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HLA等位基因及单倍型与汉族人斑秃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作者: 肖风丽
导师: 张学军,杨森
关键词: 斑秃,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病例对照研究
文献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 斑秃(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局限性非瘢痕性炎症性斑片状脱发,无自觉症状,可自行缓解和复发,可发生于全身任何毛发生长部位,大部分病例为局限性斑片状脱发,严重的可发展为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称为全秃(alopecia totalis,AT),全身毛发均脱落称为普秃(alopecia universalis,AU)。本病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大约为0.1%-0.2%,约占皮肤科门诊初诊患者的2%。斑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斑秃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HLA复合体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其基因功能多与免疫反应有关。研究发现HLA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了解HLA与斑秃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研究小组对斑秃小鼠动物模型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后,发现1号易感区域(Allal)包含小鼠H2复合体区域,和人的HLA区域相对应。国外通过对人类斑秃散发和家系患者的研究发现,某些HLA-Ⅰ,Ⅱ,Ⅲ类基因与斑秃及不同的表型间有相关性,而且在不同的种族和地区人群中存在着差异。目前有关HLA单倍型与斑秃的相关性报道较少,尚无中国汉族人斑秃与HLA相关性的报道。 目的 探讨HLA-A,B,C,DQA1,DQB1等位基因及其单倍型与汉族人斑秃及不同临床表型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持续时间、脱发程度、复发及家族史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192名患者和252名
论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收集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4 基因组DNA提取
2.5 等位基因的引物合成
2.6 等位基因扩增
2.7 PCR产物的检测
2.8 结果判断和质量控制
2.9 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HLA-Ⅰ类等位基因结果
3.1.1 HLA-Ⅰ类等位基因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1.2 HLA-Ⅰ类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分层分析
3.2 HLA-DQA1,DQB1等位基因结果
3.2.1 HLA-DQA1,DQB1等位基因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2.2 HLA-DQA1,DQB1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分层分析
3.3 HLA-A,B,C,DQA1,DQB1等位基因位点的单倍型结果
3.3.1 HLA-A,B,C,DQA1,DQB1等位基因位点单倍型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3.3.2 HLA-A,B,C,DQA1,DQB1等位基因位点的单倍型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分层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1 本人简历
2 在学期间发表和接受论文
3 在学期间承担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4 在学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综述1 斑秃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综述2 斑秃遗传学研究进展
发表SCI论文
论文1 Association of HLA-DQA1 and DQB1 alleles with alolpecia areata in Chinese Hans
论文2 Association of HLA class Ⅰ alleles with Aloplecia Areatain Chinese Hans.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发布时间: 2006-10-30
相关论文
- [1].中药益发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型斑秃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D]. 陈修漾.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2].黑素皮质素受体-2在斑秃组织中表达异常及其可能机制的探讨[D]. 郭红卫.第三军医大学2010
- [3].斑秃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 曾庆烜.湖南中医学院2003
- [4].人毛乳头细胞生长相关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D]. 罗洋.第三军医大学2004
- [5].斑秃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状况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D]. 朱培成.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6].HLA-DQA1、DQB1、DRB1基因多态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关系[D]. 喻荣彬(YU Rong-Bin).南京医科大学2006
- [7].1型糖尿病胰岛自身抗体与HLA-DQ基因型的关系[D]. 王建平.中南大学2006
- [8].利用C3H/HeJ小鼠斑秃模型鉴定斑秃的候选基因及其分子信号通路并寻找斑秃药物治疗的分子靶向[D]. 孙晶.吉林大学2007
- [9].六种常见皮肤病(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瘢痕疙瘩、花斑癣、雀斑)的遗传流行病学比较性研究[D]. 杨森.安徽医科大学2007
- [10].HLA多态性分析、新等位基因鉴定及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D]. 缪扣荣.南京医科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