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我是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词语,充分性
我是猫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华[1](2019)在《《我是猫》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依据,从词语的翻译、译本的充分性、俗语和俳句的翻译叁个具体部分出发,对小说《我是猫》两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中译本—胡雪、由其共译本(1958,下称胡由译本)、于雷译本(1993)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译者是如何翻译,为何如此翻译等问题。笔者在每个部分都挑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例文进行分析,并在第五章做出了总结概括,得出了在翻译目的论之下两个译本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经过对比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对具体译文例子的分析,笔者发现于雷译本以目的语文本为中心,多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译文更加通俗易懂。而胡由译本则以原语文本为中心,多采用直译的方法,无法直译时则对译文做出删减。(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31)
郑佳[2](2019)在《从小说《我是猫》的“猫眼”里看冷暖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具有高度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小说主要体现出了本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丑陋本质、民众生活状态的悲苦和女性的卑微等。本文主要以"猫眼"的视角,以此来对《我是猫》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5期)
徐珊,柳邦坤[3](2019)在《书籍设计实验《我是猫》对编辑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辑设计概念的提出打破了装帧概念的时代局限性。日本书籍设计实验《我是猫》引发了有关书籍信息分解重组、符号提取、书籍语言与书籍的信息、风格、形态间的内在关联研究。文章提出信息分解是思维在多维度的拓展、信息重组是信息取舍之间的博弈、符号提取是风格形成的关键、书籍语言传递着设计者的审美趣味等观点,旨在提升"以人为本"认知维度下的编辑设计能力,推动当代书籍语言表达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9年05期)
耿长乐[4](2019)在《我是“猫”》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是一只不折不扣的猫。在生活中,我是人尽皆知的馋猫。那天,我软磨硬泡地让"主子"带回一条十斤的大鲤鱼。无奈,中午已经有好多菜了,于是"主子"并没有接受我吃鱼的申请。我只能"望鱼兴叹"了,看得着,摸得着,吃不上,真是让我气不打一处来。不过这也难不倒机智的本喵。我拿了半壶开水,悄悄倒入了养鱼的盆里……今天中午总算吃到鱼了,红烧的,五星级,喵!(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上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章含颖[5](2019)在《“追本溯源,择优而选”—《〈我是猫〉之误译、名译、珍译》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语言文化漫步”系列丛书第5册《〈我是猫〉之误译、名译、珍译》围绕夏目漱石名作《我是猫》的六种跨越时代、风格各异的中文译本,在剖析和探讨中文译本的误译、名译、珍译的基础上,丰富地引申了与《我是猫》相关的中日语言、文化和历史知识。全书视角独特,翻译思想有其新颖的部分,对致力于日中翻译的译者和学者而言,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本文将扼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总结书中对《我是猫》中文译本的观点及作者自身翻译思想。同时结合上述内容,综合性地理解该书和《我是猫》中文译本的整体现状,以期为译者和学者提供日中翻译的新思路。本文共由六部分构成。序言就本文的选题动机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先行研究的现状并提出问题点。同时,简要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今后的研究课题。第一章以“译本评判的视角”为基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是猫〉之误译、名译、珍译》和《我是猫》的主要内容,并充分分析了《我是猫》一书中文译本的现状。第二章就《〈我是猫〉之误译、名译、珍译》中重点评析的文段进行理解,概括出该书及作者观点之特点。第叁章以第二章内容为背景,在充分分析、理解例词例句的基础上,总结出作者翻译思想的具体内容及独特性。第四章独立分析于雷与卡洁的中文译本,对两种译本中存在的相似性提出看法。终章统括全篇,阐述本文的结论及其理由。(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王西檬[6](2019)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反讽话语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作者自身思想、情感等的表达,也是诉诸人类感情和情绪的言语行为。语言是文学的媒介,同时也是它的本体。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行为,读者可以缩短和文学之间的距离,更准确地把握作品主旨以及作者意图。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被广泛运用来探讨文学定义、虚构问题,文学语言等各种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总体来看,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进行的戏剧研究逐渐增多,但应用于小说的分析尚不多见,其中大部分以英语或汉语作品为研究对象。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迄今为止已经享誉盛名一个世纪,作品包含了从“落语”到文学、科学、逸闻、怪谈、小知识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这部作品以中学教师苦沙弥捡到的猫为主人公,作者夏目漱石通过猫的眼睛,用夹杂着幽默和讽刺的笔触将主人和他的朋友们的生活百态描绘了出来。