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国际关系
作者: 叶蓁蓁
导师: 周启朋
关键词: 能源合作,能源安全,石油价格,合作模式,能源战略
文献来源: 外交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能源安全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谋求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要以和平手段、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能源问题,包括:与其它石油消费大国合作、与石油出口国合作、与跨国石油公司合作以及参与国际多边能源合作组织等。国际能源合作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消费大国之间、消费大国与生产大国之间合作的动因与存在的阻力是什么?在两种因素并存的情况下,国家间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国家间能源合作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和值得总结的教训,形成了哪些典型模式? 能源安全包括三个方面:供应充足、运输通畅、价格稳定。在今后三四十年内,世界石油储量和生产能力是充足的,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即使个别产油国的生产中断,其造成的供应短缺也会迅速被其他产油国增加的产量所弥补;大多数石油运输线路是通畅的、安全的,在全球能源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如果个别运输线路中断,有可能导致少数区域的石油供应出现短期不足,但灵活的世界市场可以通过其他线路为之供应石油。尽管供应的短期不足和运输线路的暂时关闭,都不会造成一个国家石油供应严重的持续短缺,但这两个问题都会引起油价大幅上涨,从而给许多国家造成损失。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是油价问题。 当代国际石油价格具有高度市场化、政治化、全球化、投机化的形成机制,与石油生产、消费、运输有关的各类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因素都会在国际油价上得到反应,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国际油价供需方程”,将决定油价的供需因素分为四个方面:长期供应、长期需求、即时供应和即时需求。在油价的形成过程中,长期供应和长期需求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国际油价的市场基础,主要受到经济因素和市场力量的影响;而即时供应和即时需求则左右油价的短期波动幅度,主要受政治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运用国际油价供需方程,本研究分析了1973年以来四次油价暴涨的原因和西方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国际能源合作经验。与国家间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一样,国际能源合作有其动因和阻力,通过发现和确认国家间共同利益目标的方式,将有助于调动合作动因,启动国家间合作。然后,通过共享信息、共同行动的方式深化国际合作。在成熟的国际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制度有助于合作的稳定化。本研究结合历史经验分析了共同目标模式、共享信息模式、共同行动模式、国际制度模式和双边相互依赖模式等各种类型的国际合作,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及其意义
第二节 西方国家对能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对中国能源问题的看法
第三节 国内学术界对能源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分析框架
第二章 国际能源合作的一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国际能源合作的基本概念
能源安全
国际能源合作
石油对于产油国和消费国的不同意义
第二节 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
石油价格是高度市场化的
石油价格是高度政治化的
石油价格是高度全球化的
石油价格是高度投机化的
第三节 国际油价的供需方程
国际油价的供需方程
引起油价波动的因素分析
供需方程决定油价的短期水平和长期趋势
第四节 国际合作的动因、阻力和途径
国际合作的主要动因、两个阻力和实现途径
国际结构与国际合作:均势合作与霸权合作
相互依赖与国际能源合作
国际制度与国际能源合作
国际管理战略与国际能源合作
小结
第三章 国际能源合作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第一次石油危机与国际能源合作
石油危机产生的背景
西方主要国家的反应
石油消费国的两种合作模式与国际能源机构的成立
石油危机对西方国家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第二次石油危机与国际能源合作
石油危机产生的背景和西方主要国家在前期的混乱
西方国家在石油危机后期的合作
对国际能源多边合作有效性的检验
日本与产油国的双边合作及其效果检验
第三节 海湾战争前后的国际能源合作
全面国际能源合作的实现
国际能源机构应急机制的启动
产油国采取合作性行动
实现成功合作的因素
第四节 如何看待伊拉克战争以来的高油价
第五节 对四次油价暴涨与国际能源合作的经验总结
第四章 国际能源合作模式探讨
第一节 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
共同目标模式
共享信息模式
共同行动模式
双边相互依赖模式
第二节 制度化的国际能源多边合作模式案例分析
主要目的和信息系统
最低保护价
研究与开发
共同能源战略
战略石油储备和紧急石油分享计划
工EA的几个缺陷和改进方向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国际能源合作机遇与中国能源供需状况
第二节 参与国际能源多边合作机制
第三节 推动亚太区域能源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
结语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对外依赖性”和“战略自主性”: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探析[D]. 张姣.外交学院2016
- [2].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D]. 郭晓立.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