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低渗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以新场气田蓬二气藏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作者: 刘正中
导师: 王允诚
关键词: 新场气田,低渗气藏,精细描述,地震反演,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剩余气分布
文献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该气田是由浅、中、深层多个气藏纵向上叠置而成的大型远源碎屑岩气田,气藏类型多,储层分布复杂,开采难度很大。蓬二气藏(JP2)是新场气田的主力气藏之一,发现于1992年。该气藏是由5个气层纵向叠置而成的浅层中型整装气藏,埋深900-1200m,平均孔隙度11.83%,平均有效渗透率为0.28×10-3平方微米,属于低渗透砂岩气藏。气藏目前已处于低压低产的递减阶段。 开展蓬二气藏的精细描述是研究剩余气分布规律的地质基础。研究中采用了一套以地震精细标定和多井约束的地震反演技术,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的地层构造及含气砂体顶面构造的研究,以及进行了沉积相、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气藏生产动态等综合地质研究,对蓬二气藏的地质特征和生产动态进行了精细的描述。 在气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以三维地震的振幅属性数据体为软条件,进行了储层地质建模。采用容积法进行储量复算,并将储量划分为优质储量、一般储量和难动用储量三种级别,分小层编制了三类储量的平面展布图。 在地质建模和储量复算的基础上,采用了斯仑贝谢公司的Eclipse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使用三维气水两相黑油模型对蓬二气藏5个小层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气井历史拟合的拟合率为88.5%,达到了很高的精度。在气藏中采用气层压力和储量丰度来表征剩余气储量的分布。 研究认为:蓬二气藏剩余储量的分布有三种型式,即:开发井网未控制型、动用不彻底型和正动用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气储量,可以采用如加密井网和大型压裂等措施来提高剩余储量的动用程度。 在整个研究中首次应用了地震精细标定和多井约束地震地层反演技术、三维地震振幅属性数据体地质建模技术、以及气水三维两相黑油模型进行的数值模拟等三种现代高新技术,用于研究低渗砂岩气藏的剩余气分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美国圣胡安盆地低渗气藏开发的启示
0.4 研究内容和技术思路
0.5 研究取得的进展
第1章 新场气田蓬二气藏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区域地质背景
1.2 勘探简况
1.3 地质特征
1.3.1 构造及断裂特征
1.3.2 地层简况
1.3.3 沉积相及沉积微相
1.3.4 含气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1.3.5 储层岩性和粘土矿物
1.3.6 物性特征及裂缝发育情况
1.4 开发简况
第2章 蓬二气藏精细描述
2.1 蓬莱镇气藏的构造描述
2.1.1 三维地震实施概况
2.1.2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综合研究
2.1.3 构造及断裂特征
2.2 蓬莱镇气藏的沉积特征
2.2.1 地层划分及对比
2.2.2 沉积相标志
2.2.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2.2.4 沉积相和平面展布
2.2.5 沉积相模式
2.2.6 蓬莱镇组含气砂体分布预测
2.3 成岩作用研究
2.3.1 成岩环境及成岩序列
2.3.2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相
2.4 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
2.4.1 孔隙类型及结构
2.4.2 储集物性
2.4.3 储层非均质性
2.4.4 储层分类及评价
2.5 气藏动态特征
2.5.1 地层压力
2.5.2 气藏温度
2.5.3 流体性质及分布
2.5.4 渗流特征
2.5.5 气藏生产特征
2.5.6 气藏驱动及气藏类型
2.5.7 气藏地质模型
第3章 储层地质建模及储量核算
3.1 储层地质建模
3.1.1 基础数据的准备
3.1.2 数据资料的再编辑和修正
3.1.3 模型网格的确定及气藏构造模型
3.1.4 储层属性三维模型
3.1.5 模型网格粗化及输出
3.2 储量核算
3.2.1 储量参数的确定
3.2.2 储量核算结果
3.3 储量分类计算
3.3.1 难动用储量的概念及内涵
3.3.2 储量分类标准
3.3.3 储量分类计算结果
3.3.4 难动用储量的分布特征
3.4 可采储量计算
3.4.1 数学模型法(对数正态模型)
3.4.2 罗杰斯蒂函数法
3.4.3 各气层叠加法
3.4.4 产量累计法
第4章 剩余储量研究及开发潜力分析
4.1 气藏数值模拟
4.1.1 数值模型的选择
4.1.2 初始静态参数场的建立
4.1.3 气藏生产动态参数
4.1.4 储量拟合
4.1.5 动态拟合
4.2 剩余储量分布
4.2.1 气藏采收率
4.2.2 储量动用状况分析
4.2.3 气藏目前地层压力
4.2.4 气藏剩余储量分布
4.3 开发潜力分析
4.3.1 JP_2~1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
4.3.2 JP_2~2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
4.3.3 JP_2~3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
4.3.4 JP_2~4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
4.3.5 JP_2~5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9-09
参考文献
- [1].开发早期岩性气藏动态描述[D]. 杨宇.成都理工大学2004
- [2].高含硫气藏硫微粒运移沉积数值模拟研究[D]. 张勇.西南石油大学2006
- [3].碳酸盐岩缝洞底水气藏渗流特征与开发技术对策研究[D]. 方建龙.西南石油大学2016
- [4].东方X气田异常高压气藏压力敏感性研究[D]. 马勇新.中国地质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