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现代性的心理学解读

艾米莉·狄金森现代性的心理学解读

论文摘要

狄金森的生活和诗歌,对于她同时代以及其后的人来说,一直扑朔迷离。她长期离群索居,所作诗歌亦如谜一般令人费解。这一切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多角度阐释。本文开篇简要介绍了狄金森的生平以及前人对她的研究。研究成果丰富,然而一切并无定论。不过狄金森表现出的反叛、晦涩难懂、和超越性将她与现代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运用了弗洛姆的不服从理论、贝姆的性别图式理论以及阿德勒的追求卓越理论来分析狄金森的心理世界,解释其现代性。弗洛姆的不服从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狄金森的反叛性。本研究剖析了狄金森的反叛情节在其自然观、爱情观、宗教观和死亡观中的表现。正是这种反叛性使狄金森成长为一名独立而大胆的个体,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中最可贵的便是她敢于反叛的勇气。狄金森扑朔迷离的生活和晦涩难懂的诗歌可以通过她的性别图式,即其女孩情结得到解释。贝姆的性别图式理论解释了狄金森女孩情结的形成和影响。性别成为狄金森考虑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她选择隐居这种温和的反叛方式来获取自由。这一做法引起了外界对她生活的众多猜测。狄金森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模式,例如使用晦涩难懂措辞和句法,大量使用破折号以及标题缺失。这些创作手法模糊了狄金森真实的想法,混淆了词语原有的意义,使得她的诗歌变得概念化,趋于多解。阿德勒的追求卓越理论解释了狄金森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本文探讨了狄金森与现实生活的疏离以及她由此产生的自卑感。本文也详细展示了狄金森为完成自我实现而赋予自己及其诗歌的特殊涵义。凭借卓绝的睿智和不懈的努力,狄金森最终实现了自己诗人的梦想,她的诗歌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比较全面地分析狄金森现代性的成因,希望能有助于读者赏析狄金森的诗歌,理解其不朽的艺术成就,并从狄金森的经历和诗歌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Portfolio of Emily Dickinson
  • 1.2 Previous studies on Emily Dickinson
  • 1.2.1 Biographical studies
  • 1.2.2 Criticism and Reception
  • 1.3 The Modernity of Dickinson
  • 1.4 A plan of this thesis
  • Chapter Two Interpretation of Dickinson’s Disobedience
  • 2.1 Fromm’s theory of disobedience
  • 2.2 Dickinson’s disobedience complex
  • 2.2.1 Dickinson’s “critical mood”
  • 2.2.2 Dickinson’s disagreement with the unevenly developed society
  • 2.2.3 Dickinson’s innovative poetry
  • Chapter Three Interpretation of Dickinson’s Obscurity
  • 3.1 A cognitive gender schema theory
  • 3.2 Dickinson’s 90ender schema—a girlhood complex
  • 3.2.1 Gender dichotomy around Dickinson
  • 3.2.2 Dickinson’s femininity
  • 3.2.3 Dickinson’s obscure life and poetics
  • Chapter Four Interpretation of Dickinson’s Transcendence
  • 4.1 Adler’s theory of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 4.2 Dickinson’s transcendence complex
  • 4.2.1 Dickinson’s alienation
  • 4.2.2 Dickinson’s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 [1].相近的灵魂:艾米莉·狄金森作品中自然的诗画之维[J]. 外语与翻译 2016(04)
    • [2].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构建[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3].狄金森的大海与爱情[J]. 世界文化 2017(09)
    • [4].浅析狄金森诗中的“死亡”再定义——以《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9)
    • [5].狄金森物象与心灵家园的诗歌[J]. 求索 2016(05)
    • [6].狄金森对佛教的吸收[J].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2)
    • [7].家里的维苏威:狄金森的力量[J]. 当代比较文学 2019(00)
    • [8].论狄金森的自然观[J]. 青年文学家 2020(27)
    • [9].田园生活与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隐喻[J]. 雪莲 2018(10)
    • [10].诗人在这“没读过什么书”——探访狄金森的母校霍山女子学院[J]. 大学生 2019(02)
    • [11].解读狄金森:《我是家里最小的》[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2(03)
    • [12].星星的桥[J]. 阅读 2017(42)
    • [13].狄金森诗歌中的空间探析[J]. 芒种 2017(06)
    • [14].埋下善的种子[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Z1)
    • [15].给狄金森(组诗)[J]. 清明 2017(06)
    • [16].狄金森在中国的经典化建构——以汉译诗作进入中小学课本为中心[J].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5(02)
    • [17].狄金森的一天[J]. 延河 2016(01)
    • [18].狄金森与中国——跨文化传播、想象与理解[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1)
    • [19].狄金森:一位书写灵魂回归自然的诗人[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1)
    • [20].论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爱情、存在、灵魂与筹码[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24)
    • [21].狄金森平等生态思想评议[J]. 山花 2013(06)
    • [22].跟艾米丽·狄金森学写诗[J]. 诗林 2013(04)
    • [23].从爱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看孤寂的美丽[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27)
    • [24].解读狄金森: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J]. 长城 2009(02)
    • [25].狄金森诗歌的实验性特征[J]. 译林 2009(05)
    • [26].静观灵魂——爱米莉·狄金森和她的诗歌创作[J]. 译林 2008(02)
    • [27].以优美的诗歌吟唱“痛苦”——简评狄金森的诗歌艺术思想[J]. 作家 2008(06)
    • [28].解密狄金森“私发表”之钥——以其生前发表的诗歌为例[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29].狄金森诗歌的叙事语气[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30].我的父亲狄金森:论诗学影响[J]. 上海文化 2017(11)

    标签:;  ;  ;  ;  ;  

    艾米莉·狄金森现代性的心理学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