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及其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及其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论文题目: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及其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学

作者: 闻重阳

导师: 高洪,魏臻武,许琳

关键词: 大理,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

文献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2004年7月--11月,在大理地区奶牛主要养殖区洱源县、大理市境内选择10个自然村;对农户饲养牛只随机选取临床健康、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的泌乳奶牛106头;应用奶牛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加州乳房炎试验(C·M·T)、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进行检测;分析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筛选出简单、方便、易行、准确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现场检测方法。同时采取了12份C·M·T法检测结果为++、+++的奶样送回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大理地区农区农户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4.00%-61.73%,平均57.55%;乳区阳性率为23.58%-32.08%,平均29.24%。大理市回民饲养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比洱源县汉民农户的发病率低,差异显著(p<0.05)。2.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3.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泌乳量和季节间的关系密切,呈显著差异(p<0.05)4.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乳区数发病率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乳区数与其发病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患病乳区以一个为主。C.M.T法阳性反应强度+、++、+++乳区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乳区发病率按反应强度由低至高排列为+>++>+++。5.对C·M·T法检测结果++、+++的12份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共分得细菌9种455株;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有7种323株。各种病原菌株的检出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2株(122/323),检出率为37.33%;大肠杆菌81株(81/323),检出率为25.08%;变形杆菌31株,(31/323),检出率为9.60%;停乳链球菌30株(30/323),检出率为9.29%;无乳链球菌25株(25/323),检出率为7.74%;克雷伯氏菌25株(25/323),检出率为7.74%;乳房链球菌10株(10/323),检出率为3.09%。6.从12份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来看,其中5份奶样检出触染性病原菌,检出率为41.67%,4份奶样检出环境性病原菌,检出率为33.37%,3份奶样同时检出触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检出率为25.00%。12份奶样中感染性病原菌1种者有3例,感染2种者有7例,感染3种者有2例。7.通过对大理地区奶牛奶样用Little和plastrige法、C·M·T法和B·T·B法进行比较检测,认为C·M·T法具有简单、方便、易行,准确可靠的特点,在生产中可大力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房炎危害

1.1 发病情况及发病率

1.2 乳房炎对产奶量的影响

1.3 影响鲜奶及奶制品的质量

1.4 影响食品卫生及人体健康

1.5 房乳炎对奶牛乳房的危害

1.6 经济损失

2.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

2.1 发病情况及发病率

2.2 季节与发病关系

2.3 乳房炎发生与年龄、胎次的关系

2.4 乳房炎的发生与泌乳月的关系

2.5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日产奶量

2.6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乳区的关系

2.7 奶牛乳房炎与管理的关系

2.8 挤奶方式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2.9 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关系

3.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3.1 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3.1.1 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3.1.2 病原菌的检出率

3.1.3 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及区系分布

3.1.4 微生物感染的种类

3.1.5 奶牛饲养方式与病原菌感染关系

3.1.6 乳房炎类型与病原菌感染关系

3.2 环境卫生不良及管理不善

3.3 不严格按挤奶规程操作

3.4 干奶不合理

3.5 气象因素的影响

3.6 饲料与营养供给不合理

3.7 继发性感染

4. 奶牛乳房炎的检查及监测

4.1 临床型乳房炎的检查

4.1.1 乳房视诊

4.1.2 乳房的触诊

4.1.3 乳汁变化

4.2 隐性乳房炎的检查及监测

4.2.1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

4.2.2 物理学检查

4.2.3 乳汁细胞学检查

4.2.4 化学检查

4.2.5 乳汁导电性检查法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牛只来源

2.2 奶样采集

2.3 加州乳房炎试验验( C·M·T法)

2.3.1 试剂

2.3.2 诊断盘

2.3.3 操作方法

2.3.4 判定标准

2.4 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

2.4.1 试剂

2.4.2 操作方法

2.4.3 判定标准

2.5 奶中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

2.5.1 操作

2.5.2 镜检

2.6 细菌分离鉴定用培养基及其制备

2.7 细菌的分离培养

2.8 细菌的鉴定程序

2.9 细菌的鉴定

2.9.1 链球菌

2.9.2 葡萄球菌

2.9.3 革兰氏阴性杆菌

2.9.4 革兰氏阳性杆菌

3. 结果和分析

3.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

3.2 奶牛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

3.3 奶牛年龄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的关系

3.4 奶牛胎次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3.5 奶牛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3.6 不同季节与奶牛隐性乳房炎间的关系

3.7 不同乳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3.8 奶牛患病乳区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3.9 隐性乳房炎C·M·T反应阳性强度的比较

3.10 奶样细菌学检验结果

3.11 隐性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状况

3.12 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菌的类别情况

3.13 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菌种类情况

3.14 C·M·T法与Little和Plastrige法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3.15 C·M·T法和B·T·B法检测结果的比较

4 讨论

4.1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4.2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

4.2.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与年龄、胎次间有一定关系

4.2.2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与产奶量间关系密切

4.2.3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

4.2.4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与乳区间的关系无规律性

4.2.5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患病乳区数数量间关系密切

4.2.6 C·M·T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反应强度间差异极显著

4.3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

4.3.1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严重

4.3.2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类别复杂

4.3.3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广泛

4.3.4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不一

4.3.5 微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在大理奶牛隐性乳房炎中检出率高

4.4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监测方法应用情况

4.4.1 应用C·T·M法监测隐性乳房炎的准确性

4.4.2 B·T·B法监测隐性乳房炎效果较好

4.4.3 乳房触诊检查法在生产中应大力推广

4.5 乳汁SCC能反映牛奶与牛群(乳房)的健康程度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图

发布时间: 2008-08-11

参考文献

  • [1].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D]. 王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 [2].加减瓜蒌散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研究[D]. 高蓉彬.甘肃农业大学2018
  • [3].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及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D]. 甘林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4].英黄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药效学研究[D]. 李林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5].天津市北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及治疗[D]. 鲍士兵.吉林大学2014
  • [6].延庆县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析[D]. 杨永山.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7].雅安市雨城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研究[D]. 袁康文.四川农业大学2007
  • [8].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草药添加剂的筛选[D]. 张槐椿.安徽农业大学2005
  • [9].康贝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疗效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李睿文.河北农业大学2002
  • [10].辽宁部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耐药性与其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相关性研究[D]. 徐程程.沈阳农业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柳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的调查和治疗研究[D]. 周盛益.南京农业大学2007
  • [2].阿拉尔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D]. 吴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3].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分析及基因治疗初探[D]. 易明梅.上海交通大学2008
  • [4].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机理的分析及其诊断液的研制[D]. 宋维龙.南京农业大学2006
  • [5].潍坊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乳头药浴剂的研制[D]. 张广斌.南京农业大学2006
  • [6].淮安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及其病原分离鉴定和综合防制的研究[D]. 何东洋.南京农业大学2006
  • [7].长沙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学调查及其耐药性检测[D]. 陈钦华.湖南农业大学2004
  • [8].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快速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研究[D]. 贾玉萍.山东农业大学2005
  • [9].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与细菌学研究[D]. 程振涛.贵州大学2006
  • [10].南京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调查与病原分析及PCR检测[D]. 郑浩.南京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及其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