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作家理论的变迁

浅析西方作家理论的变迁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从作家本位角度出发,对西方文论史上的作家理论进行具体梳理。重点考察文论史上作家身份、作家能力以及作家修养、创作中的作家心理等方面内容的发展变化。并试图通过这种具体的考察和梳理,对上述作家理论在整个西方文论发展中的历史变化过程给予观照。在此基础上找出作家论的总体变化线索,探析作家论的发展前景,为今后的作家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重点梳理了西方文论史上对于作家身份的不同定位,第二章主要清理西方文论中对于作家能力以及作家修养的要求变化。第三章以创作中的作家心理论为重点,探寻文论史上有关于作家创作心理的相关论述。小结部分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西方文论史上对于作家身份的认定总体贯穿于理性和非理性两条发展线索,这种变化是与人类自身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变化相关的。文论史上对于作家能力的要求也呈现不断的理性化偏向。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作家身份论的变迁
  • 一、作家是神的代言人
  • 二、作家是善于摹仿的人
  • 三、天才论
  • 四、作家是拥有强烈情感的人
  • 五、作家是无意识的代言人
  • 六、作家是善于运用语言的人
  • 第二章 作家才能及修养论的变迁
  • 一、作家才能论的变迁
  • (一) 对于作家感受力的论述
  • (二) 作家的创造能力论
  • (三) 作家的理性思维能力
  • 二、作家修养论的变迁
  • (一) 关于作家的道德修养论
  • (二) 关于作家的社会实践素养论
  • 第三章 有关作家创作心理的论述
  • 一、创作之初的作家创作动机
  • (一) 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需要
  • (二) 为了读者的需要
  • 二、创作过程中的作家心理
  • (一) 作家创作过程中的被动性
  • (二) 创作过程的主动性
  • 结语
  • 一、作家身份论的变迁分析
  • 二、作家才能和作家修养论的变迁分析
  • 三、作家论的理论前瞻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新时期当代西方文论史研究立脚点的变迁——以张首映、朱立元、董学文的文论史为例[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6(04)
    • [2].博大厚重 精见叠现——读《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J]. 职大学报 2017(02)
    • [3].建构融会、超越中西的文艺理论新体系——读王锺陵先生《20世纪中西文论史》[J]. 上海文化 2015(06)
    • [4].论西方文论史课程教学的知识类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06)
    • [5].“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守正出新[J].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7(01)
    • [6].宏微并观,纵横比较,彰显中国——曹顺庆主编《中外文论史》评介[J]. 华文文学评论 2014(00)
    • [7].细致、科学、严谨的经典——王锺陵先生《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文献评述[J]. 出版参考 2016(08)
    • [8].在中西世纪对话中探寻文论创新之路——读王锺陵《20世纪中西文论史》[J]. 上海文化 2016(08)
    • [9].高校西方文论史课程知识生产的“读者转向”[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03)
    • [10].“西方文论史”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03)
    • [11].文论史编撰的学科认知与方法论省思[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2].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西方文论史”课程建设[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21)
    • [13].“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出版 革新中国文论史的编写模式,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铺路[J].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6(01)
    • [14].文艺理论评论新著推介 《中国现代文论史》[J]. 中国文艺评论 2020(10)
    • [15].超越西方同类名著的中国巨著——评王锺陵教授新著《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J]. 学术交流 2016(02)
    • [16].文献整理、史论撰述与体系建构三重奏——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黄霖先生中国文论史研究访谈录[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3)
    • [17].刘勰“情”与“体”关系中的辩证色彩[J]. 兰台世界 2015(27)
    • [18].重建巴别塔——从哈兰德的《西方文论简史》谈中国文论史书写诸问题[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04)
    • [19].依史而论,纲举目张——评朱志荣《西方文论史》[J]. 关东学刊 2017(12)
    • [20].论西方文论史的教学方法及应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21].“诗文道流”说的人文意蕴与儒学文论史价值[J]. 文学评论 2014(02)
    • [22].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5)
    • [23].中外文论和比较美学——曹顺庆《中外文论史》述评[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03)
    • [24].刘勰《比兴》篇的意义[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7)
    • [25].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评曹顺庆教授主编的《中外文论史》[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6].姚永朴文学“工夫”论及其文论史意义[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9(03)
    • [27].宏微并观 纵横比较 彰显中国——曹顺庆主编《中外文论史》评介[J]. 中国比较文学 2014(01)
    • [28].中国现当代文论史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29].刘勰“养气说”中几个问题的理解[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2)
    • [30].百年文论史案与“美学大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中义先生访谈[J]. 社会科学家 2014(07)

    标签:;  ;  ;  ;  

    浅析西方作家理论的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