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木材变色与防治技术研究

人工林木材变色与防治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人工林木材变色与防治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木材科学与技术

作者: 常德龙

导师: 李坚

关键词: 泡桐,杨树,樟子松,变色,脱色

文献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木材颜色不仅是木材表面视觉物理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是评价木材质量并决定木材产品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木材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木材颜色也是短周期速生人工用材林木材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色度学指标直接关系到木材表观质量,影响木材使用价值及利用率。 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樟子松(Pinus sylvi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北方主要速生人工用材林树种,种植面广,蓄积量高,工业用量大,广泛用于家具、建材等领域,这三种木材的变色防治是有关生产、科研部门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文根据美国学者Wilcox鉴定木材变色类型的方法,对泡桐木材变色类型进行了确定;揭示了泡桐木材为真菌诱导型微生物变色,分离并鉴定了两种变色真菌;并对泡桐木材变色原因、机理、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利用红外谱图(FTIR)及光电子能谱(ESCA)、TC-PIIG全自动测色色差仪等对泡桐木材进行了检测分析,木材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真菌引起变色的泡桐木材中,纤维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半纤维素发生很明显的降解或分解。从红外谱图(FTIR)及化学光电子能谱(ESCA)可以分析表明,在真菌作用下,泡桐木材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具有羧基的半纤维素和少量纤维素发生变化,半纤维素比纤维素和木素更容易发生降解反应。木材的成分、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木材颜色发生变化。真菌作用下泡桐木材变色规律为,色差△E~*变化非常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值呈上升趋势,木材表现为木材白度下降,木材前期由乳白色变红,后期逐渐变黑、变暗。根据微生物变色原理,研究了有效的防治泡桐木材变色技术。通过研究,弄清了泡桐木材在微生物作用下颜色变化规律及木材主要成分变化趋势,以及生成变色物质的变化历程,阐明了泡桐木材变色机理,为防止各种变色物质的形成切断渠道,堵住变色物质源头,为泡桐木材变色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确定了樟子松变色属于微生物变色类型,研究了樟子松在不同湿度、水分、氧气、酸碱度等外界环境适宜条件下樟子松变色规律,找到了有效控制樟子松变色的理论途径与适宜的环保型木材化学试剂,从而为樟子松变色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针对细菌致杨木湿心材变色,研究出了以氧化型及还原型脱色配方均可对杨木湿心材进行脱色的两种配方,对杨树木材湿心材脱色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首次对泡桐木材变色类型确定为微生物诱导木材变色,分离两种变色真菌,揭示了泡桐木材变色机理;确定了樟子松微生物变色类型,阐明了樟子松变色规律及条件;研究出了杨树木材有效的湿心材脱色技术;找到了有效控制这三种木材的变色途径,形成了对泡桐、杨树、樟子松木材变色及防治的理论、方法及相关技术;以上创造性成果的取得对这泡桐、杨树、樟子松木材变色研究与生产防治具有重要理论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木材变色类型

1.1.2 木材变色防治技术进展

2 泡桐木材变色与防治研究

2.1 泡桐木材变色机理研究进展

2.2 防止泡桐木材变色方法的研究现状

2.3 研究思想

2.4 泡桐木材变色类型研究

2.4.1 微生物变色类型的确定

2.4.2 泡桐木材光变色试验

2.5 泡桐木材变色机理研究

2.5.1 泡桐木材变色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5.2 染菌泡桐材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2.5.3 变色泡桐木材颜色变化规律

2.5.4 真菌作用下泡桐木材成分含量变化

2.5.5 真菌作用下泡桐木材成分结构变化

2.6 泡桐木材变色防治技术研究

2.6.1 物理法控制泡桐木材变色

2.6.2 物理化学法防治泡桐木材变色

2.6.3 泡桐木材的渗透性改善

2.6.4 泡桐木材的脱色技术

2.7 本章小结

3 樟子松木材变色预防技术研究

3.1 樟子松木材变色研究现状

3.1.1 变色类型测定

3.2 樟子松木材变色规律

3.2.1 樟子松木材自然放置下的变色

3.2.2 樟子松木材在湿润条件下存放的变色

3.3 樟子松木材变色预防

3.3.1 樟子松木材干燥条件下存放时颜色变化规律

3.3.2 樟子松木材在水中存放的变色

3.3.3 樟子松木材在稀碱液存放的变色

3.3.4 樟子松木材在防腐液处理后的变色

3.3.5 樟子松木材隔氧存放条件下的变色

3.4 本章小结

4 杨木湿心材脱色技术研究

4.1 杨木湿心材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配方1脱色效果

4.3.2 配方2脱色效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1

参考文献

  • [1].热处理马尾松木材霉变机制及纳米铜防霉技术研究[D]. 谢桂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 [2].压阻式木材内部缺陷类无损检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 徐凯宏.东北林业大学2004
  • [3].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诱发变色的研究[D]. 高建民.北京林业大学2004
  • [4].木材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D]. 王志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5].化学处理木材的应力松弛[D]. 谢满华.北京林业大学2006
  • [6].白桦木材生物变色机理及防治研究[D]. 李小清.北京林业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白桦木材干燥过程及生物诱导的变色研究[D]. 张斌.东北林业大学2008
  • [2].木材/SiO2气凝胶纳米复合材的研究[D]. 邱坚.东北林业大学2004
  • [3].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诱发变色的研究[D]. 高建民.北京林业大学2004
  • [4].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学的木材纹理定量化研究[D]. 于海鹏.东北林业大学2005
  • [5].人工林尾巨桉生长应变与木材性质关系及高生长应变形成机理的研究[D]. 刘晓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6].近红外光谱预测人工林湿地松木材性质与腐朽特性的研究[D]. 杨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7].木材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D]. 王志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8].硼酸锌和聚磷酸铵在木材阻燃中的成炭作用和抑烟作用[D]. 胡云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 [9].新型木材阻燃剂FRW[D]. 王清文.东北林业大学2000
  • [10].白桦木材生物变色机理及防治研究[D]. 李小清.北京林业大学2008

标签:;  ;  ;  ;  ;  

人工林木材变色与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