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卞闵杨工区构造位置位于苏北盆地内东台坳陷西部金湖凹陷东南部卞闵杨构造带上。本论文在整体把握卞闵杨工区地层发育情况的前提下,对工区多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分析,得出了工区的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利用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技术,对所选择的地震剖面开展构造样式的演化史研究,揭示了各期构造活动所导致的断层形成和演化的规律;同时分析了断层活动特征,并探讨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指导卞闵杨地区构造解释和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为该区块后期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区西带为构造主体带,断层少而整齐;东带断裂破碎,多而复杂;正断层的剖面形态以非旋转平面式和旋转平面式居多,可见铲式正断层;主要的断层剖面组合样式有“Y”字型断层、地堑式断层和阶梯状断层;断层在平面上主要呈平行式、网格式、帚状和斜交式等组合类型。在工区首次使用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技术系统分析构造样式演化过程,得到阜宁期断层以非旋转平面式和旋转平面式正断层为主,到了三垛期,部分断层演化为铲式断层。结合构造演化、断裂运动旋回、生长指数和断层古落差的计算结果,具体分析了断层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活动性差异,绝大多数断层形成于吴堡运动的早期阶段,在阜宁期发展壮大;整个阜宁期断层活动强烈的部位在平面上不断迁移,大体迁移趋势是从南向北。最后分析了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出:断层活动控制烃源岩的演化;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主要的圈闭类型都应属于断鼻断块群。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伸展构造1.2.2 走滑构造1.2.3 卞闵杨工区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 主要研究方法1.4.2 技术路线1.5 论文的主要认识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构造位置2.2 勘探历程2.3 构造层2.3.1 前震旦系深构造层2.3.2 震旦系-中三叠统中构造层2.3.3 上三叠统-新生界浅构造层2.4 区域构造2.4.1 凹陷边界断层和内部主要断层2.4.2 凹陷内断裂展布与郯庐断裂关系第三章 构造样式3.1 工区主要断层3.1.1 卞1 断层3.1.2 杨1 断层3.1.3 闵2 断层3.1.4 闵4 断层3.1.5 闵6 断层3.2 断层的级别划分3.2.1 一级断层3.2.2 二级断层3.2.3 三级断层3.2.4 四级断层3.2.5 五级断层3.3 断层的剖面组合样式3.3.1 断层的剖面样式3.3.2 断层的剖面组合样式3.4 断层的平面组合样式3.5 断层的构造背景成因分析3.5.1 中央隆起带成因分析3.5.2 滚动背斜成因分析3.5.3 断层与背斜的关系第四章 构造样式演化的剖面特征4.1 构造演化剖面的编制原则4.2 金湖凹陷构造样式的演化剖面分析4.2.1 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4.2.2 断层活动差异明显4.2.3 地堑地垒式断层剖面组合反映构造迁移4.2.4 垂直差异升降运动4.3 卞东杨家坝工区构造样式的演化剖面分析4.3.1 测线bdyjb280i构造演化剖面分析4.3.2 测线bdyjb380i构造演化剖面分析4.4 闵桥工区构造样式的演化剖面分析4.4.1 测线mdn3diln130 构造演化剖面分4.4.2 测线 mq253i 构造演化剖面分析第五章 构造样式的活动特征5.1 断层活动强度5.1.1 生长指数5.1.2 断层古落差5.2 断层活动特征5.2.1 工区内主断层形成于同期运动5.2.2 平面上各区段断层活动性不同5.2.3 工区内断层活动性阜宁组晚期强于早期第六章 构造样式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6.1 构造变形样式与圈闭类型6.2 断层作用对烃源岩的影响6.3 构造样式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6.3.1 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的影响6.3.2 断层活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新生代论文; 构造样式论文; 构造演化论文; 断层活动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