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氧化钨薄膜具有优秀的电致变色性能,可以应用于智能窗、光开关,汽车后视镜等领域,但是仍然存在响应时间较长、对比度较差等缺陷。本文通过胶晶模板法在氧化钨薄膜中引入三维有序结构,拟通过增大薄膜的比表面积而提高其电致变色性能,同时研究其光子带隙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钨薄膜,SEM及TEM结果显示薄膜表面光滑致密、但其内部存在少量纳米孔;XRD及XPS测试结果表明制备态氧化钨薄膜呈现非晶态,其着色态中同时含有W6+和W5+,其中W6+占46%,W5+占54%;退色态中,W元素以+6价为主。薄膜的循环伏安特性测试发现,随着变色电压与循环次数的增大,其可逆性均提高。从不同扫描速率的循环伏安曲线来看,氧化钨薄膜的变色过程是由扩散控制的过程,且计算获得着色过程中锂离子扩散系数:Din=5.345E-11cm2·s-1,退色过程中锂离子扩散系数:Dde=1.212E-11cm2·s-1。随着变色电压越大,光密度变化量OD越大,即薄膜对光的调制效果越好,但是着色效率是逐渐降低的。利用电势阶跃法获得了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其平均退色时间为10.84s,平均着色时间5.91s。利用胶体模板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钨薄膜,SEM与TEM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3DOM材料具有较完美的三维有序结构。通过对其电致变色性能测试,得出3DOM氧化钨薄膜的着色效率在波长为1097nm时,其着色效率最大为41.82cm2·C-1。其退色时间比氧化钨薄膜缩短了19.19%,着色时间比氧化钨薄膜缩短了12.18%。同时对3DOM氧化钨薄膜进行了光子带隙研究,3DOM氧化钨薄膜在着色电压作用下,光子带隙会发生蓝移,当退色至透明时,带隙又红移至初始态。因此对于三维有序电致变色材料来讲,通过控制电压极性,也可以达到控制光子带隙位置的目的。并且这种控制光子带隙的方法是可逆、可循环的。三维有序PS模板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光子带隙会发生蓝移。但是由于布儒斯特现象当入射角为55°时,反射光谱会出现低谷。但是由于3DOM结构的表面形貌的复杂性导致其散射增强,削弱了3DOM薄膜的布儒斯特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致变色材料
  • 1.1.1 无机电致变色材料
  • 1.1.2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 3 薄膜的研究进展'>1.2 W03薄膜的研究进展
  • 3 薄膜的制备'>1.2.1 W03薄膜的制备
  • 1.2.2 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进展
  • 1.3 胶晶模板法制备3DOM 材料
  • 1.3.1 组装胶体晶体
  • 1.3.2 胶体晶体为模板制备大孔材料
  • 1.3.3 去除模板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试剂
  • 2.3 材料的形貌表征方法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2.4 材料的结构与成分表征方法
  • 2.4.1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2.4.2 X 射线衍射技术
  • 2.5 材料的基本性能表征方法
  • 2.5.1 薄膜的循环伏安性能测试
  • 2.5.2 薄膜的透过率测试
  • 2.5.3 薄膜的光学密度性能测试
  • 2.5.4 薄膜的着色效率测试
  • 2.5.5 薄膜的响应时间测试
  • 2.5.6 薄膜的稳定性能测试
  • 2.5.7 薄膜的反射光谱测试
  • 3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第3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W03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 3 薄膜的制备'>3.1 W03薄膜的制备
  • 3.1.1 前躯体液的制备
  • 3.1.2 基片的清洗
  • 3 薄膜的制备'>3.1.3 W03薄膜的制备
  • 3 薄膜的形貌与结构表征'>3.2 W03薄膜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3.2.1 形貌表征与分析
  • 3.2.2 XPS 测试及分析
  • 3.2.3 XRD 测试及分析
  • 3.3 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 3.3.1 薄膜的循环伏安特性
  • 3.3.2 薄膜的透过性能
  • 3.3.3 薄膜的光学密度测试
  • 3.3.4 薄膜的着色效率测试
  • 3.3.5 薄膜的电致变色响应时间测试
  • 3.3.6 阶跃寿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3DOM 氧化钨薄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 4.1 3DOM 氧化钨薄膜的制备
  • 4.1.1 前驱体液的制备
  • 4.1.2 PS 模板的制备
  • 4.1.3 3DOM 氧化钨薄膜的制备
  • 4.2 形貌分析
  • 4.2.1 PS 模板表面形貌分析
  • 4.2.2 3DOM 氧化钨薄膜表面形貌分析