纵观对《我是猫》的研究现状,历来的研究方向有关于其成立背景、猫的主人公视角、“无发展无构成”这两个特征,其中的幽默讽刺现象,以及“落语”相关等,尚未发现有学者从语用学角度对其语言技巧进行分析。本文运用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我是猫》中的言语行为分为宏观言语行为和微观言语行为,并从中抽取反讽表现进行探讨。第一章明确研究问题,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立场。第二章明确反讽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对各个理论的反讽研究进行整理总结。第叁章对《我是猫》进行宏观言语行为分析,即着眼于作者和读者间的交际行为,从作品中抽取反讽表现的例子进行研究。第四章对《我是猫》进行微观言语行为分析,即重点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根据塞尔的理论分析各种反讽表现。第五章总结概括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不足之处和今后的改进方向。本文通过对宏观言语行为与微观言语行为的分析,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对分析此类反讽性小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关注作品中的言语表现,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及其对读者的影响,同时也为解读《我是猫》这部经典着作独具特色的反讽魅力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4-01)
史小华[7](2019)在《夏目漱石小说的陌生化叙事研究——以《我是猫》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精通文学创作技巧,凭借高超的文学创作造诣,广阔的视野在日本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竖起一面不朽的旗帜。《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重要代表作,小说用匠心独运的语言表达为读者呈现社会现实。陌生化叙事手法改变传统审美感受的自动化,借助猫的复杂眼光从陌生化叙事的视角以及语言为切入点深入阐释了陌生化叙事的意义表达所指。通过对夏目漱石作品的陌生化叙事的研究可以拓展夏目漱石文学研究的新空间,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起到良好的启示及借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严璐[8](2019)在《论《我是猫》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目漱石在其代表作《我是猫》中娴熟地运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作品通过对人物暗含讽刺的描写,展现了对明治时期现实社会的辛辣的批判。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由一只猫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再现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尴尬困境以及社会资本家崇尚拜金主义的不良社会现象。作者通过幽默和辛辣的语言揭露了人性的荒谬和社会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愤慨与无奈。(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6期)
邱丽萍[9](2019)在《小说这样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帕斯卡说:“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人生是有限的,书海是无涯的,我们要想在有限的人生里,从无涯的书海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讲究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怎样的阅读方法更适合小学生呢?笔者以为,结合文体特点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9-03-06)
刘庆[10](2019)在《对夏目漱石及作品《我是猫》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是猫,是鲁迅弃医从文影响甚巨的一本书,被誉为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初看此文,有种看鲁迅的作品感觉,他们一个是声名显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奠基者。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9年03期)
我是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具有高度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小说主要体现出了本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丑陋本质、民众生活状态的悲苦和女性的卑微等。本文主要以"猫眼"的视角,以此来对《我是猫》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我是猫论文参考文献
[1].陈德华.《我是猫》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2].郑佳.从小说《我是猫》的“猫眼”里看冷暖人生[J].青年文学家.2019
[3].徐珊,柳邦坤.书籍设计实验《我是猫》对编辑设计的启示[J].编辑之友.2019
[4].耿长乐.我是“猫”[J].小学生(上旬刊).2019
[5].章含颖.“追本溯源,择优而选”—《〈我是猫〉之误译、名译、珍译》述评[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6].王西檬.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反讽话语理解[D].吉林大学.2019
[7].史小华.夏目漱石小说的陌生化叙事研究——以《我是猫》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8].严璐.论《我是猫》中的批判现实主义[J].汉字文化.2019
[9].邱丽萍.小说这样读[N].语言文字报.2019
[10].刘庆.对夏目漱石及作品《我是猫》的思考[J].读书文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