过共掺杂Pr~(3+)/Sm~(3+)和Dy~(3+)/Sm~(3+)离子进一步的提高Bi_4Si_3O_(12):Sm~(3+)荧光粉的荧光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以及荧光光谱测试技术等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详细探讨了样品的物相组成、荧光性能、离子间能量传递过程以及离子共掺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比较了采用不同方法制备Bi_4Si_3O_(12)荧光粉的优缺点。(1)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Bi_4Si_3O_(12):Sm~(3+)和Bi_4Si_3O_(12):Sm~(3+),Pr~(3+)两种荧光粉,优化工艺后确认出本实验合成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小时,柠檬酸的比例为Bi_4Si_3O_(12):C_6H_8O_7=1,硝酸的用量则只需要小范围的超过理论值。此外,荧光粉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时稀土钐离子浓度为x=4mol%时,最强峰为607nm处,归因于Sm~(3+)离子的~4G_(5/2)→~6H_(7/2)跃迁,当超过4mol%时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发生浓度猝灭现象。(2)共掺杂稀土Pr~(3+)/Sm~(3+)制得Bi_4Si_3O_(12):Sm~(3+),Pr~(3+)荧光粉,并研究了Pr~(3+)浓度的样品的影响。当Sm~(3+)离子浓度为4mol%,Pr~(3+)离子浓度为0.1mol%时,其发光强度最高。最强激发峰在403nm处属于Sm~(3+)的~6H_(5/2)→~4F_(7/2)跃迁,适用于被近紫外或者蓝光LED芯片所激发的白光LED。最强发射峰为607nm处属于Sm~(3+)离子的~4G_(5/2)→~6H_(7/2)跃迁。此外,Sm~(3+)和Pr~(3+)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方向为Pr~(3+)→Sm~(3+)。最后由于Pr~(3+)离子的掺杂使Bi_4Si_3O_(12):Sm~(3+)荧光粉的色坐标向红光区域发生了移动。(3)采用化学溶液分解法制备了Bi_4Si_3O_(12):Sm~(3+)和Bi_4Si_3O_(12):Sm~(3+),Dy~(3+)两种荧光粉,当Bi~(3+):Si~(4+)=1:2,制备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1小时时能够成功的制备出单相的Bi_4Si_3O_(12),并且物相、形貌和荧光强度优于其他变量。此外,当掺杂稀土钐离子浓度为4mol%时,其发光强度强于其他变量,最强峰为606nm处,这与采用溶液燃烧法所制得荧光粉并没有太大的差异。(4)共掺Dy~(3+)/Sm~(3+)制得Bi_4Si_3O_(12):Sm~(3+),Dy~(3+)荧光粉,Bi_4Si_3O_(12):Sm~(3+),Dy~(3+)荧光粉样品的物相与形貌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当Sm~(3+)离子浓度为4mol%,Dy~(3+)离子浓度为1mol%时,其发光强度强于其他变量。最强发射峰为606nm处属于Sm~(3+)离子的~4G_(5/2)→~6H_(7/2)跃迁。此外,Sm~(3+)和Dy~(3+)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方向为Dy~(3+)→Sm~(3+)。最后由于Dy~(3+)的共掺杂使Bi_4Si_3O_(12):Sm~(3+)荧光粉的色坐标略微向黄光区域发生了移动,但是仍然处于橙红光区域。(5)溶液燃烧法工艺简单,合成时间短大约为3~4小时,样品颗粒大约为15μm。采用化学溶液分解法整个工艺所需时间为10~11小时,形貌为单一的柱状颗粒。在相同掺杂浓度下,化学溶液分解法所制样品的发光强度高于溶液燃烧法,样品颗粒尺寸大约为3-6μm更接近于商用优质荧光粉。因此,综合以上各自的优缺点,化学溶液分解法克服了溶液燃烧法所制样品荧光强度和颗粒尺寸上的缺陷,具有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前景。(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栗梦龙[6](2018)在《Pechini溶胶-凝胶法合成硅酸铋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酸铋(BSO)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具有优良的声光、压电和介电性能。Bi_2Si O_5和Bi_(1 2)Si O_(20)是Bi_2O_3-Si O_2二元系统中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其中,亚稳相Bi_2Si O_5属于Aurivillius相结构,稳定相Bi_(1 2)Si O_(20)属于Sillenite相结构,研究表明这两种结构独特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可用于治理有机污染物。作为亚稳相的Bi_2Si O_5通常难以制得高纯度样品,且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也较低;Bi_(12)Si O_(20)则因高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限制了其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目前,制备具有半导体异质结的光催化材料是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改善光催化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另一方面,制备具有光子晶体结构的光催化材料也是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热点之一,光子晶体具有高度有序的周期性结构,其特殊的慢光子效应、多重散射效应和光子局域效应等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材料对光的利用。本文以柠檬酸、聚乙二醇为络合剂,以硝酸铋、正硅酸乙酯为原料,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Pechini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相硅酸铋粉体;通过控制前驱体中Bi/Si的摩尔比,制备Bi_(1 2)Si O_(20)-Bi_2Si O_5复合粉体;以二氧化硅光子晶体为模板,采用旋涂法制备BSO-Si O_2复合薄膜;以聚苯乙烯光子晶体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制备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的BSO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拉曼、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 B)和甲基橙(MO)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及机理分析。探索了不同工艺对制备纯相BSO粉体的影响;不同Si O_2光子晶体模板对BSO-Si O_2复合薄膜光催化性的影响;不同填充方法对制备反蛋白石结构BSO粉体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Pechini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纯相Bi_2Si O_5和Bi_(12)Si O_(20)粉体。其中,Bi_2Si O_5粉体呈类球形形貌,禁带宽度为3.5e V,在紫外光照射下对Rh B表现出吸附-光催化协同效应,110 min后Rh B完全降解。Bi_(1 2)Si O_(20)粉体呈块状,禁带宽度为2.4 e V,可见光照射150 min,Rh B的降解率达40%;紫外光照射40 min,Rh B的降解率达99%。(2)在Bi/Si的摩尔比为4时,制备出具有良好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Bi_(1 2)Si O_(20)-Bi_2Si O_5复合粉体,可见光照射150 min后对Rh B的降解率达86%。复合粉体光催化性能的改善得益于Bi_(1 2)Si O_(20)可以提高材料的可见光吸收率,而异质结又有利于提高载流子分离率。二者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复合粉体光催化性能的大幅提升。(3)通过控制氨水用量,制备了粒径为180 nm、215 nm和230nm的Si O_2胶体球,并采用垂直沉积法制备了不同厚度、不同胶体球粒径的Si O_2光子晶体模板。采用旋涂法制得的BSO-Si O_2复合薄膜表现出优于单纯BSO薄膜的光催化性能,且随着Si O_2光子晶体厚度的增大,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提高。不同粒径Si O_2胶体球得到的光子晶体模板具有不同的光子带隙,当BSO的电子带隙与光子带隙重迭时,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最好。(4)分别使用块体抽滤、纱网抽滤、块体浸渍的方法,制备反蛋白石结构BSO粉体。结果表明采用块体浸渍,更易得到有序排列的BSO反蛋白石结构。由于反蛋白石结构的有序多孔结构、慢光子效应和多重散射效应,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的BSO粉体比普通BSO粉体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徐家跃,冯海威,潘芸芳,张彦,范世(马岂)[7](2017)在《硅酸铋闪烁晶体及其掺杂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硅酸铋(Bi_4Si_3O_(12),BSO)晶体是一种具有闪铋矿结构的氧化物闪烁材料,其衰减时间快于锗酸铋(BGO)晶体,光输出高于钨酸铅(PWO)晶体,被认为是双读出量能器最佳的候选材料之一。综述了硅酸铋晶体在相关系、晶体生长、闪烁性能、掺杂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生长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稀土掺杂对硅酸铋晶体性能以及结晶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Dy~(3+)掺杂能显着提高硅酸铋晶体的光输出,其发光机理可能与Dy3+的占位有关,高浓度掺杂因为引入竞争性的发光中心而导致光输出下降。此外,掺杂硅酸铋晶体在荧光发光和激光等领域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徐家跃,王杰,陈炜,肖学峰,杨波波[8](2016)在《大尺寸硅酸铋晶体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及闪烁性能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i(OC_2H_5)_4和Bi(NO_3)_3·5H_2O作为前驱体、柠檬酸作为溶剂,按化学计量比配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并经高温烧结制备了纯相Bi_4Si_3O_(12)多晶粉末,每批次可合成250 g。以此为原料、<001>取向BSO为籽晶,在坩埚下降炉内生长了BSO晶体,讨论了晶体的析晶行为,获得了30 mm×30 mm×210 mm的高质量BSO晶体。闪烁性能测试表明,该晶体能量分辨率为18.9%,光输出为同等条件下CSI(T1)晶体的7.2%。(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王杰[9](2016)在《硅酸铋粉体合成、晶体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闪烁晶体是指高能射线或其他放射性粒子通过某些晶体材料时,因射线或粒子的激发,从而发出可见光子(荧光)的晶体,广泛应用与高能物理、核物理、医学成像以及地理勘探等领域。Bi4Si3O12(BSO)晶体与广泛应用的BGO晶体相比,两者具有相同的晶格结构,性质相似,闪烁性能都来源于Bi3+的发光,BGO的衰减时间比较长(300ns),而BSO是BGO的1/3,并且原料更加便宜,是代替BGO的理想材料。近年来研究发现BSO晶体非常适合作为探头,可以用来探测几百个Mev能量级粒子的小型电磁量能器,BSO的综合性能在双读出领域远优于BGO和钨酸铅(PbWO4)等现有闪烁晶体材料。但由于BSO的原料Bi203和Si02的熔点以及密度等方面差异很大,所以BSO生长困难,容易出现组分偏析。本文以正硅酸四乙酯(Si(C2H5O)4)和硝酸铋(Bi(NO3)3.5H2O)作为前驱体、柠檬酸作为溶剂,按化学计量比配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并经高温烧结制备了纯相BSO多晶粉,采用坩埚下降法生长出大尺寸高质量的BSO透明晶体,晶体加工后是a=b=30mm,c=210mm的长方体,晶体表面无明显裂痕,偏析现象基本消除。在200-800nnm区域范围内,BSO晶体透过率达到理论最大值将近80%。对BSO晶体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闪烁性能测试表明,该晶体能量分辨率为18.9%,光输出为同等条件下CsI(T1)的7.2%。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Bi(1-x-y,DyxTmy]4Si3Oi2(x=1%,y=0.1%,0.5%,1%,1.5%,2%)粉体,在354nm的峰值激发样品,荧光发射光谱表明既有Dy3+的黄光发射又有Tm3+的蓝光发射,随着Tm3+的的掺杂浓度增加,Dy3+的发射峰强度先增加后减少,Tm3+浓度为1%时,Dy3+的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值。色坐标(CIE)分析结果显示,当Tm3+浓度为0.5%,1%,1.5%时,样品的发光均落在白光区,这个结果表明Dy3+/Tm3+共掺BSO粉体有望应用在白光LED上。(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6-05-24)

