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翻译研究往往忽视对译者的研究,从而导致了译者地位的边缘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翻译主体研究提上了日程,译者主体性问题也自然成为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认为就翻译行为而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唯一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只有他才能作出选择并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因此,在本文中译者被看作翻译的主体,并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其主体性。根据语用顺应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外部的原因。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翻译的过程也是译者对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作出一系列能动选择的过程。本文将语用顺应论应用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把译者主体性定义为:为了达到预期翻译目的,译者在不断作出适应性的语言选择的翻译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围城》英译本中译者所发挥的主体性的研究,表明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作的有目的的选择中得以发挥的。这种为顺应目的语的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所作出的选择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层面、词汇层面、语义层面和语篇层面。通过分析得出,语用顺应论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着较好的解释力;《围城》英译本中所谓不忠实的地方正是译者为了达到翻译目的和交际效果而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作出顺应选择的结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语用论辩理论近15年研究综述[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9(06)
- [2].小学英语中高年级“点慧式”语用作业的设计[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1)
- [3].以语用为取向的阅读教学策略解析[J]. 文学教育(上) 2020(03)
- [4].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2)
- [5].人际互动中的语用身份磋商:以《红楼梦》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6].语用身份建构的有效性评价——以警察调解话语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7].把握统编教材 落实语用训练[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7)
- [8].批判性讨论与语用-辩证论辩理论的引进[J]. 当代修辞学 2020(04)
- [9].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8)
- [10].歇后语与流行用语的语用对比初探[J]. 汉字文化 2020(17)
- [11].近十年语用身份研究:五种路径与方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2].黑龙江方言的语用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1)
- [13].语用借用:语言借用研究的社会-语用范式[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4].政治话语中概念隐喻的语用功能研究[J]. 英语广场 2019(10)
- [15].论广告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6].俄语语言技能培养——评《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俄语语用能力的建构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7(06)
- [17].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J]. 语文建设 2017(32)
- [18].小学“语用”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 重庆与世界 2018(02)
- [19].《语用能力与关联性》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3)
- [20].国内外语用能力研究特点与趋势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8(02)
- [21].机构权力制约下媒体话语中元语用评论语的功能[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4)
- [22].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用失误探析[J]. 现代交际 2016(15)
- [2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能力培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S1)
- [24].外语课堂上大学生语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4)
- [25].语用经济与语用优选:以方向推理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3)
- [26].语用能力关联阐释:从表达到理解[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7].《语用混乱》评介[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3)
- [28].我国外语语用能力研究综述——对1984—2015年期刊文献的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17(03)
- [29].“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涉外语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策略研究[J]. 经济师 2017(07)
- [30].从中日对译角度看汉日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