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通过对一株新分离的功能性益生菌FQ15生长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得出,FQ15属于粪肠球菌,耐氧厌氧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其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株新分离益生菌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大豆蛋白胨3%,酵母粉0.5%,葡萄糖3%。FQ15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同时测定出FQ15生长曲线中一个周期为11小时。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其菌数每毫升可以达到160亿。生物学特性实验结果显示,FQ15对7种常见的抗生素有耐药性。在pH值不低于3.0的环境下能够正常的生长,能够耐受0.1%~0.7%浓度的胆盐。对8种常见致病菌均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在与致病菌混合培养中36小时内可以彻底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48小时内可以完全消灭大肠杆菌。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株益生菌发酵液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发酵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同时,免疫实验结果证明了FQ15具有增强机体体液免疫的作用。以荧光标记物作为指示系统,首次成功监测到功能性益生菌FQ15与肉鸡消化道的动态结合过程及不同时间排泄物中荧光强弱变化,确定菌株在机体内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FQ15能够在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定植并大量增殖,生长周期为110小时。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将此株功能性益生菌研制成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大规模肉鸡养殖现场,结果表明益生菌FQ15可显著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肠道环境,能较大程度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益生菌的来源、种类1.2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1.2.1 有利于恢复消化道正常微生物区系1.2.1.1 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细胞的附着位点1.2.1.2 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1.2.1.3 生物夺氧学说1.2.1.4 产生抑菌物质1.2.2 提高免疫功能1.2.2.1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的细胞免疫作用1.2.2.2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的体液免疫作用1.2.3 提高消化吸收功能1.2.3.1 产生多种酶类并提高动物消化酶活性1.2.3.2 增强机体肠道吸收能力1.3 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1.4 国内外益生菌生产应用现状1.4.1 国外益生菌生产应用现状1.4.2 国内益生菌生产应用现状1.5 益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1.5.1 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平台1.5.2 菌株作用效果的重复性差1.5.3 缺乏技术标准1.6 展望1.6.1 益生菌作用机理研究仍然是核心问题1.6.2 保证益生菌产品质量1.6.3 安全性日益重要1.6.4 注重研究益生菌的免疫协同作用1.6.5 益生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将更加紧迫1.6.6 益生菌的相关标准应与国际接轨1.7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7.1 立题意义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2.1.1 菌株来源2.1.2 实验动物2.1.3 主要试剂与药品2.1.4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15基因组所用溶液配制'>2.1.4.1 提取FQ15基因组所用溶液配制2.1.4.2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溶液配制2.1.4.3 溶血空斑实验所用溶液配制2.1.4.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用溶液配制2.1.4.5 荧光标记菌体实验所用溶液配制2.1.4.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实验中流动相的配制2.1.4.7 培养基的配制2.1.4.8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PBS溶液的配制2.1.5 主要仪器设备2.2 实验方法2.2.1 形态观察2.2.1.1 菌落形态观察2.2.1.2 菌体在显微镜下形态观察2.2.2 生化鉴定2.2.3 生长特性试验2.2.3.1 氧气对菌体影响试验2.2.3.2 最适生长pH值测定2.2.3.3 最适生长温度测定2.2.3.4 最适营养条件的研究15增殖的影响'>2.2.3.4.1 不同碳源对FQ15增殖的影响15增殖的影响'>2.2.3.4.2 不同氮源对FQ15增殖的影响2.2.3.4.3 优化培养基正交试验2.2.3.5 生长曲线测定2.2.4 生物学特性实验2.2.4.1 药物敏感性实验2.2.4.2 耐受胆盐实验2.2.4.3 耐酸实验2.2.4.4 抑菌谱测定2.2.4.5 混合培养拮抗病原菌实验15发酵液中的有机酸'>2.2.4.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Q15发酵液中的有机酸2.2.4.7 促进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实验2.2.4.7.1 分光光度法测小白鼠溶血空斑实验2.2.4.7.2 血清凝集素实验15与肠道上皮细胞粘附性体外实验'>2.2.4.8 FQ15与肠道上皮细胞粘附性体外实验2.2.4.9 菌体与机体的动态结合规律15菌体结构检测'>2.2.5 FQ15菌体结构检测15基因组的提取及RFLP图谱的测定'>2.2.5.1 FQ15基因组的提取及RFLP图谱的测定15基因组'>2.2.5.1.1 提取FQ15基因组15基因组及RFLP图谱的测定'>2.2.5.1.2 FQ15基因组及RFLP图谱的测定15菌体蛋白'>2.2.5.