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

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

论文题目: 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汪洁

导师: 解洪祥

关键词: 七月派,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胡风,现实主义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潜在要求,正是它这种对于新生历史内容的主动承担,使其在审美表现方面获得了崭新的品质,这就是富于阳刚之气,对底层生活充满热情的关注,因而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形态。但因此而产生的与革命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获得了截然相反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的共和国文学史将其置于惟一合法的地位,并以此排斥了其它范式的文学创造。而作为对这种文学史叙事的矫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革命文学又被列入清算的队列,否定革命文学一时成为一种“学术时尚”,革命文学中是否还有值得继承的文化传统被忽视。 本文认为这种整体上的肯定与否定都不是学理的立场,都没有走出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本文试图以七月派——这一同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既紧密联系又有所疏离的革命文学中的“异端”者——为视角,将其置于20世纪文学史的整体架构中,尊重其在特殊年代对历史的选择及因此而体现出的个性价值,力争对其得失作出学理性的梳理。因此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七月派专论,而是透过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既联系又疏离的立场,及革命文学对其内部这群“异端”者的拒斥来探讨中国革命文学的价值意义及教训。与此同时,力争立体地展示七月派这一丰富、复杂的创作群体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他们的理论与创作对革命文学过于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忽视文学自身的审美特性的缺陷在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抑制作用。在与主流革命文学的对立冲突中,共同丰富了革命文学的内涵。 本文共分四章: 由于本文是探讨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因此对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的梳理是必要的。本文的第一章便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五四”文学革命中已经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只是当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由于救亡的时代需求,“五四”倡导的个性解放中已经包含了集体主义的目标,这使得后来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得以顺利进行。而在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化过程中,革命文学对文学革命的态度几度发生变化,说明革命文学所要达到的“全新”并非他们想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

第一章 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的流变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内在发展脉络

第二节 革命文学发展的两大阶段

第二章 七月派综论

第一节 七月派的生成

第二节 七月派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章 七月派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两大命题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两大体系的形成与对峙

第四节 七月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的贡献

第四章 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创作实绩

第一节 抒写时代激情的七月派诗歌创作

第二节 与理论紧密相联的七月派小说创作

第三节 七月派创作的双重超越—以路翎的小说为例

结论 七月派的文学史意义

附录: 新时期以来七月派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七月派小说论[D]. 邓俊庆.山东师范大学2007
  • [2].论七月派小说创作[D]. 叶启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相关论文

  •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D]. 王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 [2].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 刘海波.复旦大学2003
  • [3].诗心与现实的强力结合——七月诗派研究[D]. 钱志富.苏州大学2002
  • [4].“群”与“己”的嬗变[D]. 田广文.山东大学2005
  • [5].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 李永东.山东大学2005
  • [6].在文学与抗战之间[D]. 张玲丽.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