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浆测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灌浆压力,流量,密度,地层抬动值
灌浆测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徐力生,徐蒙,姚翠霞,杨宏[1](2013)在《关键参数自适应灌浆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灌浆技术参数测量精度不高、稳定性较差,灌浆压力控制严重依赖人工操作等问题,基于传感器技术、微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研制自适应灌浆测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磁流量计、自主设计的自循环差压密度计和容栅传感器分别对灌浆压力、流量、密度和地层抬动值这4个关键技术参数进行高精度、动态检测,并利用PLC模块根据灌浆工况自动控制压力波动、保持其稳定性,继而实现智能化的自适应灌浆。研究结果证明:自适应灌浆测控系统对压力、流量、密度和地层抬动值的检测相对误差分别为2.5%,0.8%,0.5%和4.5%,压力自动控制精度保持在设定值的5%以内,控制响应时间为5~6 s,系统精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好,能够在高灰尘、潮湿及强磁电干扰的现场施工条件下正常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1期)
徐力生,陈伟,彭环云,徐蒙[2](2004)在《LJ-Ⅱ型灌浆、压水测控系统各参数的现场标定和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LJ-Ⅱ灌浆压水测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压力、流量、水灰比叁参数的过程动态检测.为保证灌浆记录仪的测量精度,必须做好仪器的校定和随机误差的统计学处理,即:(1)通过严格的出厂标定检验和灌浆现场定期的现场校验试验可基本消除灌浆记录仪的系统误差.(2)对灌浆自动记录仪各参数的现场检测数据进行随机误差的统计学分析,确定其数据的可信度,并不断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更合理的技术措施是减小测量随机误差的必然途径.(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4年08期)
徐力生,郭定明,彭环云,徐蒙[3](2003)在《LJ-Ⅱ型灌浆压水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LJ-Ⅱ型灌浆压水测控系统是典型的叁参数、大循环机型,具有流量、压力、水灰比全部在线非接触测量,数据真实、可信、不含人为因素等特点,其大循环运行方式还原了循环式灌浆(尤其是帷幕灌浆)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循环灌浆水灰比人工输入、灌浆泵吸浆管道和流量计经常沉浆堵塞、灌浆孔易埋钻等致命缺陷,确保了灌浆质量。传感器+主机+数据转存器+微机灌浆资料管理软件,实现了从现场检测数据到基地内业成图成表全部自动完成,大量减少了内业整理资料的工作量,且资料图表标准规范,极大地方便了业主、监理对灌浆这一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3年11期)
灌浆测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LJ-Ⅱ灌浆压水测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压力、流量、水灰比叁参数的过程动态检测.为保证灌浆记录仪的测量精度,必须做好仪器的校定和随机误差的统计学处理,即:(1)通过严格的出厂标定检验和灌浆现场定期的现场校验试验可基本消除灌浆记录仪的系统误差.(2)对灌浆自动记录仪各参数的现场检测数据进行随机误差的统计学分析,确定其数据的可信度,并不断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更合理的技术措施是减小测量随机误差的必然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浆测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超,徐力生,徐蒙,姚翠霞,杨宏.关键参数自适应灌浆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徐力生,陈伟,彭环云,徐蒙.LJ-Ⅱ型灌浆、压水测控系统各参数的现场标定和误差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4
[3].徐力生,郭定明,彭环云,徐蒙.LJ-Ⅱ型灌浆压水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