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性问题的再认识

对开放性问题的再认识

井亚男辽宁省大连市五十二中学

一通过上公开课,对开放性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

那天教研员给备课组长打来电话,要在我们学校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并做一节展示我校“校本研修”的研讨课,我最年轻,毫无争议地承担了做课的任务。说实话,我没有信心上好全区规模的公开课,但是一想到有全组教师的支持,有教研员的指导,对我个人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于是便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1.选课

上一节好课的前提就是选课,按进度我可以讲整式加减第三课时(合并同类项内容),但考虑到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还是整式加减第四课时(应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于是在组内共同商量后达成共识就准备整式加减第四课时(应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本来《整式加减的实际问题》就是七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上这一课之前,我就心有余悸,也是同样的教材,在去年我教这节课时,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自始至终都是似懂非懂,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说只是表面上的懂了,但实际上他们只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遇到有难度的,就一筹莫展!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一直在想怎样设计好这个课程。

2.备课

课题选好了,下一步就是如何设计这节课,我认为一节好课要有精彩的开场白,有吸引学生眼球的内容,以及学生熟悉而又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于是我打算采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例7: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个,买圆珠笔2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支。小红和小明买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多少钱?小明比小红多花多少钱?但是我想把问题改成:请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我认为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比较符合七年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经历,并且数值小计算也比较容易,但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直接,对学生没有什么挑战性,组内老师对此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和意见,有的同事认为对于我们这样基础一般的学校给出书中较直接的问题比较适合,不会的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前提下也可以完成,这样就算学生不能提出有效问题也不至于冷场,也有组内老师同意我的想法,我们都觉得新课改后教师应该还学生时间与空间,给学生的思想插上翅膀的机会,而这个实际问题正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它是学生身边的事,甚至是学生切身的经历。在大家激烈讨论后,我们决定采用我原来的开放问题的设计思路提出问题: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实际上课的效果也比较不错,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通过这个问题让我体会到尊重教材的重要性,让我对开放性问题有了一点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突出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用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成了教改的热点,数学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加强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二数学开放题的作用

数学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开放问题可达到教学形式的开放,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是个别竞争,也可以是合作完成,可以是畅所欲言,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策略。

2.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封闭题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往往找到一个答案就不进一步思考了。而在开放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

3.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思考,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开放题变单一的教师讲解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变个体操作为集体交流合作,把开放题融入课堂,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敢于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数学品质。

4.能营造一种学生广泛参与、提出质疑、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学生个性能得以充分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意识。

在开放问题引入课堂后,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对于开放问题,教师要注意讲究“放”的策略,既要大胆地“放一放”,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全面、正确的结论,又要善于把握全局,调控“放”度,凡是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真正做到适时而“放”,提高“放”的整体效率。

对此,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逐步完善,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

标签:;  ;  ;  

对开放性问题的再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