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模式的构建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模式的构建

论文摘要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已走过20余年历程,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为国家与学校争得了一定成绩与荣誉,但在办队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管理冲突或矛盾,阻碍着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状况,本研究运用管理协同理论,采用文献研究、访问调研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旨在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表明,对照办队目标,当前高水平运动队的现实差距主要是运动成绩不能达到预期水平、顶尖体育人才招入困难、运动品牌尚未形成、为国为校争光欠佳、人才培养质量欠佳、运动队经费短缺、管理制度不规范等。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冲突可以归纳为目标定位冲突、管理权限冲突、管理部门冲突、人才选拔冲突、学习训练冲突、资源利用冲突、项目设置冲突、竞赛体系冲突和科技服务冲突等。借鉴管理协同理论进行分析,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的要素主要有目标、项目、人员、经费、训练、竞赛、文化学习、科研、组织管理、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等,其协同机会主要有目标定位与组织管理、项目开发与项目布局、招生选拔与人才培育、经费筹措与经费利用、训练水平与比赛优胜、文化学习与训练竞赛、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物质条件开发与合理利用、文化建设与品牌打造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模式的主要构建依据是社会需求、教育需求、体育发展需求与管理实践需求,其基本构成涉及目标定位与组织管理协同等与上述协同机会相同的内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模式是一个多维复杂的动态系统,其运行机制主要有管理协同的形成机制、实现机制及效应机制,其特征主要体现于科学性、完整性、目的性、非线性与动态性等五个方面。该模式的构建可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高水平运动队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协同理论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
  • 2.1 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定位
  • 2.1.1 竞技目标
  • 2.1.2 教育目标
  • 2.2 高水平运动队的现实差距
  • 2.2.1 运动成绩不能达到预期水平
  • 2.2.2 顶尖体育人才招入困难
  • 2.2.3 运动品牌尚未形成
  • 2.2.4 为国为校争光效果欠佳
  • 2.2.5 人才培养质量欠佳
  • 2.2.6 运动队经费短缺
  • 2.2.7 管理制度不规范
  • 2.3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冲突
  • 2.3.1 目标定位冲突
  • 2.3.2 管理权限冲突
  • 2.3.3 管理部门冲突
  • 2.3.4 人才选拔冲突
  • 2.3.5 学习训练冲突
  • 2.3.6 资源利用冲突
  • 2.3.7 项目设置冲突
  • 2.3.8 竞赛体系冲突
  • 2.3.9 科技服务冲突
  • 第3章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的要素与机会分析
  • 3.1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的要素
  • 3.1.1 目标要素
  • 3.1.2 项目要素
  • 3.1.3 人员要素
  • 3.1.4 经费要素
  • 3.1.5 训练要素
  • 3.1.6 竞赛要素
  • 3.1.7 学习要素
  • 3.1.8 科研要素
  • 3.1.9 组织管理要素
  • 3.1.10 物质条件要素
  • 3.1.11 社会文化要素
  • 3.2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机会
  • 第4章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模式的构建
  • 4.1 构建依据
  • 4.1.1 社会依据
  • 4.1.2 教育依据
  • 4.1.3 体育依据
  • 4.1.4 管理依据
  • 4.2 协同内容
  • 4.2.1 目标定位与组织管理的协同
  • 4.2.2 项目开发与项目布局的协同
  • 4.2.3 招生选拔与人才培育的协同
  • 4.2.4 经费筹措与经费利用的协同
  • 4.2.5 训练水平与比赛取胜的协同
  • 4.2.6 文化学习与训练比赛的协同
  • 4.2.7 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协同
  • 4.2.8 物质条件开发与利用的协同
  • 4.2.9 文化建设与品牌打造的协同
  • 4.3 模式构建
  • 4.3.1 协同模式
  • 4.3.2 运行机制
  • 4.3.3 主要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协同模式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4)
    • [2].基于区域特性的服装产业校企协同模式研究[J]. 艺术科技 2014(10)
    • [3].韩国与德国创新协同模式比较研究[J]. 韩国研究论丛 2016(01)
    • [4].家长协同模式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 宜春学院学报 2018(03)
    • [5].协同模式使高中政治课堂更高效[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6)
    • [6].试论高校学生党团协同模式的构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7)
    • [7].构建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样协同模式[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07)
    • [8].业务过程协同模式的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1(08)
    • [9].协同理论下院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协同模式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11)
    • [10].护患协同模式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02)
    • [11].浅谈协同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运用[J]. 课外语文 2014(16)
    • [12].基于BIM的同地协同模式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 2019(10)
    • [13].知识创新协同模式运行效果评估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09)
    • [14].制造业企业绿色协同模式和动机研究[J]. 物流技术 2015(17)
    • [15].英国文学教学中互动协同模式应用分析[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06)
    • [16].管理协同模式构建研究——以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为例[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7].基于跨年级协同模式的GIS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8)
    • [18].工会应急管理协同模式探索研究[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03)
    • [19].零售企业全渠道协同模式构建与流程优化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1)
    • [20].医护协同模式在癌症晚期患者姑息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07)
    • [21].BIM、IPD协同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研究[J]. 居舍 2019(13)
    • [22].论“交互协同模式”解释力的充分性[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3].基于制度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协同模式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01)
    • [24].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25].对财政与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建议[J]. 财会月刊 2016(17)
    • [26].企业集团三维财务协同模式研究[J]. 财会通讯 2009(06)
    • [27].“云”时代社科院图书馆协同模式构想[J]. 河北科技图苑 2013(04)
    • [28].医护协同模式在临床的运用对孕产妇本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 2011(06)
    • [29].农业公共服务多主体协同模式及合同治理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30].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8)

    标签:;  ;  ;  ;  ;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协同模式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