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 IGF-1R)是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很多肿瘤细胞中,都存在IGF-1R的过度表达。IGF-1R是由位于胞外的α亚基和位于胞内的β亚基构成,两亚基以二硫键连接。其中α亚基负责与胞外配体结合,β亚基含有激酶催化结构域和多个磷酸化位点。当配体结合或因过度表达而导致受体活化时,β亚基胞内多个位点发生磷酸化,从而募集下游含有PTB结构域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2, IRS-1/2)等接头分子,进而激活下游MAPK和PI-3K等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加速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作为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帮凶”,与IGF-1R具有同样的胞内接头分子,介导相同的细胞信号通路,引起类似的细胞效应。因此,IGF-IR和InsR是抗肿瘤治疗的理想靶位。泛素化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是细胞内蛋白质负向调节的主要方式。泛素化反应过程是在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的协同作用下,使被降解的蛋白发生泛素化,进而在蛋白酶体或溶酶体中降解。其中E3是蛋白质降解的关键连接蛋白,它能够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底物,并将泛素转移至底物。本研究中利用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的CHIP的U-box结构域和Cbl的RING结构域行使降解功能,下调靶蛋白IGF-IR和InsR的水平,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通过重组PCR,将IRS-1蛋白中能够与磷酸化的IGF-IR和InsR结合的PTB结构域(Phosphotyrosine Binding domain)的基因与CHIP的U-box结构域基因或者Cbl的RING结构域基因进行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FLAG-CMV4,构建重组泛素连接酶。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检测了重组泛素连接酶在几种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和对靶蛋白的降解作用。研究的第三部分,着重考察了重组泛素连接酶对HeLa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实验一:设计引物,利用普通PCR分别扩增IRS-1的PTB结构域基因、CHIP的U-box结构域基因和Cbl的RING结构域基因,PTB的下游引物与U-box、RING的上游引物设计了几个连续的反向互补序列,利用重组PCR可将PTB与U-box、PTB与RING进行基因融合,获得的产物分别命名为PTB-U-box和PTB-RING。将融合基因产物进行EcoR I、EcoR V双酶切处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FLAG-CMV4。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后,将重组质粒命名为pFLAG-CMV4-PTB-U-box和pFLAG-CMV4-PTB-RING,以及功能结构域缺失的pFLAG-CMV4-PTB。实验二:将构建成功的重组泛素连接酶转染几种IGF-IR和Ins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系,包括SK-Br-3、HepG2、HHCC以及HeLa,设立pFLAG-CMV4-PTB- U-box和pFLAG-CMV4-PTB-RING为实验组,功能结构域缺失的pFLAG-CMV4-PTB和空载体pFLAG-CMV4为阴性对照,检测重组泛素连接酶在其中的表达,以及对靶蛋白水平的下调情况,结果显示两种重组泛素连接酶均能促使靶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设计引物,进行Real-time PCR实验,检测重组泛素连接酶的导入,对靶蛋白的mRNA水平是否造成影响,以确定靶蛋白丰度的降低是在翻译后水平产生的。实验三:随后选取了降解效果最明显的HeLa细胞进行细胞学实验,设立pFLAG-CMV4-PTB-U-box和pFLAG-CMV4-PTB-RING为实验组,pFLAG-CMV4 -PTB、和pFLAG-CMV4为阴性对照,MTT比色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重组泛素连接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重组泛素连接酶能够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侵袭能力。综上所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存在RTK的异常活化和过度表达,靶向降解这些分子是行之有效的抑制肿瘤的方法。IGF-1R和InsR都是RTK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它们的下调能够抑制肿瘤的发展,所以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理想靶位。泛素化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经典的泛素化修饰介导蛋白质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使被修饰的底物蛋白发生降解。利用能够特异结合IGF-1R和InsR的接头分子的受体结合域实现重组泛素连接酶的靶向性,E3泛素连接酶的催化域实现功能性,从而达到对IGF-1R和InsR的靶向降解的目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素化修饰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0)
- [2].组蛋白的类泛素化修饰与发育调控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35)
- [3].吕东平研究组在细菌中实现植物泛素化途径的重建[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15)
- [4].去泛素化酶研究进展[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6(03)
- [5].病毒编码的泛素化酶与去泛素化酶的研究进展[J]. 畜牧与兽医 2012(S1)
- [6].快速高效检测植物体内蛋白泛素化修饰研究方法[J]. 植物学报 2019(06)
- [7].泛素化核小体复合物的结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 2020(04)
- [8].泛素化途径在奶牛乳脂生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J]. 遗传 2020(06)
- [9].小鼠蛋白质泛素化位点的预测及分析[J]. 中国科技论文 2017(06)
- [10].泛素化修饰调控脱落酸介导的信号途径[J]. 遗传 2017(08)
- [11].植物去泛素化酶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08)
- [12].去泛素化酶与肿瘤[J]. 激光生物学报 2014(04)
- [13].去泛素化酶与基因表达调控[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4(02)
- [14].USP10通过去泛素化P53调控P53的定位和稳定性[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0(03)
- [15].植物蛋白的体外泛素化检测方法[J]. 植物学报 2019(06)
- [16].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肿瘤的研究进展[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1)
- [17].线性泛素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 2019(04)
- [18].泛素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08)
- [19].去泛素化酶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的研究进展[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02)
- [20].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J]. 遗传 2013(01)
- [21].去泛素化酶的研究及其进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8(06)
- [22].泛素链修饰类型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8(04)
- [23].泛素化介导的非蛋白质降解功能[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2(07)
- [24].去泛素化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J]. 癌变·畸变·突变 2015(06)
- [25].蛋白质泛素化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4(02)
- [26].蛋白质组学在去泛素化酶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工程学报 2014(09)
- [27].去泛素化酶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实践 2018(02)
- [28].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及其参与调节生物进程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 2018(16)
- [29].USP2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06)
- [30].组蛋白去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关系[J]. 华西医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