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景区危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九寨沟景区,危机管理,对策
旅游景区危机论文文献综述
阳书媛,莫进忠[1](2019)在《震后九寨沟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及应对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震后旅游恢复重建过程中,九寨沟景区认识到建立一个反应及时、运转高效的旅游危机管理体系能增强旅游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目的地旅游业造成的影响,更是景区实施旅游危机管理的保障。(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9年01期)
李忠学[2](2018)在《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及危机管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超出预期,景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企业,如何对景区的危机进行处理成为了现阶段旅游业所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景区的主要危机以及危机的管理进行探讨。想要景区的不断发展不仅仅需要各种策划以及规划,还需要对景区的危机进行合理的测评,结合相关的数据以及案例,防止景区事故的发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所存在的危机所谓"危机",我们将那些事关组织以及个人存亡的事件(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期刊2018年12期)
李炳善[3](2018)在《浅谈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及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景区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分析现阶段景区发展的危机以及不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完全的人为因素;二是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分析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品牌危机、战略危机、人才危机、服务质量危机、旅游资源和产品危机以及突发事件危机等内容,就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8年11期)
姜官爽[4](2018)在《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旅游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指引下,合理有序地迅猛发展。互联网及移动客户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几近彻底地改变了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生活方式、发展手段及策略重点,网络不仅成为国家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也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网络搜索已然成为广大公民获取目的地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信息、网络舆情跃然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首要来源,旅游者行为决策的重要判断依据。然而,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覆盖面广,影响因素繁多,网络的信息爆炸效应和舆论聚合效应,强化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力度,加之建立于信息不对称发展起来的一种业态,其行业敏感系数极高,基于此,旅游业得益于时代发展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旅游危机爆发的潜在因素。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构成的基本单元,网络的开放增加了其信息源的扩大,来自各个旅游者甚至用户的评论,各个媒体对宏观环境的报道屡见不鲜,旅游突发事件的揭露也随着网络的覆盖家喻户晓。作为信息搜集的主要平台,这些信息源的存在,改变了传统景区宣传单一化、官方化的传播方式,转变了传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增加了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因子,目的地突发事件的网络强化和反馈对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作用更为显着,不仅加大旅游者决策行为变化的几率,也为引发旅游市场波动埋下隐患,甚至对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大对网络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网络形象的监测预警十分必要。本研究从危机预警的角度出发,将旅游景区网络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危机影响因子,构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预警指标体系,以网络信息报道及评论作为数据来源,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技术,结合MATLAB软件的使用,完成样本数据的仿真训练与检测,结构验证模型性能良好,并从管理者角度,提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管理对策,以期为新时代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举措、新思路。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第1部分:介绍网络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方式及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的背景信息,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阐述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论文研究切入点,明确当下对旅游景区危机预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部分:解释相关概念及分析相关理论,为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内容包括对旅游景区网络形象、旅游危机、景区危机预警、自媒体与网络舆情以及BP神经网络相关概念的释义,论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危机理论、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研究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指标设置、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以及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方案提供理论支持。第3部分:构建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结合网络传播特性,以及专家评定方法,论文从网络信息性质、信息来源以及信息内容叁个层面,研究提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影响因子,即基于传播信息属性区分下的来自各个传播主体的不同文本信息内容的多层影响因子,以构建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影响因子模型,完成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第4部分:设计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体系。首先利用网络爬虫软件、NLPIR等计算机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息采集、统计与分析,并运用专家打分等方法对样本进行处理,得到仿真和训练的样本数据,然后结合研究问题设计出BP神经网络模型,在MATLAB软件中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学习与检测,得出模型评判结果,完成基于该模型的危机预警系统设计。第5部分:建构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管理模型,提出应对战略及对策。以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系统为核心,结合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生命周期系统以及网络舆情传播模式,建立其危机预警管理模型;从管理者角度,提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管理方针与管理程序,利用网络文本信息可量化、可传播的特点,提出“线上监控与宣传,线下管理与提升”的应对战略,创新式地提出网络源起型、网络与现实并存型、现实型源起型叁类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的应对对策。(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0)
