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证据评判研究

法官证据评判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证据评判为视角,对所涉及的证据法学系列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全新视角的综合与演绎,提出了诸多创新性观点。全文共分六章,分别就证据评判的若干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基本结构、评判机理等内容展开综合论述,最后简要概括了证据评判理论视野下的实务建议。第一章证据评判概说,分四节,分别就证据评判的主体、客体、内容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总结了证据评判的实质内涵。第一节证据评判的涵义,区分了证据评判和证据评价、证据裁判的概念,释明了证据评判的实质内涵。第二节证据评判的主体,强调了证据评判应当以审判程序为中心的观念,对法官的主体资格进行了阐述;第三节证据评判的客体,以证据与证据信息的概念剖析为起点,对证据资格以及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问题进行新的阐释;第四节证据评判的内容,对证明能力和证明力进行了辨析和论述;第二章证据评判的理论基础,分三节。第一节诉讼认识论,提出了证据评判的认识论基础,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诉讼认识的特殊性,总结了法官个体认识的相对性、主观性和有限性特点,提出了诉讼认识正当性建构的重要性,进而指出正当性建构的两大核心是正当法律程序理论与价值选择、利益衡量理论;第二节正当法律程序理论,在介绍了正当法律程序的历史及其内容的发展变化之基础上,总结了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要素(程序法定、程序公平、程序公开、程序止争与程序救济及制裁。),进而强调了规则裁断制度建构的重要性,概括了证据评判的程序要求。第三节利益衡量理论,为事实真伪难断状态下的案件裁判指明了一条重要的通道,并对利益衡量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第三章证据评判的基本原则,分四节。分别就客观公正原则、情理判断原则、综合评判原则与理由公开原则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释,对各原则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各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进行了概括,说明和论述了基本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第四章证据评判的基本结构,分七节,勾勒了证据评判的整体框架。第一节证据评判的基石,指出了从神示裁判到证据裁判的历史必然性,突出了证据裁判制度的核心地位;第二节证据评判的方式,强调了法官心证的重要作用,从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的演变和比较中,提出了我国法官心证的规范思路;第三节证据评判的基本方法,将经验法则和司法认知、逻辑规则和司法推理、利益衡量与司法推定进行结合论述,从全新的视角揭示了认知、推理和推定的内涵和外延;第四节证据评判的证明标准,首先比较了证明、诉讼证明和审判证明的概念,在逻辑学同一律的指导下对诉讼证明的概念进行了视角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带来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系列概念的调整),然后系统论述了将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证明标准的理由和根据;第五节证据评判的应然目标,剖析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关系,突出了客观真实作为证据评判的方向性指引的重要性;第六节证据评判的实然结果,深入探讨了裁判事实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主观性和相对性问题,指出了在实践检验有限性情况下的裁判事实正当化道路。第五章证据评判的运行机理,分四节,综合运用哲学、逻辑学、信息学、符号学等知识,详细剖析了证据评判的整个过程,揭示其完整的工作运行之机理。第一节从客观事实到主观事实,在哲学和逻辑两个层面上系统论述了事实的双重属性问题,解读了人们对事实认识存在的误区并剖析其根本原因;第二节从证据到信息,引进了可识素因的概念,揭示了可识素因在从证据到信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节从信息到符号,系统论述了信息与符号的形成过程以及各自的性质与特征,从人与信息以及人与符号的相互关系角度,揭示了从信息到符号的整个过程;第四节从符号、命题到裁判事实,分析了符号与命题的关系,证据、事实与命题的关系,命题与裁判事实的关系,展现了从证据到裁判事实的整个评判经过。第六章证据评判理论视野下的实务建议,以证据评判理论的视角,对当前实务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说明,为今后的研究明确了重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道可道非常道
  • 二、研究方法:从点和圆圈说起
  • 三、指导思想:立足中国之中
  • 四、研究目的和创新观点
  • 第一章 证据评判概说
  • 第一节 证据评判的涵义
  • 一、证据评价、证据裁判与证据评判
  • 二、证据评判是对证据审查、评价和判断的行为
  • 三、证据评判是根据证据认定事实的过程
  • 四、证据评判是从证据到事实的桥梁
  • 第二节 证据评判的主体
  • 一、评判主体的伦理与道德建设
  • 二、评判主体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 三、评判主体的独立与中立
  • 四、精英司法的理想与现实
  • 第三节 证据评判的客体
  • 一、证据概念之学说
  • 二、证据与证据信息
  • 三、证据与定案证据
  • 四、证据的客观属性与主观属性
  • 第四节 证据评判的内容
  • 一、证明能力
  • 二、证明力
  • 第二章 证据评判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诉讼认识论
  •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确定性和辩证性
  • 二、诉讼认识的相对性、主观性和有限性
  • 三、诉讼认识论对证据评判的若干启示
  •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理论
  •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起源及其发展
  • 二、正当程序内容的发展与变化
  • 三、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
  • 四、正当程序的正当化表现
  • 五、证据评判的基本程序要求
  • 第三节 利益衡量理论
  • 一、利益衡量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
  • 二、利益衡量理论要点
  • 三、证据评判的若干利益衡量方法
  • 第三章 证据评判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客观公正原则
  • 一、客观公正原则的内涵
  • 二、客观公正原则的实践问题
  • 三、客观公正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 第二节 情理推断原则
  • 一、情理判断原则的内涵
  • 二、情理判断原则的实践问题
  • 三、情理判断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 第三节 综合评判原则
  • 一、综合评判原则的内涵
  • 二、综合评判原则的实践问题
  • 三、综合评判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 第四节 理由公开原则
  • 一、理由公开原则的内涵
  • 二、理由公开原则的实践问题
  • 三、理由公开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 第四章 证据评判的基本结构
  • 第一节 证据评判的基石
  • 一、证据裁判制度的历史发展
  • 二、证据裁判制度的内涵概述