汪美玲[10](2016)在《稀土掺杂硅酸铋材料的热释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酸铋(Bi_4Si_3O_(12):简称BSO)是一种闪烁材料,BSO晶体是常见的材料类型,其物理性能与闪烁材料BGO相似,并且作为闪烁材料,BSO晶体的衰减时间比BGO快,同时BSO原料成本要比BGO的低,高纯的BSO多晶原料对BSO晶体的生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BSO晶体的光输出值相对较小,目前研究者们主要通过掺杂的手段来改善BSO晶体的发光性能。本文以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Eu掺杂BSO粉体,Eu掺杂BSO粉体颗粒的粒径明显减小,其在波长为394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峰从常规的613nm迁移至703nm。结合粉体热释光曲线图分析可知:因Eu掺杂浓度的不断增加,一部分Eu~(3+)离子取代BSO中Bi~(3+)离子的位置,一部分Eu~(3+)离子则进入BSO的晶格间隙中,基质材料因掺杂的Eu~(3+)离子及Eu~(3+)离子位置的不对称性形成若干深度较浅的缺陷,俘获电子能力增强,宏观上表现为Eu~(3+)离子发光现象的变化。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纯相的Dy掺杂BSO多晶粉体原料,并通过坩埚下降法生长了不同掺杂浓度的BSO晶体。根据Dy掺杂BSO晶体的相关测试结果得出:低浓度掺杂有利于提高晶体的光输出性能,高浓度掺杂则有利于抑制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组分分凝,增强晶体生长质量,但光输出性能降低。结合材料的热释光测试结果表明:低浓度的Dy~(3+)离子掺杂对Bi~(3+)离子的光输出具有敏化作用,掺杂后提高了晶体的光输出,但是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Dy~(3+)离子可以作为独立的发光中心,而和Bi~(3+)离子具有竞争性,故高浓度掺杂所对应的晶体光输出值减小。(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6-05-24)

