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拉》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秀拉》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文摘要

托妮·莫里森,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非裔美国作家。《秀拉》是莫里森最钟爱的一部作品,也最能体现其创作特色和思想。小说通过描写伊娃、秀拉、奈尔三位典型黑人女性的命运,着力表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和阶级三重压迫下找寻自我,追求平等和自由路程中的痛苦与艰辛。莫里森在《秀拉》中颠覆了传统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赋予她们以力量、智慧以及追寻自我的反叛精神。小说探讨了种族歧视、自我成长、女性友情、性爱和婚姻、善与恶、生与死、现代与传统以及个人与社区等多重主题。这部作品一面世,就以颇具争议的小说同名主人公秀拉、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评论家的关注,对小说的主题,叙事,女性主义等进行分析。论文作者认为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对《秀拉》的女权主义研究已经成熟,并有集中重复的倾向;而另一方面托尼·莫里森作品中倾注的对自然的关注和生态的思考,却少有研究。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不足,文章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秀拉》,说明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挖掘作品的更深广的文学艺术内涵。同时,对于莫里森的生态思想的了解对于当前的自然环境危机,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深远意义。生态女权主义者意识到自然和女性都处在他者和受压迫的地位。而这些歧视和压迫在深层的文化根源上都是同一的,即父权制价值观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根除种种社会不平等和压迫,构建和谐世界,就要把女性主义运动和生态运动结合起来,挑战男权主义者和人类中心主义者的世界观和特权地位。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在小说中特别表达了她对于美国现代社会中黑人女性的命运,以及黑人文化和社区关系的关注和思考。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成功地把自然、性别和种族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设置于“底部”这一黑人社区的小说背景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掠夺,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和白人对于黑人的歧视,揭示了父权文化思想以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给自然、女性和黑人乃至整个黑人社区所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创伤。莫里森还进一步提出了以平等,独立,友爱互助和彼此尊重为核心价值观,取代父权思想中的等级制和二元制价值观,构建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黑人和白人之间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作者莫里森及作品《秀拉》,并对《秀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综述,指出了评论家们已经从结构、主题、创作手法、种族以及女性主义等方面对这部小说展开研究。在吸收借鉴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全新的视角进一步加深、拓宽对小说的理解。并对本文的理论基础——生态女性主义核心观念也作了简明阐述。论文的主体章节通过分析《秀拉》中的自然、女性和社区来论证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章首先对作品中的自然生态描写进行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因人类的开发和掠夺而遭受到生态的破坏,带来了接连的灾害,瘟疫和疾病。莫里森认识到人类对于自然的掠夺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此外,女性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从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关于水和植物的自然意象及蕴含意义中得以揭示。其次文章通过莫里森对于女性——生态女权主义这一核心主题的思考,展现其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并集中讨论了小说中三个主要黑人女性夏娃、秀拉和奈尔受压迫的命运及她们为寻求自我而做的不同抗争。最后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文化层面,对构建新型黑人社区中的男性和女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以上的讨论,本文在第五章得出结论:莫里森通过《秀拉》展现了其全面、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考,表达了她期盼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白人和黑人,个人和社区平等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理想。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Literature review
  • 1.2 Thesis statement and basic viewpoint
  • 1.3 The ecofeminist theory
  • 1.4 An overview of chapters
  • Chapter Two Nature in Sula
  • 2.1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nature
  • 2.2 The affiliation between nature and women
  • Chapter Three Women in Sula
  • 3.1 Eva:both a victim and maintainer of patriarchy
  • 3.2 Sula:a rebel against tradition
  • 3.3 Nel:following tradition and awakening
  • Chapter Four Community in Sula
  • 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lack men and women
  • 4.2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black communit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母爱与成长:莫里森《恩惠》主题解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莫里森《慈悲》中的乐园叙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6)
    • [3].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国人历史重构——疏离、记忆与叙述[J]. 名作欣赏 2016(36)
    • [4].回归的出逃——评莫里森的新作《家》[J].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6)
    • [5].白人话语权的丧失与黑人话语权的重建——从《宠儿》看莫里森对传统话语权主体的颠覆[J]. 文教资料 2016(31)
    • [6].简析莫里森的《爱》的恶作剧小说图式特征[J]. 赤子(下旬) 2016(04)
    • [7].莫里森《家》中的“鬼魂”形象[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01)
    • [8].伦理错位和心灵的孤独:探索秀拉的悲剧命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3)
    • [9].创伤理论视角下的莫里森作品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9)
    • [10].“天堂”里没有独来独往[J]. 北方文学 2017(24)
    • [11].莫里森的政治意图——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宠儿》[J]. 巢湖学院学报 2020(02)
    • [12].困境与抵抗——莫里森《家》中的生命政治表征[J]. 国外文学 2020(03)
    • [13].身体、空间、重构——解读莫里森新作《孩子的愤怒》[J]. 陇东学院学报 2019(04)
    • [14].国外莫里森作品研究综述(2010-2016)[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 [15].莫里森小说中“家园”意象的嬗变[J]. 外国语文研究 2016(06)
    • [16].莫里森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变迁和女性主义的演变窥探[J]. 青年文学家 2019(29)
    • [17].解读莫里森小说语言的种族属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1)
    • [18].魔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解读莫里森的《宠儿》[J]. 芒种 2014(06)
    • [19].莫里森作品中现代性文化身份构建[J]. 长城 2014(10)
    • [20].莫里森黑人女性文学特质及其主体建构[J]. 求索 2013(09)
    • [21].走近约翰·莫里森[J]. 科学健身(健美先生) 2010(10)
    • [22].近十年中国内莫里森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 2012(23)
    • [23].门旁凋谢的恶之花——关于莫里森的笔记[J]. 音乐生活 2010(04)
    • [24].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综述[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6)
    • [25].澳大利亚正式进入“莫里森时代”[J]. 世界知识 2019(12)
    • [26].论莫里森小说《家》中的异质空间[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1)
    • [27].莫里森小说中颜色的作用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28].论宣叙调在莫里森小说《宣叙》中的作用[J]. 学术交流 2017(06)
    • [29].澳大利亚“逼宫剧”:莫里森爆冷上位[J]. 时代邮刊 2018(22)
    • [30].对莫里森小说《爱》的再思考[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4)

    标签:;  ;  ;  ;  

    《秀拉》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