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轴流压气机中流动分离的定常与非定常控制研究

低速轴流压气机中流动分离的定常与非定常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分离流动是一类复杂的流体流动现象,普遍存在于航空、航天、流体机械等各类实际工程问题中,其本质源于粘性流动和非粘性流动的相互作用。闭式流动分离和再附伴随着较大的能量损失,对流体机械的性能影响很大,分离结构的控制已经成为流体机械工程中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围绕轴流机械中流动分离及其相关问题,从定常的角度讨论轴流机械中角区分离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手段,同时从非定常的角度通过一些新的视角研究并寻求流动分离控制、降低损失的途径,以挖掘低速轴流压气机/大型轴流风机中的性能潜力。通过三维雷诺时均N-S(RANS)方程对轴流叶栅进行定常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揭示了无叶顶间隙单流道叶栅中节点数和鞍点数相等的关系式;通过分析端壁边界层中低能流体类似于分层的运动,深入说明了周向压力梯度和流向逆压梯度作用下,端壁边界层朝吸力面的偏转及其逆流向翻转是角区三维分离形成的基本原因。研究比较了进口有无边界层条件下的极限流线、出口总压损失分布、吸力面尾缘位移厚度以及不同来流冲角时的分离尺度和相应的流谱结构,结果揭示了端壁边界层朝角区的堆积是三维分离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后置导叶单级轴流压气机在不同速度剖面来流条件下的流场计算,研究了进口速度分布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揭示了速度分布、边界层厚度等沿流向的变化规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考察并确认了所用计算方法用于边界层相关问题计算的精度。文中在轴流叶栅弦向开缝改善吸力面分离的问题所作的研究,例如对回气点、吸气点以及开缝的位置、高度等参数进行的比较分析,为控制吸力面边界层堆积、降低分离损失提供了的较好控制手段。针对端壁低能流体向吸力面的堆积路径,进行了吸力面、端壁定流量抽吸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适当位置上很小的抽吸量就可能消除掉大部分明显的三维分离,其积极作用包括总压损失和端壁阻塞的显著降低、叶片载荷和出口静压的增加以及更加均匀的出口流动。对带有前后导叶和复杂形状进气箱的大型燃煤电站用轴流引风机进行的全三维数值计算与分析表明,进气箱中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轴套结构增大了流动的不稳定性和损失,并引起了下游流动的周向不均匀性。文中对比了不同的预旋方案对做功能力以及损失的影响。提出并尝试了串列叶片及其后叶片周向调节替代动叶可调开度调节的方案,结果表明,在远离设计流量工况下,虽然压升有所下降,但增强了运行稳定性和提高了效率,为进一步地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初步效果。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前缘分离拟序结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并探索通过合理的来流周期性作用来控制分离区域的大小。文中通过分析倾斜平板前缘自由剪切层的演变过程,研究并比较了三种可视化形式在带壁面自由剪切层中的不同表现,发现Q准则更适合显示来流扰动作用下的拟序结构及其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论文从时均性能、拟序结构以及非定常频谱等方面描述了不同频率、不同振荡幅度以及不同进口速度剖面的周期性来流条件对前缘分离结构的控制效果。为挖掘轴流压气机中的非定常潜力,文中研究了上游叶排的非定常尾迹对下游叶排中分离结构的影响机制。二维计算发现,合理的激励参数加大了叶栅内部气流转折程度,栅后气流流向更趋合理。合理的非定常激励可以促进流动中杂涡之间的归并,从而有效地控制分离流由无序变为有序,且文中从流场进化、降噪的角度作了分析与设想。在三维计算中对比了尾迹生成器朝两个不同方向运动的作用效果。不同频率的研究表明,对应于fshed和fshear的外部频率强化了分离剪切层中的K-H展向涡结构,并且流向涡与流向的夹角更加明显,其它频率作用下该结构并不明显。最后,研究了进口随机小尺度脉动条件下的分离拟序结构以及时均性能的改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分离控制的相关研究
  • 1.3 大型轴流引风机的研究及其应用状况
  • 1.4 波涡共振与低速轴流机械的切合点
  • 1.5 非定常来流尾迹的利用状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轴流叶栅角区三维分离的描述
  • 2.1 引言
  • 2.2 三维分离流动的界定
  • 2.3 模型及算法
  • 2.4 叶栅角区分离的形成与特征
  • 2.5 参数对分离尺度、拓扑结构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3 轴流叶栅定常分离控制
  • 3.1 引言
  • 3.2 进口条件对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 3.3 弦向开缝控制分离
  • 3.4 角区分离的定流量抽吸控制
  • 3.5 吸除气体的利用问题及潜力论证
  • 3.6 本章小结
  • 4 大型动叶可调轴流引风机的稳定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型结构与外特性
  • 4.3 引风机的相关可靠性问题
  • 4.4 动叶变开度的特性曲线
