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音乐期待一直以来是音乐美学及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音乐心理学家伦纳德·迈尔首次将情感心理学中对期待与情感产生的相关联系引入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他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相关原理形成了重要的“音乐期待理论”。该理论引起了音乐美学与心理学界对音乐期待的广泛关注。随后又有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则Narmour的I-R理论、Lerdahl的“音乐期待张力模式”以及Elizabeth的“旋律期待模型”等众多期待理论对真实期待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期待的分类问题,Bharucha将期待分为真实期待与图式期待。图示期待是基于长期接触特定音乐环境而积累的音乐“习惯”,因此图示期待具有有内隐性。目前对图示期待的研究主要运用启动范式对由调式和声等级关系引起的调式稳定性期待进行了研究。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一个热点问题是对于音高及时间两个维度加工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的探讨,目前已形成了两种加工模型以及众多研究数据。但由于目前研究数据多为主观判断数据,客观数据的收集不够,且在启动范式下采用偏重于局部效应的音色任务也无法反应在全局效应下两者加工的情况。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性地在音高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中将认知风格作为一个被试变量进行考察,以探讨个体差异在音乐加工中的作用。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八个和弦序列为材料,探究了以调式和声关系为基础的调稳定性期待与时间加工在不同任务条件下的交互作用,并进而以此交互作用为基础尝试研究了不同认知风格音乐专业被试在该交互作用下产生调稳定性期待的特征。本研究采用了客观与主观两种任务来考察调稳定性期待与时间加工的交互作用。客观数据采集方面,本研究采用启动范式及音调任务(和谐判断)来采集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面对规则与不规则两种启动上下文呈现方式下,所产生的调稳定性期待不同特征的客观数据。对被试的反应时与反应正确率数据分析显示,调式和声关系主效应显著,呈现规则主效应显著,时间与音高加工的交互作用在反应正确率中显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认知风格在该任务中无显著主效应,但在反应时中得到了认知风格、呈现规则以及和声关系三者显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采用完满度评定任务,对不同结束时间条件下被试的调稳定性期待进行研究。对被试的评分成绩及评定时间的分析结果显示,调式和声关系主效应显著,结束时间主效应显著,发现显著的时间与音高加工的交互作用,但认知风格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运用音调任务,在启动范式中得到了音高与时间加工的交互作用,证明了反应全局效应的音调任务比以前研究中反应局部效应的音色任务更能够反应由图示知识引起的调稳定性期待的特征。此外,本研究在和谐判断实验中得到了认知风格、和声关系以及呈现规则三者显著的交互作用,为音乐教育、表演及欣赏提供了个体差异的支持数据。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可以指导音乐教学中注意建立稳定的调式期待来处理音乐结构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音乐表演状态的建立,培养良好的节奏意识,特别注意培养场依存学生建立稳固的节奏意识;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要注意区别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