陈红霞[5](2018)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景区危机决策机制转型研究——以黄山风景区火灾救援决策机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信息论的观点,危机决策本质上是信息获取、流动、转换和控制的过程。智慧旅游发展对景区危机决策的最大影响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危机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方式,推动了危机决策组织从科层制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危机决策中枢从决策权集中向决策权分散转变,危机信息获取从离散信源传送向连续信源传送转变,危机决策流程从闭合环状结构向开放辐射结构转变。通过对比"智慧黄山"建设前后黄山风景区火灾救援决策机制,本文进一步佐证了智慧旅游建设和管理正在引发景区危机决策机制的根本性转型,其中对信息获取机制转型的影响尤为明显,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期刊2018年02期)
李宜聪,张捷,刘泽华,张宏磊,苏醒[6](2016)在《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恢复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发危机事件严重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客源市场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市场构成的主体,研究国内客源市场受危机事件的空间影响规律,有助于增进理论认识并为恢复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指导。文章以经历过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九寨沟景区为例,以国内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地震前后第一手抽样调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客源市场半径、距离累计曲线等方法,引入"冲击波"的思想,对不同距离的客源市场恢复特点进行归纳。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景区客源市场地理集中度指数降低而客源吸引半径增加,表明危机事件对距离较近的客源市场冲击较大,使客源市场构成趋于分散。不同距离国内客源市场累计曲线进一步验证,邻近客源市场份额显着减少,表明邻近市场受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冲击影响大,是危机事件的反应敏感区;远距离客源市场份额相对增加,表明远距离客源市场需求受影响相对小,是灾后旅游市场构成的稳健区;中等距离客源市场份额增减情况不一致,表明中等距离客源市场是灾后恢复的潜力区。依据研究结果,文章构建了自然型危机事件国内客源市场影响规律的概念模型,提出市场恢复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6年06期)
孙涵[7](2015)在《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旅游城市带来巨大效益。频发的旅游危机事件,却对旅游产业,尤其是旅游城市带来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危机产生的诱因,旅游危机的影响特点,从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有效信息渠道、做好善后处理及事后问责叁方面,建立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构建体系。(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5年11期)
李毅,刘璐,胡向东[8](2015)在《网络环境下陕西省旅游景区的危机公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陕西省的大部分景区在应对网络大环境下危机公关方面存在着危机意识不强、危机手段单一、危机预警系统薄弱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本文从网络环境下陕西省旅游景区危机的概述、网络热议的危机类型、目前网络环境下陕西省旅游景区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策四大方面进行研究调查,以便更好地帮助陕西景区利用网络还转"危"为"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官海明[9](2014)在《分析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相较于景区数量的快速变化,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一方面,部分景区陷入经营困境、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的突发事件也屡次发生。这都折射出旅游景区在日常管理尤其是景区的危机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缺陷。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尝试对旅游景区的经营危机给出一些简要分析与建议。同时,以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为背景,希望通过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能对旅游景区的危机管理提出一定对策。(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4年11期)
曾建民,罗丹[10](2014)在《关于增强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的新思考——以散客旅游大幅上升为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10月和2013年10月,我国先后在陕西华山和四川九寨沟出现了两次以游客聚集为主要特征的旅游危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游客心态浮躁;庞大的客流量,以及新的《旅游法》颁布以后散客比例的提高;从宏观上看,很多省市未强制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各个省市的"假日办"缺乏交通管理、信息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及其统筹协调的实质性权力,此外,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尚存缺陷;从旅游景区来看,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员工队伍的素质上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的措施是:提升国民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强化新的旅游形势下的宏观管理;改善旅游景区的微观建设与管理。(本文来源于《西部经济管理论坛》期刊2014年04期)
旅游景区危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超出预期,景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企业,如何对景区的危机进行处理成为了现阶段旅游业所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景区的主要危机以及危机的管理进行探讨。想要景区的不断发展不仅仅需要各种策划以及规划,还需要对景区的危机进行合理的测评,结合相关的数据以及案例,防止景区事故的发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所存在的危机所谓"危机",我们将那些事关组织以及个人存亡的事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景区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1].阳书媛,莫进忠.震后九寨沟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及应对策略探讨[J].度假旅游.2019
[2].李忠学.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及危机管理初探[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
[3].李炳善.浅谈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及管理[J].文化产业.2018
[4].姜官爽.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陈红霞.智慧旅游背景下景区危机决策机制转型研究——以黄山风景区火灾救援决策机制为例[J].中国西部.2018
[6].李宜聪,张捷,刘泽华,张宏磊,苏醒.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恢复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6
[7].孙涵.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体系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
[8].李毅,刘璐,胡向东.网络环境下陕西省旅游景区的危机公关[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9].官海明.分析旅游景区危机管理[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
[10].曾建民,罗丹.关于增强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的新思考——以散客旅游大幅上升为背景[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