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233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8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量表、SDS(抑郁自评表)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完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1】。该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且对患者全身的防御和免疫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2】。本次笔者以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为例,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4.2±5.0)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5±1.0)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5.0±5.5)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5±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①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呼吸分会主页会议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本研究实施均向患者说明,两组患者均愿意加入本研究;③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会批准。

1.3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其他内脏器官疾病患者;②排除近三个月内服用精神类药物患者;③排除严重精神类疾病和智能障碍患者;④排除不愿加入本研究,不配合治疗患者。

1.4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患者入院后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接待患者,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和既往病史,在询问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和蔼的态度,增加患者的好感,拉近和患者的关系,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放下心理戒备,更快的融入治疗中。

②由于患者病情长期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患者入院后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病情的相关知识,在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前,要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及文化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理解能力以个性化的方式为患者讲解,使医学的专业名词更加通俗易懂,增加患者的对自身病情了解,并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治疗的积极性。

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常反复发作,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因此患者多数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入院后要多和患者交谈,在和患者的交谈中注意探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疏导,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在交谈中要鼓励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顾虑,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

1.5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治疗依从度。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

1.6评价指标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填写,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自制治疗依从度调查表,由护理人员填写,分值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治疗依从度越好。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及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护理前两组相比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评分平均(8.5±1.0)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评分平均(6.0±1.5)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评分低于观察组,两组相比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其病情反复发作,在急性发作期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其肺部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在治疗时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严重影响,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多数伴有非常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负面情绪【3】。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在常规的护理中,只是例行常规对患者予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健康宣传教育,而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导致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严重,对治疗没有信心,治疗的依从性差【4】。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以积极的态度接待患者,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印象,让患者卸下心理防备,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另外有些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了解不够,对病情存在误解,对治疗没有信心,常规的健康宣教使用一些医学术语晦涩难懂,导致患者对病情一知半解,因此在护理时,护理工作人员要从患者生活背景和受教育程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患者讲解其疾病知识和治疗的必要性,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积极性。护理工作人员还要多和沟通,注意对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疏导,改善其心理焦虑、抑郁等情况,使患者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病情,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5】。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治疗的依从度以及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已从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苏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08-109.

[2]缪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3):213-214.

[3]丁桂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3):1822-1823.

[4]朱冬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186-187.

[5]袁立荣.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28-229.

标签:;  ;  ;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