  • 4.5 串列叶片的替代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5 平板前缘分离的周期性激励控制
  • 5.1 引言
  • 5.2 计算方法
  • 5.3 可视化手段比较
  • 5.4 无激励时的流动特征
  • 5.5 周期性来流尾迹的作用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6 来流尾迹控制叶栅分离
  • 6.1 引言
  • 6.2 算法以及模型结构
  • 6.3 二维周期性来流激励
  • 6.4 无激励作用的三维结构
  • 6.5 不同条件激励后的流动改善
  • 6.6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型轴流压气机叶片无键相振动监测与故障预警方法[J]. 振动与冲击 2019(23)
    • [2].轴流压气机通流设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J]. 航空动力 2020(02)
    • [3].轴流压气机吞水后的性能变化研究[J]. 推进技术 2017(07)
    • [4].多级轴流压气机反问题级间气动匹配设计方法[J]. 推进技术 2017(09)
    • [5].多级轴流压气机二维性能预测方法[J]. 航空学报 2020(03)
    • [6].多级轴流压气机试验中压力扫描阀参考端的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8)
    • [7].多级高负荷轴流压气机设计工况气动性能分析[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0(10)
    • [8].大流量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及流场分析[J]. 汽轮机技术 2008(03)
    • [9].舰船大功率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19(12)
    • [10].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预测及导静叶调节优化[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6)
    • [11].高负荷轴流压气机的通流计算与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9)
    • [12].跨声速轴流压气机非设计点特性计算[J]. 汽轮机技术 2012(04)
    • [13].压缩感知在轴流压气机周向模态识别中的应用[J]. 航空动力学报 2019(01)
    • [14].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及其轴流压气机优化应用[J]. 推进技术 2019(06)
    • [15].跨音速轴流压气机三维数值模拟及流场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9(20)
    • [16].积垢对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分析[J]. 航空发动机 2017(06)
    • [17].基于时间推进的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计算模型[J].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8(02)
    • [18].复杂载荷下轴流压气机叶片疲劳损伤数值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05)
    • [19].跨音速轴流压气机的非定常流动数值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16(05)
    • [20].小尺寸多级轴流压气机喘振现象试验[J]. 航空动力学报 2016(08)
    • [21].一种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预估方法探讨[J]. 航空科学技术 2011(04)
    • [22].高速轴流压气机二维特性计算[J]. 汽轮机技术 2011(05)
    • [23].多级轴流压气机进气畸变模型研究[J]. 推进技术 2016(12)
    • [24].某五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6)
    • [25].基于小波分析的多级轴流压气机内部噪声特性研究[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02)
    • [26].轴流压气机效率测量两类影响因素[J].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9(03)
    • [27].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三维优化的数值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15(02)
    • [28].小流量多级高负荷轴流压气机设计[J]. 航空动力学报 2012(09)
    • [29].三级轴流压气机湿压缩特性分析[J]. 热科学与技术 2010(03)
    • [30].翼身融合体旋流对单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 推进技术 2020(08)

    标签:;  ;  ;  ;  ;  ;  ;  

    低速轴流压气机中流动分离的定常与非定常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