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和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国务院相继批复9个区域发展规划,布局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基本形成中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西省重要的经济区域,其经济发展不仅是关系到江西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实现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关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顺应了党中央贯彻的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崭新理念和重大战略方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12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至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目前较为关注的区域之一。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38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应用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及主成分分析、GIS、空间统计学等技术方法,对1998-2008年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1998-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劳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区域差异明显,南昌市区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但带动作用不明显;(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分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为负且趋近于0,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依赖关系不明显;(3)根据区域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及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整个区域发展类型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集聚发展型、极核发展型、均衡发展型、边缘发展型;(4)运用锡尔系数及其分解的方法发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有逐渐缩小的态势,呈现出经济发展趋同的现象,湖西地区内部差异对经济发展总体差异起主导作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差异、投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及政府政策的倾斜等;(5)基于目前该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及发展特征,认为培育不同等级增长极、优化沿线经济发展及构建圈层网络发展模式是该区域未来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立题意义
  • 1.2 相关概念辨析
  • 1.2.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1.2.2 区域与区域经济差异
  •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1.3.1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及进展
  • 1.3.2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
  • 2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 2.1 区域概况
  • 2.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2.2.1 研究目标
  • 2.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2.3.3 技术路线
  • 2.4 测度指标、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
  • 2.4.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指标
  • 2.4.2 测度方法的选取
  • 2.4.3 数据来源
  •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序特征
  • 3.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
  • 3.1.1 经济增长速度
  • 3.1.2 经济结构
  • 3.1.3 劳动效率
  • 3.2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实力测度
  • 3.2.1 测算方法
  • 3.2.2 测算结果
  • 3.3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空间格局的演变
  • 3.3.1 南昌市区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其带动作用有待提高
  • 3.3.2 九江市区、新余市区为区域的次级增长极,极化作用明显
  • 3.3.3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总体呈现向西南部集中的趋势
  •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空间关联模式
  • 4.1 研究理论及模型
  • 4.1.1 全局自相关
  • 4.1.2 局部自相关
  • 4.2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及分析
  • 4.3 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及分析
  • 4.4 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模式
  • 4.4.1 经济发展空间依赖关系变化特征
  • 4.4.2 经济发展类型时空格局变化
  •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多指标测度
  • 5.1 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差异
  • 5.2 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差异的构成
  • 5.3 湖西、湖东内部差异
  • 5.3.1 湖西地区内部差异
  • 5.3.2 湖东地区内部差异
  •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构想
  • 6.1 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1 自然环境差异
  • 6.1.2 投资不平衡
  • 6.1.3 城乡二元结构
  • 6.1.4 政策倾向的区域差异
  • 6.2 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
  • 6.2.1 培育不同等级的增长极
  • 6.2.2 基于“井”字形构架,深化沿线经济发展
  • 6.2.3 构建圈层网络发展模式
  • 7 结语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会寻安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J]. 苏区研究 2019(06)
    • [2].中国五大湖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5)
    • [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特征分析[J]. 城市学刊 2020(03)
    • [4].中国生态经济区带来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吗[J]. 财经科学 2018(02)
    • [5].常德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内外经验借鉴[J]. 学理论 2017(01)
    • [6].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探论[J]. 武陵学刊 2017(03)
    • [7].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路径研究[J]. 武陵学刊 2017(03)
    • [8].浅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 才智 2017(16)
    • [9].城市化进程中推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性[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09)
    • [10].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江淮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J]. 现代测绘 2020(02)
    • [11].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思路论[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6(11)
    • [12].试论建设福建水稻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J]. 福建稻麦科技 2016(04)
    • [13].湖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发展成果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5)
    • [14].聚焦江淮生态经济区[J]. 群众 2017(18)
    • [15].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思考[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 [16].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22)
    • [17].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优化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23)
    • [18].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以张家口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19].关于积极推动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
    • [20].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3)
    • [21].略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J]. 理论学刊 2011(04)
    • [22].首都生态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及建设机理[J]. 经济地理 2010(07)
    • [23].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03)
    • [24].洞庭湖区地方高校服务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J]. 武陵学刊 2020(03)
    • [25].创新观念培养人才服务潘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J]. 现代交际 2015(12)
    • [26].西部:八百里“旱海”变“瀚海”——代表热议西部生态经济区[J]. 吉林人大 2016(02)
    • [2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飞地经济”发展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10)
    • [2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 对外经贸 2013(03)
    • [29].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建议[J]. 武陵学刊 2012(01)
    • [3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升[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标签:;  ;  ;  ;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