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公共交通得到大力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公交换乘枢纽与公交网络不能紧密衔接同步发展,即公交一体化问题;同时,公交换乘枢纽布局不合理,换乘不便,导致公交吸引力下降。这些问题在山地城市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基于一体化理念,探索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方法,建立一体化公交体系已成为解决山地城市公交问题,发展山城公交系统的迫切需要。论文首先从城市公交换乘衔接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实践经验和山地城市换乘枢纽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并在分析现有公交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方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用地布局特点以及交通特征,探讨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模式的发展趋向,基于一体化思想,构建了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模式;再次,在对比分析交通分布模型、方式划分模型等公交换乘枢纽换乘客流量预测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将集计重力模型与非集计MNL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更为优化的换乘量预测模型。然后,以换乘需求为前提,以公交换乘枢纽与公交网络的一体化结合为根本出发点,建立二者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公交换乘枢纽的规模、选址、内部布局进行一体化研究,实现对传统枢纽布局规划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方案;最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论文以重庆市两路公交换乘枢纽的布局方案为例,论证了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2.3 现存问题总结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二章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特性分析2.1 山地城市概述2.1.1 山地城市定义2.1.2 山地城市用地布局特征2.2 山地城市交通特性2.2.1 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性2.2.2 山地城市公交方式构成2.2.3 山地城市道路网特征2.3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特性分析2.3.1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的概念2.3.2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的功能定位2.3.3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的分类2.3.4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发展趋势分析2.4 双层规划模型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模式分析3.1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概念3.2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模式分析3.3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模式发展趋势探讨3.4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模式概述3.4.1 一体化思想的本质内涵3.4.2 城市公交换乘枢纽与公交网络之间的关系3.4.3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换乘枢纽布局模式的基本内涵3.4.4 公交换乘枢纽布局与公交网络一体化必要性分析3.5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模式构建3.5.1 一体化模式的要素构成分析3.5.2 一体化模式的体系架构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换乘量预测4.1 公交换乘影响因素分析4.2 换乘量预测模型的选择4.2.1 交通产生模型4.2.2 交通分布模型4.2.3 方式划分模型4.2.4 交通分配模型4.2.5 模型的比选4.3 换乘量预测模型的确定4.3.1 换乘阻抗的确定4.3.2 模型的建立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规划5.1 总体目标与布局原则5.2 布局影响因素分析5.3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思路5.4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的位置初选5.5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的规模确定5.6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的位置优选5.7 与公交网络一体化的公交换乘枢纽内部布设5.8 本章小结第六章 山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布局方案的系统评价6.1 布局方案评价步骤6.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6.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6.2.2 评价指标体系6.3 评价指标的分析和量化6.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实例分析7.1 重庆市公交换乘枢纽现状7.2 两路换乘枢纽换乘需求预测7.2.1 两路换乘枢纽交通调查7.2.2 两路换乘枢纽交通特征分析7.2.3 换乘阻抗的确定7.2.4 应用TransCAD 规划软件求解7.3 两路换乘枢纽布局规划7.4 两路换乘枢纽布局方案评价7.5 本章小结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8.1 主要研究结论8.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公共交通论文; 换乘枢纽论文; 公交网络论文; 多层次模糊评价论文; 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