硅酸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温熔融法成功制备了组分为x Bi2O3-(100-x)Si O2(x=30~60 mol%)的Bi2O3-Si O2体系透明玻璃,并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近红外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透射谱分析了该玻璃体系的网络结构发光特性。系统研究了该玻璃体系的铋硅比、不同熔制温度对其光学特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硅酸铋论文参考文献

[1].肖学峰,徐家跃,韦海成,张欢,张学锋.硅酸铋——一种快计时重闪烁新型多功能晶体材料[J].材料导报.2019

[2].谢建军,郝鹏,张方圆,范灵聪,章蕾.硅酸铋体系玻璃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J].玻璃与搪瓷.2018

[3].王一伟,张新欣,薛芒,董晓丽.碳量子点/硅酸铋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增强[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8

[4].陈宇.硅酸铋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去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8

[5].沈于乔.硅酸铋稀土红色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6].栗梦龙.Pechini溶胶-凝胶法合成硅酸铋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7].徐家跃,冯海威,潘芸芳,张彦,范世(马岂).硅酸铋闪烁晶体及其掺杂改性[J].硅酸盐学报.2017

[8].徐家跃,王杰,陈炜,肖学峰,杨波波.大尺寸硅酸铋晶体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及闪烁性能研究(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6

[9].王杰.硅酸铋粉体合成、晶体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

[10].汪美玲.稀土掺杂硅酸铋材料的热释光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

标签:;  ;  ;  ;  

硅酸铋论文-肖学峰,徐家跃,韦海成,张欢,张学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