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张亚锋权隆芳(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口服美沙拉嗪配合全身支持治疗;治疗组33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再配合自拟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0.9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中药灌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原因不明的直肠和远端结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为特点疾病。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属中医“久痢”、“泄泻”、“肠辟”范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目前中医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治疗手段因人而异,以中药内服与灌肠、栓剂、针灸等相结合,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科室也通过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UC,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本科室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3例溃疡性结肠炎(排除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7~78岁,平均(33.8±6.7)岁;病程3个月至14月不等,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58例、里急后重51例、粘液脓血便5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1.2诊断标准
参照《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制定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3]属于湿热内蕴、脾肾阳虚型。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腹胀、里急后重等表现,以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为共同特点。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全身支持治疗,口服美沙拉嗪0.5~1.0g,每日3次,病情稳定后剂量递减,每周减少0.25g,直到最后0.25g/tid作为维持量。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保留灌肠中药方组成为:地榆、蒲公英、白头翁、败酱草各20g,薏苡仁15g,黄柏15g,枳壳12g,木香12g,大青叶12g,枯矾8g。上方水煎取汁200mL,倒人输液分装袋中自然冷却至36~38℃。保留灌肠方法:灌肠前嘱患者排尽大便,治疗体位为侧卧位,臀部垫高呈15°,灌肠袋软管插入肛管15~20cm。缓慢将上述准备好的汤药滴入肠内,保留2~3h,每日2次,14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实际的临床情况加减药物的剂量。
2.2疗效观察方法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治疗2周后肠镜检查显示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记录结肠镜检查结果,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完成预定疗程后,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治愈1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2例恶心、呕吐不能耐受单纯美沙拉嗪治疗而退出研究的。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3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状况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有8例无改善。所有63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及心、肝和肾等功能检查均无异常。见表1,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4讨论
目前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粘膜与粘膜下的慢性炎症,多数呈慢性反复发作,长期的炎症损害导致局部并发症与全身性损害,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现今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的治疗仍采用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药物综合治疗方式[5,6],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氨基水杨酸类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对症支持治疗,但临床疗效不是很满意,多有复发,同时不良反应也多。现多项研究发现我国传统中医联合现代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快速发挥消肿、抗炎、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的是自拟方剂保留灌肠联合对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到90.91%。该观察方剂中的地榆具有凉血止血、除下焦湿热毒邪、解毒敛疮、促进溃疡愈合之功效,患者粘液血便情况较重可改为地榆炭加强止血;白头翁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解毒,同时还具有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败酱草归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四川地区气候潮湿,患者临床辨证多属于湿热内蕴、脾肾阳虚型,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枳壳、木香行气止痛,调中,针对里急后重;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枯矾燥湿,止泻,止血;直接给予中药直肠滴入,药液直接作用患病部位,同时辅以口服中药与西药,改善全身症状,从不同层面发挥抗炎、调解免疫、清热解毒、止痛止血、消肿生肌、收敛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本科室自拟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起效快,明显改善症状,操作既简单又经济,从目前来说该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平富,刘守志.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5—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胃肠病学,2001,6(1):56—5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7.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5.
[5]唐瑗,李天荣.120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1):66.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