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子阵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处理技术,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子阵
子阵级论文文献综述
曹运合,曾丽,王宇[1](2019)在《基于特征空间的子阵级自适应和差波束测角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有源干扰的情况下,自适应信号处理在抑制干扰的同时影响了和、差波束权矢量,使和差方向图发生畸变,和差单脉冲测角产生较大偏差,从而导致和差测角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均匀子阵自适应差波束权值的方法,能在抑制干扰的同时得到高测角性能,自适应鉴角曲线与理想和差鉴角曲线基本重合,本文算法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在存在指向误差和小快拍数条件下依然可获得很好的测角性能。同时与子阵级广义旁瓣相消的单脉冲测角方法相比较,本文方法体现了优势。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肖宇彤,周渊平,肖骏,周鑫[2](2019)在《子阵级LCMV循环优化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LCMV波束形成器以及子阵空间部分自适应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降维方法。首先将大规模阵列按照子阵划分的某种规则划分为若干组子阵列,每一组子阵列使用相同的权值。在权值优化过程中,每一次只更新权向量的一部分,通过多次迭代更新使系统搜索得到最优权值,避免了全维相关矩阵的求逆运算。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大规模阵列波束形成时能够获得更高的信干噪比,并减小了求逆矩阵的维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及硬件成本。(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何梅昕,张晓东[3](2018)在《基于SOCP理论的子阵级干扰多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阵列天线包含成百上千个阵元,如果仍然采用基于阵元级的数字波束形成(DBF),则需要对每一个阵元进行加权处理,会导致系统复杂度很高。若将阵列中相邻的若干个阵元划分为单个子阵,然后对每个子阵进行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复杂度将大大降低。同时针对现有方法难以形成多频点、多方向的同时干扰多波束形成等缺点,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SOCP)理论的子阵级数字多波束干扰形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子阵级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应约束条件下同时多波束干扰优化设计问题。(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丁志钊,胡宝刚,蒋玉峰[4](2018)在《子阵级数字阵列模块综合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子阵级数字阵列模块的测试需求以及安全性、测试效率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收发测试分离、基于任务调度的并行测试、分级式发射测试开关网络设计与实现和基于大超噪比噪声源的接收通道噪声系数并行测试等总体设计思路,完成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并搭建了完整的测试验证系统.经实验验证表明:在实现收发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子阵级数字阵列模块并行测试系统不仅提高了测试安全性,降低了系统集成难度,而且实现了4路发射通道和128路接收通道的并行测试,测试效率提高4倍.(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费晓,张贞凯,田雨波[5](2018)在《子阵级ADL-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面阵的阵元数量较大,导致全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计算量显着增长,通过子阵级波束形成则可以进一步降低算法运算量。研究常规面阵的非均匀子阵波束形成技术,在常规MVDR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对角加载ADL技术,提出基于MVDR-ADL的子阵波束形成算法,避免栅瓣的产生,进一步抑制噪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降低方向图旁瓣电平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算法的运行时间。(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5期)
车莉,王放,徐德正[6](2017)在《子阵级DBF体制天线幅相误差校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子阵级DBF体制天线中,接收多路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射频通道会增加额外的增益,致使各通道的幅相特性产生差异,影响雷达的测角精度,所以必须将各路子阵幅相误差消除,保证各通道幅相一致。本文提出了一种工程中实用的误差校准方法,并通过仿真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7年18期)
栾晓明,肖华飞[7](2017)在《基于SVD和罚函数约束的子阵级方向图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中旁瓣电平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和罚函数约束(SVDPFC)的子阵级自适应方向图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干扰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通过干扰子空间修正约束矩阵和约束响应矢量,可在小快拍情况下有效抑制干扰,同时结合罚函数对自适应方向图约束,使其逼近期望静态方向图。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副瓣特性,提高了小快拍情况下输出的信干噪比,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张洪波[8](2017)在《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单脉冲测角精度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DAR)单脉冲测角精度以及算法稳健性,针对数字干涉法和数字相位和差单脉冲测角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性仿真。对基于子阵级DAR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原理分析和测角建模,并重点针对影响测角性能的主要因素如信噪比、幅相误差(重点是子阵级)以及波束指向偏差等进行了性能对比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目标信噪比超过10dB时,干涉测角算法测角性能比相位和差法更加稳健(尤其是当波束指向误差较大时)。仿真结果和结论可以为子阵级DAR系统工程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7年03期)