  • 4.3 3DOM 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 4.3.1 循环伏安曲线
  • 4.3.2 薄膜的透过性能
  • 4.3.3 薄膜的光学密度测试
  • 4.3.4 薄膜的着色效率测试
  • 4.3.5 薄膜的响应时间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3DOM 氧化钨薄膜的光子带隙特性研究
  • 5.1 Bragg-Snell 定律
  • 5.2 光子带隙特性研究
  • 5.2.1 PS 模板的光子带隙
  • 5.2.2 3DOM 氧化钨薄膜的光子带隙
  • 5.2.3 PS 模板的变角入射研究
  • 5.2.4 3DOM 薄膜的变角入射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纯均相针状紫色氧化钨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钨业 2019(05)
    • [2].反应时间对钽掺杂球形氧化钨性能的影响[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5(01)
    • [3].氧分压对直流磁控溅射氧化钨薄膜结构和组成的影响[J].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4].氧化钨改性的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8(01)
    • [5].氧化钨变色薄膜性能优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陶瓷 2010(11)
    • [6].高纯致密氧化钨陶瓷靶材的氧气气氛烧结研究[J]. 中国陶瓷 2012(01)
    • [7].紫色氧化钨的制备及工艺研究[J]. 中国钨业 2011(03)
    • [8].氧化钨的制备及发展现状[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12)
    • [9].钽掺杂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性能[J]. 光学学报 2014(10)
    • [10].氧化钨原子结构与还原机理研究[J]. 江西化工 2018(06)
    • [11].新型纳米氧化钨的近红外吸收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2(07)
    • [12].常压烧结制备氧化钨陶瓷靶材的致密化研究[J]. 陶瓷学报 2012(01)
    • [13].除却钨山不是云[J]. 电子显微学报 2017(01)
    • [14].聚乙二醇对氧化钨薄膜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J]. 光学学报 2012(12)
    • [15].氧化钨纳米阵列的制备与紫外光电探测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8(04)
    • [16].氧化钨纳米线薄膜的制备和分析[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7].氧化钨的马来酸辅助微波水热法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 湿法冶金 2018(04)
    • [18].针型复合钨/氧化钨微型pH复合电极的研制及应用[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9].形貌可控纳米氧化钨的制备[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6(06)
    • [20].铁的价态对水热制备焦绿石型氧化钨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9(05)
    • [21].水热合成焦绿石型氧化钨反应机理的研究[J]. 湖南有色金属 2014(03)
    • [22].反应温度对Ta掺杂球形氧化钨光吸收性能的影响[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4(08)
    • [23].用焦绿石型氧化钨制备阴极复合催化剂的研究[J]. 电源技术 2011(08)
    • [24].氧化钨粉还原碳化机理分析及超细碳化钨粉的制备[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8(02)
    • [25].介孔硅基氧化钨薄膜气敏传感器的性能研究[J]. 才智 2009(25)
    • [26].中国科大设计出具有缺陷态的氧化钨纳米结构催化剂[J]. 中国粉体工业 2016(04)
    • [27].掠射角溅射沉积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J]. 无机材料学报 2018(12)
    • [28].钒掺杂氧化钨对锶吸附性能的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8(02)
    • [29].添加碳对氧化钨氢还原制备纳米钨粉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6(09)
    • [30].甲醇在不同结构氧化钨-Pt/C催化剂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J]. 应用化学 2011(12)

    标签:;  ;  ;  ;  

    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