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论文摘要

铁饼投掷技术比较复杂,整个投掷过程结合了身体不停旋转与直线向前两个不同性质的动作。决定铁饼成绩的因素包括: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空气动力因素和仰角,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主要因素。铁饼投掷的技术动作分为握法、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四个技术环节。其中旋转和最后用力动作是关键。近年来,关于铁饼运动的技术研究和训练理论与实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一些铁饼运动技术比较领先的国家美国、立陶宛、爱沙尼亚、芬兰等一些国家对铁饼运动员的训练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多数是基于如生物力学、肌电学等理论等技术方面的研究,或是通过空气动力学来研究外部环境对铁饼投掷的影响,对于女性铁饼运动员的研究也更多集中在投掷全过程运动技术研究,对于投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最后用力阶段的研究比较局限。本论文研究对象为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决赛获得的前6名运动员,通过分析三维录像解析的方法获取相关运动学参数,对她们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了评估和研究。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冠亚军李艳凤和宋爱民成绩分别为66.40m和65.44m,成绩均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子铁饼的冠军成绩,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本研究针对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决赛的前6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深入了解技术运用当中的优缺点,为中国女子铁饼运动员训练提供相关的运动学指标和科学依据,提高其训练和比赛水平。结果表明:(1)中国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前6名运动员出手高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距并不明显,出手角度平均值略高,出手速度平均值慢1m/s;这6名运动员在最后用力的双支撑阶段的铁饼速度都达到自身铁饼出手速度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缺点主要表现在最后用力阶段铁饼速度起伏变化大,运行速度不稳定;虽然最后用力阶段与左脚着地饼速差值小,证明左脚着地到出手的加速快,但足如果整体技术不完善,仍将限制铁饼投掷成绩的提高。(2)中国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前6名运动员部分选手最后用力阶段铁饼运行时间长,加速能力差就会影响了最后出手的鞭打动作,导致了出手速度不理想的结果。必须加强铁饼投掷时的控制能力,加大最后用力阶段铁饼运行的距离,以提高铁饼的加速能力。(3)分析中国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前6名运动员的数据发现初始加速阶段所用时间,决定着初始加速阶段铁饼质心由高点至低点的加速运行轨迹,影响最后加速阶段铁饼质心由低点至铁饼出手的加速轨迹。而最后加速阶段铁饼运行轨迹一定时用时越短,铁饼出手速度就会越大,成绩越好。(4)分析中国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前6名运动员的数据发现初始加速阶段和最后加速阶段时间比值越大越有可能投出好成绩,但如果运动员身体重心过分前移投掷成绩不会很高,会影响对铁饼的鞭打用力技术的发挥,因此如果两个阶段身体重心移动距离的比值较大,证明该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扎实。(5)中国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前6名运动员部分选手肩髋角角度较小,说明最后用力准备动作时身体扭紧和超越铁饼程度不够充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身体重心过早往投掷方向移动或落地比较仓促。(6)中国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前6名运动员部分选手最后用力开始时(左脚落地瞬间即刻)两脚距离太近,不利于肌肉的有力收缩。左脚应位于投掷区中线延长线的略偏左的位置,且与右脚保持一肩半宽的距离,否则将影响最后用力阶段鞭打动作的完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铁饼运动项目的发展
  • 1.2.2 铁饼投掷技术及成绩的发展
  • 1.2.3 女子铁饼运动的发展
  • 1.2.4 国内外铁饼训练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5 国内外对铁饼投掷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6 国内外利用三维解析运动学铁饼运动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拍摄法
  • 2.2.3 图像解析法
  • 2.2.4 调查访问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比较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 3.1 铁饼器械相关的铁饼投掷最后用力阶段动力学参数分析
  • 3.1.1 铁饼出手初速度初始参数分析
  • 3.1.2 最后用力阶段铁饼质心平均速度占出手速度的百分比分析
  • 3.1.3 最后用力阶段饼速差值比较分析
  • 3.1.4 最后用力阶段铁饼运行的节奏特征分析
  • 3.1.5 对铁饼质心高、低点的出现顺序对最后用力的影响分析
  • 3.2 与铁饼运动员相关的铁饼投掷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参数分析
  • 3.2.1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变化的时间比较分析
  • 3.2.2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移动距离比较分析
  • 3.2.3 最后用力开始时(左脚落地瞬间即刻)肩髋角、拉引角的比较分析
  • 3.2.4 最后用力开始时(左脚落地瞬间即刻)两脚间距的比较分析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铅球教学最后用力阶段保证力量传递的要素[J]. 体育师友 2011(01)
    • [2].板球快速投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模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7)
    • [3].对青少年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 [4].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运动节奏特征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 [5].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分析[J]. 田径 2010(04)
    • [6].掷标枪右侧技术运动最后用力分析[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1)
    • [7].初学者在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常出现的错误及改正方法[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8].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12)
    • [9].国内外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比较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01)
    • [10].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分析[J]. 武魂 2013(07)
    • [11].再析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作用[J]. 管理观察 2009(08)
    • [12].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04)
    • [13].铁饼最后用力阶段力量传递的系统分析[J]. 黄山学院学报 2011(03)
    • [14].孙太凤掷铁饼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参数与投掷成绩的相关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2)
    • [15].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15)
    • [16].巩立姣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01)
    • [17].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速度变化的运动学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02)
    • [18].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速度节奏的研究[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09(10)
    • [19].投掷最后用力“鞭体”的提出及做功特征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15(12)
    • [20].不同重量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J]. 价值工程 2012(12)
    • [21].辽宁省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运动学分析[J]. 才智 2010(03)
    • [22].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肩、髋速度变化特征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10)
    • [23].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影响力量传递的因素[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04)
    • [24].我国女子铁饼优秀运动员过渡和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动力学及运动学的特征[J]. 体育学刊 2010(03)
    • [25].投掷铁饼技术要点分析[J]. 田径 2020(04)
    • [26].巩立娇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分析——兼谈巩立娇2011年竞技表现水平[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 [27].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 [28].我国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张文秀和王峥投掷技术特征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 [29].在铅球投掷中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研究[J]. 田径 2014(11)
    • [30].国家二级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右侧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