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及其营养盐效应分析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及其营养盐效应分析

论文摘要

近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赤潮高发区,该海域赤潮频发与其每年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海通量不断增加密切相关。因此,确定我国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主要营养物质的来源、通量,了解其对赤潮发生规模的影响,确定营养盐在东海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是阐明当前该海域赤潮发生机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以长江冲淡水及陆源影响区为研究区域,以2002~2007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多个航次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计算了该海域各主要营养盐来源的排海通量;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平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特征,比较了赤潮高发区与非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水平的差异;分析了该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的特征,并对营养盐输入通量和赤潮发生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口及邻近海主要营养盐来源及通量1)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淡水和海水的混合过程中,SiO3-Si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其浓度与盐度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直线关系,DIN和PO4-P具有明显的补充作用,它们的浓度与盐度之间呈现出良好的曲线关系,该曲线符合MnMolecular方程式。2)长江营养盐排海通量变化主要受长江径流量影响,研究海域的营养盐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输入高峰期在每年的5~8月,其中6月为高峰期;调查期间2002、2003和2005年长江营养盐输入通量较大,2006和2007年较小,2004年最小。3)长江是研究海区最大的营养盐来源,其DIN入海通量占排海总量的52%,PO4-P占33%,SiO3-Si占56%;东海外海交换对研究海域PO4-P (27%)和SiO3-Si(21%)入海通量有较大贡献;其它入海径流对DIN(17%)和SiO3-Si(23%)入海通量有较大贡献;大气沉降对DIN(18%)入海通量也有较大贡献。此外,沉积物-海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对研究海域的营养盐收支状况也起到重要作用。2、长江口及邻近海主要营养盐状况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DIN、PO4-P、SiO3-S的等值线在122.0~122.5°E之间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且均表现为近岸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特点。冬春季节营养盐等值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营养盐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口至浙江南部的狭长地带,夏秋季节营养盐等值线转变为以长江口和杭州湾为中心呈扇面状向外海扩展,营养盐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舟山群岛以北的区域。2)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平面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长江等陆源输入,营养盐高值区随长江营养盐排海通量的增加而外扩,随长江冲淡水的改向而转移,长江营养盐输入通量的多少及其扩散模式,直接影响该海区营养盐平面分布特征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大小。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的浓度水平及季节变化模式取决于营养盐补充和浮游植物消耗之间的消长和平衡。夏季该海区浮游植物的爆发性生长与增殖导致了对营养盐的需求高于营养盐的补充,从而造成该海区各项营养盐平均浓度整体表现为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冬季节普遍高于春夏季节的变化特征。4)研究海域赤潮高发区和非赤潮高发区S、PO4-P、SiO3-S和DIN存在显著性差异,赤潮发生区主要集中在营养盐浓度水平相对较高、变化范围较小的富营养化的区域。3、长江口及邻近海赤潮生消过程特征1)依据该海区赤潮发生的实际状况和叶绿素浓度变化将该海域硅藻或甲藻赤潮生消过程划分别划分成5个阶段:延滞期(叶绿素低于1.5μg·L-1)、孕育期、指数生长期(叶绿素低于10μg·L-1)、维持期(叶绿素高于10μg·L-1)和消散期(叶绿素低于10μg·L-1)。2)确定了该海区赤潮生消过程中各主要参量的变化特征:温盐:硅藻赤潮发生时低温低盐,甲藻赤潮发生时高温低盐;营养盐浓度:硅藻赤潮发生前各项营养盐浓度均较高,甲藻赤潮发生前各项营养盐浓度均较低,各项营养盐浓度随硅藻赤潮的发生、发展快速大幅度下降,随甲藻赤潮的发生、发展缓慢小幅度下降;营养盐补充:硅藻赤潮随高温高盐外海海水的入侵近岸而发生、发展并消散,甲藻赤潮随低盐度长江冲淡水的补充而发生、发展并消散;赤潮生消过程中各项营养盐浓度主要取决于该过程中各项营养盐的补充速度与浮游植物消耗速度。