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驱效果论文-刘鹏虎,聂安琪,熊永安

调驱效果论文-刘鹏虎,聂安琪,熊永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调驱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物纳米微球调驱技术,低渗透油田,应用及效果

调驱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虎,聂安琪,熊永安[1](2019)在《聚合物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更多低渗透油田被开采出来,此类油田的特点是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开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典型的水驱油的低效率问题,采油效果降低。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石油开采行业研究出聚合物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并将其应用其中,取得了良好成果,大大提升了水驱油的效率,有助于油藏更好开发,为我国石油开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张楠,葛嵩,李彦阅,夏欢,薛宝庆[2](2019)在《调驱剂交替注入方式对调驱增油降水效果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驱剂交替注入可以使调驱剂进入油藏深部,实现深度调剖,同时又可以避免对中低渗层的损害,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渤海油田现场油田堵水技术需求,以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各项仪器设备,建立物理模型,开展调驱剂不同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综合分析得知,在交联剂和聚合物类型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凝胶分子线团尺寸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大,聚合物类型相同时,交联剂3所配制的线团尺寸最大;"强化调剖段塞+弱凝胶+微界面溶液"交替注入既扩大了波及体积,又提高了洗油效率,使得增油降水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续博,李泰余,孟越,刘超,吴文超[3](2019)在《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的实际应用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微球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深部调驱技术,本文通过现场实际应用的数据分析,总结了粒径、用量、排量、浓度各项参数与实施效果的关系,确定不同渗流类型油藏合理的体系及注入参数,以提高措施有效率和有效期。(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赵晔[4](2019)在《海26块深部调驱先导试验井组开发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26块中、高渗稠油注水开发油藏,在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黏度比大等原因,导致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等开发矛盾,在海26块分采区开辟5个先导试验井组,实施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利用弱凝胶的高黏弹性降低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通过注水压力、注入及产出剖面、视阻力及残余阻力系数、含水率、最终水驱采收率等指标对调驱效果进行评价。截止2018年12月先导试验井组,累计注入调驱凝胶体系38.6×104 m3,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35,截止到2018年12月累计增油117 2 9t,最终水驱采收率提高到4 2%。(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6期)

魏斌,梁益财,马锐,解维涛,赵彪[5](2019)在《G271长8油藏调驱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G271长8油藏含油面积52.0 km2,地质储量2 670.72×104t,油藏沉积环境主要为叁角洲前缘相沉积,埋深2 600 m,厚度15.5 m,渗透率0.38 mD,孔隙度8.66%,地层温度70.4℃,单井产能:0.87 t/d,综合含水:40.2%,采出程度:5.22%。水驱动用程度逐年提高,但剖面水驱矛盾依然突出,均匀吸水井比例仅37.7%。油藏整体能量呈上升趋势,但平面压力分布不均。局部注水压力高,调剖升压快、升压幅度高,施工难度大。通过叁种体系的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总结出体系的油藏适应性,并对下步注水井调驱工作提出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7-30)

张吉磊,李廷礼,张昊,章威,欧阳雨薇[6](2019)在《海上低幅边底水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应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秦皇岛32-6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注入水受韵律性的影响沿高渗透大孔道发生窜流,造成油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层间矛盾突出、水驱采收率低。针对上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室内试验研究表明,氮气泡沫调驱具有优先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性能,使注入水由"两极分化驱替"转为"均匀驱替";同时可在水驱采收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4. 8%;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井组综合含水下降了5%,累计增油4. 5×10~4m~3。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先导试验的成功应用为该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矿场经验,对海上稠油油田的控水稳油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钻采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鲍文博,刘义刚,张云宝,李彦阅,马凤春[7](2019)在《调驱剂类型及其注入方式对增油降水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矿场常用聚合物凝胶相比,聚合物微球具有堵大不堵小,粒径分布较窄等优点,由此表现出"封堵-运移-封堵"的独特渗流特性。同时,聚合物凝胶封堵效果好,液流转向效果明显,不过对低渗层有一定伤害,存在剖面反转现象。为满足矿场实际需要,本文初步研究了Cr~(3+)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微球两种调驱剂类型及其注入方式对增油降水效果的影响。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ST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中值在2μm左右,水化240h后膨胀倍数大于8;同时,AST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分布较窄,微观形貌为不规则球形;Cr~(3+)聚合物凝胶分子线团尺寸粒径分布较宽,微观形貌为片网状结构。岩心驱替结果表明,在渗透率为Kg=500×10~(-3)m~2、1700×10~(-3)m~2和4500×10~(-3)m~2的叁层非均质岩心条件下,段塞尺寸为0.1PV时,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采收率增幅为12.8%,好于单一注入方式;调驱剂注入顺序结果表明,先注微球后注凝胶的注入顺序的采收率增幅为9.4%,好于先注凝胶后注微球。(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4期)