  • 三、证据裁判制度在我国之状况
  • 第二节 证据评判的方式
  • 一、法定证据制度
  • 二、自由心证制度
  • 三、证据评判方式在我国之状况
  • 第三节 证据评判的基本方法
  • 一、经验法则与司法认知
  • 二、逻辑规则与司法推理
  • 三、利益衡量与司法推定
  • 第四节 证据评判的证明标准
  • 一、证明、诉讼证明与审判证明
  • 二、证明标准与证据评判的证明标准
  • 三、审判证明标准之选择
  • 第五节 证据评判的应然目标
  • 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论
  • 二、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
  • 三、客观真实理论面临的挑战
  • 四、客观真实与证据评判的应然目标
  • 第六节 证据评判的实然结果
  • 一、裁判事实的客观性与绝对性
  • 二、裁判事实的主观性与相对性
  • 三、对裁判事实的实践检验有限性
  • 四、裁判事实的正当性
  • 第五章 证据评判的工作机理
  • 第一节 从客观事实到主观事实
  • 一、事实概说
  • 二、客观范畴的事实
  • 三、主观范畴的事实
  • 四、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之间的联系
  • 第二节 从证据、可识素因到信息
  • 一、证据与可识素因
  • 二、可识素因的理解和辨析
  • 三、可识素因与证据信息
  • 第三节 从信息到符号
  • 一、信息概念
  • 二、信息的特征
  • 三、人与信息
  • 四、信息与符号
  • 第四节 从符号、命题到裁判事实
  • 一、从符号到命题
  • 二、命题的概念及解析
  • 三、证据、事实与命题的关系
  • 四、命题与裁判事实
  • 第六章 证据评判理论视野下的实务建议
  • 第一节 理念与思维
  • 一、加强证据评判要以审判程序为中心的观念
  • 二、正确理解证据裁判制度的作用和局限
  • 三、理性对待法官心证的自由与限制
  • 四、经验、逻辑和价值的综合与交叉
  • 五、侦控思维、辩护思维与法官证据评判
  • 六、排除法官对证据先入为主的“恐惧”
  • 七、清楚认识神证、人证和物证的历史规律
  • 八、充分利用客观性证据和主观性证据的特点
  • 九、逐步完善证据规则体系
  • 十、注重间接证据的综合运用
  • 十一、无罪推定和疑罪处理
  • 第二节 实务与方法
  • 一、单一证据评判要点
  • 二、综合证据评判要点
  • 三、物证的评判要点
  • 四、人证的评判要点
  • 五、对单个案件的若干评判要点
  • 六、正确对待证据评判实践中的潜规则
  • 七、“幽灵抗辩”和“证明责任”的转移
  • 八、正确理解证明标准的分层和统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明标准判断中的局限性[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 [2].认罪认罚从宽之证明标准:本土特色与域外经验[J]. 人民司法 2019(31)
    • [3].论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J]. 长春大学学报 2020(05)
    • [4].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明标准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完善[J]. 南方论刊 2018(12)
    • [5].论刑事证明标准差异化[J].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06)
    • [6].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的证明标准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7].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 人民检察 2018(18)
    • [8].一元化还是差异化——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 人民检察 2018(19)
    • [9].浅析诉讼法中的证明标准问题[J]. 法制博览 2019(08)
    • [10].试论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标准[J]. 长白学刊 2019(03)
    • [1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证明标准差异化的实证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03)
    • [12].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中的统一证明标准:学术争辩与理论反思[J]. 当代法学 2019(05)
    • [13].认罪案件证明标准层次化研究——基于证明标准结构理论的分析[J]. 当代法学 2019(04)
    • [14].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差异化证明标准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22)
    • [15].公诉证明标准的维度考察[J]. 人民检察 2019(08)
    • [16].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理论之适用问题研究——以《刑事诉讼法》第55条第2款之解释为视角[J]. 法学家 2019(05)
    • [17].捕诉关系问题研究——以“审判中心”下的证明标准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9(29)
    • [18].论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J]. 法学杂志 2019(10)
    • [19].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考察及重塑[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1)
    • [20].刑事证明标准的经济学反思[J]. 东南学术 2018(02)
    • [21].证明标准在劳动争议中的适用[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8(04)
    • [22].刑事扣押的“相当理由”证明标准及其规制路径[J]. 证据科学 2018(02)
    • [23].“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证明标准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17)
    • [24].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标准之探讨——基于对定罪事实与量刑事实的区分[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8(03)
    • [25].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证明标准的路径选择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8(27)
    • [26].论刑事案件差异化证明标准的证成[J]. 中国检察官 2017(11)
    • [27].美国量刑证明标准的变迁、争议及启示[J]. 法学杂志 2016(02)
    • [28].审判中心下统一证明标准之反思[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4)
    • [29].民事诉讼中“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评析[J]. 法治研究 2016(04)
    • [30].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与贯彻[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4)

    标签:;  ;  ;  ;  ;  

    法官证据评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