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合理设计的分子基础研究

农药合理设计的分子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武器”,然而越来越普遍的抗性问题使农药陷入一种十分不利的境地。如何对付已经出现的抗性问题,又如何进行反抗性农药分子设计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农药分子合理设计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合理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多个环节,比如类农药性研究、农药分了作用机制研究、农药抗性预测研究和新型农药分子设计等。如何针对以上的诸多环节,采用有效的方法,并最终发现潜在的新型农药分子先导化合物是合理设计的关键和目标。因为提高新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一方面可以极大地缩短农药研发的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免受现有抗性机制的困扰。随着结构生物学及计算化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计算模拟的方法在农药分子合理设计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与实验科学形成很好的互补,在新农药的创制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论文采用计算模拟的方法围绕“农药合理设计的分子基础”这一关键的科学问题,系统地研究农药合理设计过程中的各个主要环节,其中包括类农药性研究、代表性农药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农药抗性预测方法研究以及基于碎片的农药分子设计研究。提出了类农药性的规则;闸明了农药中多个重要靶标的分子作用机制;发展和完善了一些与农药分子合理设计相关的计算方法;并成功发现了一些全新结构的高活性分子。首先,以商品化农药分子为基础开展类农药性研究。对788个商品化农药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性地分析,重点考察了分子量(MW)、脂水分配系数(CLogP)、氢键供体数目(HBA)、氢键给体数目(HBD)、可旋转键数目(ROB)以及芳香键数目(ARB)的分布情况,本文首次将光稳定性引入到类农药性研究中;找出区分不同种类农药分子的关键物理化学参数,并考察了不同时期上市农药品种的物理化学性质随着年代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类农药性规则,即:MW<435 Da,CLogP<6,HBA<6,HBD<2,ROB<9,ARB<17。其次,以农药上最新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生长素及赤霉素受体的发现)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生长素和赤霉素与各自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在生长素受体TIR1蛋白中,辅因子InsP6扮演了“构象稳定剂”的角色,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不仅发挥了“分子胶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诱导Phe82侧链发生构象变化以适应底物Aux/IAA蛋白的结合,并且Phe351的侧链构象变化对TIR1蛋白识别底物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赤霉素受体GID1蛋白中,我们发现了赤霉素进出受体的新通道,并从理论上对赤霉素介导GID1氮端α螺旋变构的调节机制进行了驳斥,证明了赤霉素在通过新通道时并不介导GID1氮端α螺旋变构,而是通过稳定GID1与DELLA蛋白之间的氢键来起到调节作用的。这是关于赤霉素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全新机制。这些研究为将来开展新型人工植物激素的合理设计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对其它农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再次,针对农药分子抗性发展新型的抗性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多种分子模拟方法对近来出现的一例奇特抗性—水麻Gly210缺失导致的PPO酶除草剂的广谱抗性进行抗性机制研究,发现Gly210与Ser424之间重要氢键的丢火可以引起活性腔的局部结构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导致PPO酶除草剂与Arg128之间的氢键变弱是产生抗性的原因。此外,针对所用到的预测方法的弊端,发展了一种全新的抗性预测方法—计算突变扫描(Computational Mutation Scanning,CMS),实现了在野生型复合物动力学轨迹基础上对氨基酸侧链的任意变换从而提高了预测的效率;相对于计算丙氨酸扫描(Computational Alanine Scanning, CAS)而言,由于引入了快速熵变计算,所以大大地提高了结合自由能计算的精度;在对模板体系的测试中,该方法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0%左右,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抗性预测计算工具。并且我们利用该方法对一些PPO酶商品化除草剂进行了抗性预测,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抗性突变体。这些研究为今后其它农药分子的抗性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本文针对两个农药体系(以细胞色素bcl复合物为靶标的杀菌剂和以PPO酶为靶标的除草剂)自身的特点发展了新的基于碎片的农药分子设计策略。首先将商品化农药分子按照碎片筛选规则进行切割,并建立适于农药分子设计的碎片库;然后在细胞色素bcl复合物体系中固定现有抑制剂的药效团结构,采用碎片生长方法来优化其与Phe128及Phe274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成功发现了多个不同结构类型的高活性抑制剂(活性最高达到几十pM级别);此外我们通过减少抑制剂与抗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引入与靶标内不可变位点(PPO酶辅因子FAD)的相互作用、并筛选与底物作用模式类似的碎片等反抗性策略,成功发现了新型作用模式的PPO酶高活性抑制剂(活性达到几十nM级别)。这些研究策略也可以为其它体系的新型农药分子设计提供理论方法上的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前言
  • §1.1 引言
  • §1.2 农药品种的发展现状
  • 1.2.1 除草剂的发展
  • 1.2.2 杀菌剂的发展
  • 1.2.3 杀虫剂的发展
  • §1.3 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 §1.4 合理分子设计策略
  • 1.4.1 农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1.4.2 抗性预测
  • 1.4.3 基于碎片的分子设计
  • §1.5 课题的提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分子类农药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农药分子结构库的构建、统计方法及物化参数选择
  • §2.3 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物理化学性质比较
  • §2.4 农药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 §2.5 类农药性与类药性的差别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生长素及赤霉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关键位点在生长素分子识别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 3.2.1 计算方法
  • 3.2.2 结果与讨论
  • §3.3 赤霉素调控植物生长分子机制的新见解
  • 3.3.1 计算方法
  • 3.3.2 结果与讨论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农药抗性的分子机制及抗性预测方法学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因缺失型PPO酶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
  • 4.2.1 计算方法
  • 4.2.2 结果与讨论
  • §4.3 计算突变扫描(CMS)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农药抗性预测中的应用
  • 4.3.1 计算方法
  • 4.3.2 结果与讨论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碎片的农药分子设计
  • §5.1 引言
  • §5.2 农药分子碎片库的构建
  • §5.3 以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为靶标的新型抑制剂的设计
  • 5.3.1 计算方法
  • 5.3.2 结果与讨论
  • §5.4 以PPO酶为靶标的新型抑制剂的设计
  • 5.4.1 计算方法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1 缩写对照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章节编写目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农药合理设计的分子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