杨寨,郑玉飞[8](2019)在《渤海油田多轮次层内生成CO_2调驱效果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渤海油田多轮次层内生成CO_2调驱后增油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其原因,并对比了不同封堵体系对调驱效果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1轮次层内生成CO_2调驱可使原油采出程度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5.61百分点,2轮次调驱采出程度在1轮次基础上仅提高0.38百分点,3轮次调驱已无增油效果;在3轮次调驱前注入0.2 PV的聚合物,增油效果提高不明显,而注入同样体积的凝胶体系,采出程度比只进行3轮次层内生成CO_2调驱提高10.19百分点,表明凝胶体系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使后续层内生成CO_2调驱溶液转向低渗层,从而显着改善多轮次层内生成CO_2调驱效果。研究结果为在渤海油田强非均质性储层开展多轮次层内生成CO_2调驱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1期)

梁守成,李强,吕鑫,ZHOU,Yanxia,曹伟佳[9](2018)在《多级调剖调驱技术效果及剩余油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治理渤海稠油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多级组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为理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渤海S油田为模拟对象,开展了分级组合深部调剖调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目标油藏储层经长期注水注聚开发,已经形成了大孔道或高渗条带,大孔道治理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前提条件;与聚合物溶液中分子聚集体分布相比较,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比较集中,具有"堵大不堵小"渗流特性,"强凝胶封堵大孔道+聚合物微球转向中低渗透层调驱"多级调剖调驱技术兼顾了大孔道治理和中低渗透层深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可以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行列式"注水开发井网相邻水井不宜同时进行调驱和调剖;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远离主流线的两翼。(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8年06期)

赵燕红,李帅文,张武安,景文杰,方鸿奎[10](2018)在《池46长8油藏聚合物微球调驱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姬塬油田池46长8区块受储层非均质性、超前注水等影响,开发过程中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井产量下降。2017年底区块综合含水达到60%,自然递减14.7%,含水上升率高达7.9%,采出程度仅7.7%,水驱开发效果变差,有必要开展调驱控水稳油治理。围绕池46区块2016-2018年聚合微球调驱实施情况,开展调驱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后,注水压力整体上升,注入压力上升形态与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机理具有一致性。典型井吸水剖面测试结果显示吸水状况得到改善,对应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从不同日产液量、含水、井组日增油量、见效周期等方面分析了区块聚合物微球调驱见效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调驱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调驱剂交替注入可以使调驱剂进入油藏深部,实现深度调剖,同时又可以避免对中低渗层的损害,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渤海油田现场油田堵水技术需求,以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各项仪器设备,建立物理模型,开展调驱剂不同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综合分析得知,在交联剂和聚合物类型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凝胶分子线团尺寸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大,聚合物类型相同时,交联剂3所配制的线团尺寸最大;"强化调剖段塞+弱凝胶+微界面溶液"交替注入既扩大了波及体积,又提高了洗油效率,使得增油降水效果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驱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刘鹏虎,聂安琪,熊永安.聚合物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及效果[J].石化技术.2019

[2].张楠,葛嵩,李彦阅,夏欢,薛宝庆.调驱剂交替注入方式对调驱增油降水效果影响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2019

[3].续博,李泰余,孟越,刘超,吴文超.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的实际应用及效果评价[J].石油化工应用.2019

[4].赵晔.海26块深部调驱先导试验井组开发效果评价[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5].魏斌,梁益财,马锐,解维涛,赵彪.G271长8油藏调驱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价[C].第十五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2019

[6].张吉磊,李廷礼,张昊,章威,欧阳雨薇.海上低幅边底水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应用效果评价[J].钻采工艺.2019

[7].鲍文博,刘义刚,张云宝,李彦阅,马凤春.调驱剂类型及其注入方式对增油降水效果影响[J].化学工程师.2019

[8].杨寨,郑玉飞.渤海油田多轮次层内生成CO_2调驱效果优化[J].断块油气田.2019

[9].梁守成,李强,吕鑫,ZHOU,Yanxia,曹伟佳.多级调剖调驱技术效果及剩余油分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

[10].赵燕红,李帅文,张武安,景文杰,方鸿奎.池46长8油藏聚合物微球调驱效果评价[J].石油化工应用.2018

标签:;  ;  ;  

调驱效果论文-刘鹏虎,聂安琪,熊永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