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对电磁波具有频率选择和极化选择特性,能够有效的控制电磁波的传输和反射。频率选择表面对电磁波的频率和极化方式呈现出空间滤波器的功能,因而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成为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热点。频率选择表面的频率特性主要取决于谐振单元的结构形式和组阵方式。谐振单元的结构形式包括形状、尺寸、介质层的厚度和层数以及介质的介电常数等。组阵方式主要有矩形栅格和斜栅格两种。因此,FSS的设计属于多参数优化的问题。为了揭示各个参数对FSS特性(包括谐振频率、传输带宽等)的影响规律,旨在为设计FSS提供依据和规律,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FSS单元和介质层尺寸的研究。仿真并得到了十字形单元的孔径长度和谐振波长的关系以及单侧和双侧加载介质层对FSS频率特性影响的规律。金属屏谐振时,孔径的尺寸大约为λ0/2。当介质层厚度比较小时(<λ/4),两种加载方式都是随着加载介质层厚度的增加谐振频率逐渐降低。对于单侧加载,随着加载厚度的变化,该曲线围绕f/(?)上下波动并近似的呈现周期性,周期约为λ/2。对于双侧加载,随着加载厚度的变化,该曲线围绕f/(?)上下波动也近似的呈现周期性,周期也为λ/2。2.极化不敏感单元的设计。研究了偶极子形孔径单元对TE波和TM极化入射波频率特性的区别,提出了修正谐振孔径或振子尺寸设计极化不敏感FSS单元的方法,所设计的FSS对不同极化的入射波具有稳定的传输特性。针对传统Y形单元,给出了缩短TM波谐振孔径尺寸和两种延长TE波谐振孔径尺寸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三种对极化不敏感的Y形单元,对比了不同入射角度下三种改进方法相对传统设计方法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修正单元的TE波和TM波谐振频率差值的平均值比传统单元减小70%。3.针对不同入射角度具有稳定特性的FSS的设计方法。仿真了十字形单元和介质层在不同入射角度下谐振频率的变化曲线。由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介质层的谐振频率是升高的,为了设计对不同入射角度的入射波具有稳定传输特性的FSS,所设计FSS金属屏应当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谐振频率是降低的。设计FSS单元时要选择合适的形状和尺寸以满足上述规律,对于设计入射角稳定的FSS是很重要的,也是设计高性能的FSS滤波器需要注意的一点。4.设计了夹层结构的FSS,该夹层结构的FSS在大入射角度范围(0°-75°)下对任意极化入射波都具有良好传输特性,并且具有较大的工作带宽(1.4GHz)。提出了采用准互补单元设计FSS的设计方法并依此改进了夹层结构FSS中的传输异常现象。5.采用本文提出的延长TE波谐振孔径尺寸的Y形单元设计了双频带的FSS,对于不同极化的入射波具有相同的谐振频率和工作频带。在两个工作频带内,对于入射角0°-60°范围中,双频带FSS对任意极化的入射波都具有良好的传输效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提出了修正谐振孔径或振子尺寸实现极化不敏感FSS单元的设计方法,可以设计对不同极化的入射波具有稳定传输特性的FSS。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设计了三种对极化不敏感的Y形单元,仿真结果表明修正的Y形单元的TE波和TM波谐振频率差值的平均值比传统单元减小70%,证明该设计思路是可行的。2.提出了采用准互补单元设计多层FSS的设计思路,给出了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准互补结构的频率选择表面。当入射角度在0°-60°范围内时,对于TE波和TM波,该设计在工作通带内都有良好的传输系数。3.设计了双频带的频率选择表面,该设计对于任意极化的入射波的工作带宽分别为1.5GHz和0.4GHz。当入射角度在0°-60°范围内时,对于TE和TM波,该设计在两个通带内都有良好的传输系数。4.指出了在设计对不同入射角的入射波具有稳定传输特性的FSS时,应当设计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谐振频率降低的FSS金属屏,这对于设计入射角稳定的FSS是很重要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及微波技术中的应用[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柔性双频段频率选择表面膜的模块化设计[J]. 空间电子技术 2020(02)
- [3].基于十字单元新型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J]. 飞机设计 2020(03)
- [4].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J]. 材料导报 2019(05)
- [5].基于缝隙单元的3D多模频率选择结构研究[J]. 微波学报 2018(01)
- [6].频率选择表面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电子技术 2018(07)
- [7].一种双曲率频率选择表面的拓展工艺[J].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8].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19)
- [9].太赫兹波段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与测试[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06)
- [10].一种新型宽带微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研究[J]. 电子设计工程 2016(03)
- [11].使用新型频率选择表面反射板来提高超宽带天线的性能[J]. 新型工业化 2013(12)
- [12].具有中远红外双阻带特性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 激光与红外 2020(04)
- [13].狭缝型全介质共振单元频率选择超表面[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S1)
- [14].频率选择表面对阵列天线的影响分析[J]. 舰船电子对抗 2014(06)
- [15].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材料导报 2013(19)
- [16].频率选择表面研究与设计[J]. 现代防御技术 2013(03)
- [17].单元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研究[J]. 中国舰船研究 2013(03)
- [18].宽带多屏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研究[J]. 现代雷达 2012(08)
- [19].应用于频率选择表面的等效电路分析的新方法[J]. 微波学报 2012(S1)
- [20].一种新型小尺寸宽带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 微波学报 2012(S2)
- [21].频率选择表面的分析方法和仿真技术研究[J]. 红外 2010(03)
- [22].基于曲折线单元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0(04)
- [23].一种具有高稳定度的新型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36)
- [24].随机分布贴片构成频率选择表面的吸波特性研究[J]. 微波学报 2009(02)
- [25].单环频率选择表面的传输系数分析[J]. 无线电工程 2009(07)
- [26].单元可旋转的频率选择表面电磁散射特性分析[J]. 电讯技术 2008(04)
- [27].基于Omega单元的频率选择表面特性研究[J]. 微波学报 2017(S1)
- [28].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陀螺仪偏角测量方法[J]. 微波学报 2016(S2)
- [29].对一种双波带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的简化[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30].电容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影响[J]. 电子科技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