郭学敏[9](2017)在《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及干涉仪一体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束形成技术是阵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等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智能天线的发展以及应现代电子战中高速通信的要求,大型相控阵被广泛应用,单纯在阵元级进行波束形成会增加系统硬件复杂度、加大运算量。此外,干涉仪由于其快速、灵活、工程实现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雷达领域中,但传统干涉仪只能分辨一个目标,当空间信号成分复杂时,干涉仪便无法获得准确的目标方位。因此将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与干涉测向技术相结合,实现可抗干扰的干涉测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有:1,研究了基于均匀等距线阵的波束形成算法。包括几种适用于窄带信号的波束形成算法,以及适用于宽带信号的基于阵元延迟线(Sensor Delay Lines,SDL)阵列模型的波束形成算法。2,在子阵级波束形成技术研究中,针对均匀重迭子阵中由于子阵间阵元共用而导致通道间噪声相关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一种适用于此种色噪声背景下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通过对噪声功率估计构造重迭子阵结构下的噪声相关矩阵进而实现噪声预白化,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较传统波束形成算法能有效地降低波束旁瓣同时提高阵列的输出信干噪比。3,针对宽带信号频率成分复杂使输出波形发生畸变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在SDL阵列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频率的阵列响应施加一个空间响应变化(Spatial Response Variation,SRV)参量进行约束,从而使得不同频率形成的波束主瓣宽度一致,而对于子阵级波束形成,本文采用空间重采样方法实现恒定束宽。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并且通过采用恒定束宽技术可以较好的恢复期望信号。4,针对波束形成技术与干涉仪一体化问题,本文实现方式是将空间每一个确定的阵列作为一个干涉通道,通过波束形成技术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将两个阵列的输出数据进行干涉实现对目标角度的测量,分析了基于波束形成的干涉测向技术实现的可行性,给出了测向解模糊的处理方法。仿真实验证明对于宽带信号采用恒定束宽技术进行波束形成后的干涉测向精度高于采用普通宽带波束形成技术的测向精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志刚,王鹏毅[10](2016)在《基于同心圆环的大间距子阵级阵列栅瓣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当增加单元间距和应用子阵级阵列有利于降低相控阵的设计成本,但是阵列的稀疏会带来不期望的栅瓣.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无栅瓣阵列:子阵在平面内旋转,围绕阵列中心呈同心圆环分布.为保证子阵之间不会交迭,对圆环半径范围进行了分析.利用一种改进的穷举算法,对每一层圆环上的子阵个数以及圆环半径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以4×4子阵共1 024个单元为例,所提方法可抑制峰值旁瓣电平约-17.48dB.(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子阵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传统LCMV波束形成器以及子阵空间部分自适应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降维方法。首先将大规模阵列按照子阵划分的某种规则划分为若干组子阵列,每一组子阵列使用相同的权值。在权值优化过程中,每一次只更新权向量的一部分,通过多次迭代更新使系统搜索得到最优权值,避免了全维相关矩阵的求逆运算。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大规模阵列波束形成时能够获得更高的信干噪比,并减小了求逆矩阵的维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及硬件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阵级论文参考文献
[1].曹运合,曾丽,王宇.基于特征空间的子阵级自适应和差波束测角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2].肖宇彤,周渊平,肖骏,周鑫.子阵级LCMV循环优化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9
[3].何梅昕,张晓东.基于SOCP理论的子阵级干扰多波束形成方法[J].舰船电子工程.2018
[4].丁志钊,胡宝刚,蒋玉峰.子阵级数字阵列模块综合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8
[5].费晓,张贞凯,田雨波.子阵级ADL-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8
[6].车莉,王放,徐德正.子阵级DBF体制天线幅相误差校准方法[J].通讯世界.2017
[7].栾晓明,肖华飞.基于SVD和罚函数约束的子阵级方向图控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7
[8].张洪波.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单脉冲测角精度影响因素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17
[9].郭学敏.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及干涉仪一体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李志刚,王鹏毅.基于同心圆环的大间距子阵级阵列栅瓣抑制[J].电波科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