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诉交易之契约观研究——兼论我国刑事控辩协商程序之建构

辩诉交易之契约观研究——兼论我国刑事控辩协商程序之建构

论文题目: 辩诉交易之契约观研究——兼论我国刑事控辩协商程序之建构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法律

作者: 包志乾

导师: 杨可中

关键词: 辩诉交易,契约观,制度设计

文献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辩诉交易是美国刑事诉讼中颇有特色的制度,其根植于当事人主义和正当程序的理念中,实施于检察官充分裁量权条件下,符合当事人渴望尽早解决纠纷的心理,顺应对犯罪嫌疑人作出迅速处理的国际大趋势,有其合理的内核,被许多国家采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有体现,只不过其制度化要素不足。从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及发展动因来看,它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一种与多元社会相契合的观念,这也是该制度在现今美国茁壮成长、并波及很多国家的根本原因。虽然我国法律文化传统与西方不同,法治环境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且新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建设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与西方国家完备的诉讼法制相比较,我国刑事诉讼中许多规定显得过于抽象和原则,制度的构造上也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明显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法系之间加速融合,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我国借鉴辩诉交易制度,建构中国刑事诉讼协商程序有了其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辩诉交易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明确其价值目标,在充分借鉴国外辩诉交易制度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最终提出构建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构想,并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全文除导言外,共分为三个部分。导言: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辩诉交易制度的关注,提出问题。第一章首先了介绍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基本特征;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美国和意大利辩诉交易的异同,为我国借鉴意大利式辩诉交易提供经验。本章的重点分析该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观基础、高度发达的契约观基础、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的制度基础以及沉默权和证据开示制度等共生基础。同时本章也对该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研究,为我们对该制度的了解提供了较全方位的视角。第二章通过对辩诉交易制度本身所蕴含的契约观念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是体现主要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其次是促使控辩双方进行交易动力的互利,以及合意与互利的保障机制。揭示契约观念不仅是辩诉交易制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辩诉交易制度本身也包含着契约观方方面面的内容。本章同时也对契约观在辩诉交易中发挥的独特司法功能进行了阐述:有利于诉讼纠纷的解决,增强司法的确定性,回应现代刑法精神及贯彻人权观念和民主精神。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建构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制度设计。首先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建构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提高诉讼效率、实现相对公正、落实刑事政策、维护被害人权益;其次是论述了我国建构辩诉交易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公正价值的再认识,审判模式:对抗制诉讼结构的逐步引入,实践基础:辩诉交易制度的有益尝试,国外经验:“意大利式辩诉交易“的支撑;再次是对现阶段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存在的障碍进行了理性分析:最后是对我国建构辩诉交易制度进行合理设计。在这部分里,本文对建构我国辩诉交易制度所需的案件的适用范围、确立包括刑事被害人在内的四方一致同意规则、确立协商内容、确立法官的司法审查程序及不正当交易的救济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对案件的适用范围,本文在对安徽省池州市近年来刑事发案情况进行实证考察后,提出可将范围设定在“最低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案件”。最后,本文还对确立和完善与辩诉交易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述。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辩诉交易制度概述

一、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辩诉交易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 美国的辩诉交易规则

(二) 意大利辩诉交易规定

三、辩诉交易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实用主义哲学观基础

(二) 高度发达的契约观基础

(三) 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的制度基础

(四) 沉默权和证据开示制度等共生基础

四、辩诉交易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辩诉交易契约观分析及以此观念为核心的辩诉交易的司法功能

一、辩诉交易契约观念分析

(一) 合意

(二) 互利

(三) 合意与互利的保障机制

二、司法功能

(一) 有利于诉讼纠纷的解决

(二) 增强了司法的确定性

(三) 回应了现代刑法精神

(四) 有利于刑事诉讼中贯彻人权观念和民主精神

第三章 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建构

一、创建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使司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二) 有利于实现相对的公正,体现处理案件双赢的现实主义态度

(三) 有利于落实“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提高司法的诚信度

(四) 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权益,使被害人及时获得赔偿

二、创建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

(一) 理论基础:公正价值的再认识

(二) 审判模式:对抗制诉讼结构逐步引入

(三) 实践基础:辩诉交易制度的有益尝试

(四) 国外经验:“意大利式辩诉交易”的支撑

三、现阶段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障碍及释疑

(一) 基本障碍

(二) 障碍释疑

四、构建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若干设想

(一) 确立辩诉交易的程序设计

(二) 确立与辩诉交易相关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10-26

参考文献

  • [1].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辩诉交易制度的借鉴[D]. 张妍.安徽大学2011
  • [2].辩诉交易制度中国化研究[D]. 董策文.大连海事大学2012
  • [3].试论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建构[D]. 万春华.西南政法大学2010
  • [4].辩诉交易制度研究[D]. 胡颢.太原科技大学2009
  • [5].论辩诉交易制度[D]. 王丹.湘潭大学2007
  • [6].论刑事诉讼中的辩诉交易制度[D]. 石磊.湘潭大学2006
  • [7].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构建研究[D]. 孙政.华中师范大学2018
  • [8].认罪认罚从宽视野下辩诉交易制度的构建[D]. 潘晶莹.湖南大学2017
  • [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D]. 刘铭扬.北方工业大学2018
  • [10].论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 张晨阳.兰州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辩诉交易制度理论探讨及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构建[D]. 刘巍.苏州大学2006
  • [2].辩诉交易述评[D]. 李元端.中国政法大学2007
  • [3].辩诉交易的博弈分析[D]. 朱传生.四川大学2006
  • [4].辩诉交易制度引入我国的立法思考[D]. 孙媛媛.江西财经大学2006
  • [5].刑事辩诉交易制度研究[D]. 廖会洪.厦门大学2006
  • [6].辩诉交易制度研究[D]. 张昱东.吉林大学2007
  • [7].辩诉交易在中国的适用研究[D]. 夏晓敏.吉林大学2007
  • [8].辩诉交易制度研究[D]. 郭四平.南京师范大学2007
  • [9].美国辩诉交易述评[D]. 王伟.中国政法大学2006
  • [10].辩诉交易本土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D]. 赵莉.中国政法大学2006

标签:;  ;  ;  

辩诉交易之契约观研究——兼论我国刑事控辩协商程序之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