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FQ15菌体蛋白2.2.6 促动物生长功能实验15对肉鸡生产性能的现场应用效果观察'>2.2.7 FQ15对肉鸡生产性能的现场应用效果观察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15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3.1.1 FQ15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15生化鉴定结果'>3.1.2 FQ15生化鉴定结果15生长特性试验结果'>3.1.3 FQ15生长特性试验结果3.1.3.1 氧气对菌体影响试验结果15最适生长pH值'>3.1.3.2 FQ15最适生长pH值15最适生长温度'>3.1.3.3 FQ15最适生长温度15生长的最优培养基筛选结果'>3.1.3.4 适合FQ15生长的最优培养基筛选结果15增殖的影响结果'>3.1.3.4.1 不同碳源对FQ15增殖的影响结果15增殖的影响结果'>3.1.3.4.2 不同氮源对FQ15增殖的影响结果3.1.3.4.3 优化培养基正交试验结果15生长曲线'>3.1.3.5 FQ15生长曲线15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3.1.4 FQ15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3.1.4.1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3.1.4.2 耐受胆盐实验结果3.1.4.3 耐酸实验结果3.1.4.4 抑菌谱的测定结果3.1.4.5 混合培养拮抗病原菌实验结果139实验结果'>3.1.4.5.1 混合培养拮抗大肠杆菌O139实验结果3.1.4.5.2 混合培养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结果15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实验结果'>3.1.4.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Q15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实验结果3.1.4.6.1 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3.1.4.6.2 七种有机酸定量参数的确定15发酵液中有机酸的HPLC检测'>3.1.4.6.3 FQ15发酵液中有机酸的HPLC检测3.1.4.7 促进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实验结果3.1.4.7.1 分光光度法测小白鼠溶血空斑实验结果3.1.4.7.2 血清凝集素实验结果15与肠道上皮细胞粘附性体外实验结果'>3.1.4.8 FQ15与肠道上皮细胞粘附性体外实验结果3.1.4.9 菌体与机体的动态结合规律15菌体结构检测结果'>3.1.5 FQ15菌体结构检测结果15基因组实验结果'>3.1.5.1 提取FQ15基因组实验结果15基因组及RFLP图谱的测定结果'>3.1.5.2 FQ15基因组及RFLP图谱的测定结果15菌体蛋白实验结果'>3.1.5.3 SDS—PAGE分析FQ15菌体蛋白实验结果3.1.6 促动物生长功能实验结果15对肉鸡生产性能的现场应用效果观察结果'>3.1.7 FQ15对肉鸡生产性能的现场应用效果观察结果15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3.1.7.1 FQ15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15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肠道壁的影响'>3.1.7.2 FQ15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肠道壁的影响3.2 讨论第四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益生菌无益吗?[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9(09)
- [2].口腔益生菌的研究现状[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0(01)
- [3].益生菌对不同病因所致腹泻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03)
- [4].复合益生菌对生猪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 2020(03)
- [5].食品行业短板问题亟待破解,且看专家如何应对——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07)
- [6].复合益生菌乳膏剂的制备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 猪业科学 2020(04)
- [7].益生菌可缓解船员焦虑压力[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5)
- [8].食用益生菌体外功能筛选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20(05)
- [9].益生菌品类逆市上涨[J]. 中国药店 2019(11)
- [10].益君康:以专业助力零售终端开启下一片蓝海市场[J]. 中国药店 2019(10)
- [11].益生菌会被胃酸杀死吗[J]. 新农村 2020(07)
- [12].充氮包装和储藏温度对益生菌粉储藏稳定性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9)
- [13].益生菌功能开发及其应用性能强化[J]. 科学通报 2019(03)
- [14].探究益生菌技术在发展健康养殖业中的重要作用[J]. 今日畜牧兽医 2019(01)
- [15].别太迷信益生菌[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1)
- [16].益生菌在老年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 职业与健康 2019(07)
- [17].益生菌制剂 常吃要不得[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3)
- [18].益生菌功效及隐患[J]. 科学 2019(03)
- [19].益生菌在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2)
- [20].酸乳菌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我国亟待解除益生菌“物种危机”[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03)
- [21].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和趋势[J]. 生物产业技术 2019(03)
- [22].益生菌产品全球研发趋势概述[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25)
- [23].明确益生菌产品定义,建立行业统一框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25)
- [24].益生菌不是万能药[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10)
- [25].益生菌产品乱象[J]. 知识经济 2019(29)
- [26].益生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01)
- [27].益生菌健康宣称的调研分析[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01)
- [28].益生菌产业竞争态势分析研究[J]. 竞争情报 2018(02)
- [29].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J]. 轻工科技 2018(05)
- [30].益生菌牵手益生元,迎接大健康时代[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16)
标签:功能性益生菌论文; 生物学特性论文; 荧光标记论文; 体液免疫论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