3)确定了2005年研究海区赤潮生消过程中各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硅藻赤潮爆发前,研究海区温度盐度较低,营养盐浓度较高且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此后硅藻赤潮优先爆发,最后随PO4-P和SiO3-S浓度的快速降低,硅藻赤潮迅速消亡;甲藻赤潮爆发前,研究海区温度较高盐度降低,营养盐浓度整体较低,大规模甲藻赤潮爆发期间营养盐补充加大,长时间的维持期后,温度超过了甲藻适温范围,同时DIN含量降低到最低值,甲藻赤潮消亡。4)确定了长江营养盐输入通量年变化、季节变化与赤潮发生状况之间的关系:各项营养盐输入通量与赤潮规模之间具有良好的指数增长型曲线关系,营养盐通量的增加将导致研究海区赤潮爆发频率/面积呈指数增长。其中,DIN输入通量与赤潮规模相关性最好。5)确定了各航次长江营养盐输入通量与海区叶绿素平均浓度之间的关系:春夏季节研究海区叶绿素平均浓度的高低与长江营养盐输入通量的大小之间具有非常好的直线关系,营养盐输入通量的增加将导致该海区生物量的直线上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东海海域主要水团状况
  • 1.2 东海海域赤潮状况
  • 1.2.1 东海赤潮规模状况
  • 1.2.2 东海赤潮主要生物种类
  • 1.2.3 东海赤潮发生期
  • 1.2.4 东海赤潮发生重点区域
  • 1.2.5 东海赤潮发生区主要环境因子特征
  • 1.2.6 东海赤潮生消过程研究现状
  • 1.3 东海海域营养盐研究状况
  • 1.3.1 营养盐通量研究现状
  • 1.3.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研究现状
  • 1.4 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不同来源营养盐排海通量及收支状况
  • 2.1 研究区域
  • 2.2 长江口及邻近海营养盐主要来源
  • 2.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排海通量计算方法
  • 2.3.1 陆源营养盐排海通量
  • 2.3.2 海源通量计算
  • 2.3.3 气源营养盐排海通量
  • 2.3.4 外海营养盐交换
  • 2.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主要营养盐通量
  • 2.4.1 陆源营养盐通量
  • 2.4.2 海源通量计算
  • 2.4.3 气源等通量及其计算
  • 2.4.4 外海交换营养盐通量
  • 2.5 研究海区营养盐排海通量变化
  • 2.5.1 研究海区营养盐排海通量变化
  • 2.5.2 研究海区营养盐各项来源比较
  • 2.6 沉积物界面交换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7 研究海区营养盐收支状况
  • 2.8 小结
  • 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主要营养盐分布状况
  • 引言
  • 3.1 研究区域及分析方法
  • 3.1.1 研究区域与站位
  • 3.1.2 研究方法
  • 3.2 研究海区营养盐分布特征
  • 3.2.1 研究海区营养盐平面分布状况
  • 3.2.2 研究海区营养盐分布的历史变化
  • 3.3 营养盐季节变化规律
  • 3.4 赤潮区与非赤潮区营养盐状况比较
  • 3.4.1 区域选择及依据
  • 3.4.2 赤潮前营养盐状况比较
  • 3.5 小结
  •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分析
  • 引言
  • 4.1 研究区域及分析方法
  • 4.1.1 研究区域与调查站位
  • 4.1.2 分析方法
  • 4.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季节性变化特征
  • 4.2.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中叶绿素变化特征
  • 4.2.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的不同阶段
  • 4.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中各参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4.3.1 赤潮生消过程中温盐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4.3.2 赤潮生消过程中长江营养盐入海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4.3.3 赤潮生消过程中营养盐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4.3.4 赤潮生消过程中营养盐结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4.3.5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中各阶段特征分析
  • 4.3.6 2005年赤潮生消及演替过程变化特征
  • 4.4 营养盐输入通量与赤潮发生季节性变化特征的比较
  • 4.4.1 河流营养盐输入通量季节变化与赤潮发生状况
  • 4.4.2 航次期间长江营养盐输入通量与叶绿素状况
  • 4.5 长江输入通量年变化与赤潮发生频率规模的比较
  • 4.6 小结
  • 5 主要结论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5.2 论文特色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及其营养盐效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