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矿区煤矸石山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

阜新矿区煤矸石山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阜新矿区自然植被恢复条件下的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测定,从土壤理化性状、水文特性、小气候特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不同坡向、不同排矸年限矸石山生境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首次对煤矸石山生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煤矸石山整治利用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矸石山复垦实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物理性质演变。煤矸石山土壤剖面具有明显的三个发生层次:即风化表层、弱风化亚表层和未风化矸石层,层次间过渡明显。排矸年限越长,风化层厚度越大。矸石风化物随排矸年限的增加呈逐渐细化的过程。其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排矸年限的增加呈同步增长的态势,非毛管孔隙度则相反,表明土壤结构趋于改善。由于阴、阳坡水分条件的差异,并由此造成了矸石风化成土进程的差异,使得阳坡的水分和孔隙度参数明显低于阴坡。土壤容重随着排矸年限的增加而减小,排矸同期的阳坡由于风化滞后,其土壤容重大于阴坡。土壤入渗率随入渗时间的变化符合i = at-b的乘幂形式,而土壤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的变化符合I = a + bt + ct2的多项式。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随排矸年限增加而减小,并且与非毛管孔隙度相关显著,表明随矸石风化程度提高,非毛管孔隙度减小,其保水保肥性能提高。(2)土壤化学性质演变。矸石山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N、速效P、速效K和电导率均随排矸年限的增加而递增。矸石山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而且由于阴坡植被较好,其含量高于排矸同期的阳坡。水解N、速效P和速效K的变化与有机质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其含量与有机质积累关系密切。总体而言,速效N和速效P含量较低,速效K含量丰富,在矸石山整治利用时需增施N、P肥。土壤pH值随排矸年限的变化表现为先下降后小幅回升的趋势,渐趋中性,更有利于植物生长。(3)小气候变化。由于坡向的作用,矸石山阳坡的气温日较差、月平均气温和地温均高于阴坡和农田,同一坡向排矸年限较短样地高于排矸年限较长的样地。而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反。生长季中当地盛行西南风和南风,使迎风面的阳坡风速大于阴坡,加剧了土壤蒸发,更加剧了阳坡空气干旱与土壤干旱局面的发展。(4)生物多样性变化。本文的试验地孙家湾矸石山上存在着不同时间序列的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煤矸石的组成特征
  • 1.2.1 煤矸石的一般组成特征
  • 1.2.1.1 煤矸石的岩石组成
  • 1.2.1.2 煤矸石的矿物组成
  • 1.2.1.3 煤矸石的化学组成
  • 1.2.1.4 发热量
  • 1.2.1.5 煤矸石活性
  • 1.2.2 阜新矿区煤矸石的组成特征
  • 1.2.2.1 岩石组成特征
  • 1.2.2.2 矿物及化学组成特征
  • 1.3 国内外煤矸石山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现状
  • 1.3.1 煤矸石风化物的理化性质及污染特性研究
  • 1.3.1.1 煤矸石风化特征及其风化物机械组成
  • 1.3.1.2 煤矸石风化物水分特性
  • 1.3.1.3 煤矸石风化物盐分状况和酸碱度
  • 1.3.1.4 煤矸石风化物养分状况
  • 1.3.1.5 煤矸石风化物中重金属的活动性
  • 1.3.1.6 煤矸石废弃地水污染研究
  • 1.3.2 植被对煤矸石风化物特性影响的研究
  • 1.3.2.1 植被对风化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 1.3.2.2 植被对风化物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1.3.2.3 植被对风化物中重金属的影响
  • 1.3.2.4 煤矸石山复垦植物种选择研究
  • 1.3.3 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研究
  • 1.3.4 煤矸石山生境质量演变评价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1.1 地质
  • 2.1.1.1 地质基础
  • 2.1.1.2 矿区地质背景
  • 2.1.2 地貌
  • 2.1.3 气候
  • 2.1.3.1 降水
  • 2.1.3.2 日照
  • 2.1.3.3 气温
  • 2.1.3.4 风
  • 2.1.3.5 农业气象灾害
  • 2.1.4 水文
  • 2.1.4.1 河流水系
  • 2.1.4.2 水文地质
  • 2.1.5 土壤
  • 2.1.5.1 褐土
  • 2.1.5.2 潮土
  • 2.1.5.3 风沙土
  • 2.1.5.4 盐渍土
  • 2.1.5.5 草甸土
  • 2.1.6 植被
  • 2.1.7 矿产资源
  •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状况
  • 2.2.1 人口与劳力
  • 2.2.2 土地利用现状
  • 2.2.3 社会经济状况
  • 2.3 试验地布设
  • 3 煤矸石山土壤物理性质演变研究
  •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1 煤矸石山剖面特征及风化程度调查
  • 3.1.2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 3.1.2.1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
  • 3.1.2.2 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
  • 3.1.2.3 土壤容重测定
  • 3.1.2.4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参数测定
  • 3.1.2.5 土壤孔隙度的计算
  • 3.1.2.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煤矸石山土壤剖面特征
  • 3.2.2 煤矸石山土壤机械组成演变
  • 3.2.2.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机械组成演变
  • 3.2.2.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机械组成演变
  • 3.2.3 煤矸石山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演变
  • 3.2.3.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演变
  • 3.2.3.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演变
  • 3.2.4 煤矸石山土壤孔隙度演变
  • 3.2.4.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孔隙度演变
  • 3.2.4.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孔隙度演变
  • 3.2.5 煤矸石山土壤容重演变
  • 3.2.5.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容重演变
  • 3.2.5.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容重演变
  • 3.3 小结
  • 4 煤矸石山土壤化学性质演变研究
  • 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1.1 取样方法
  • 4.1.2 分析内容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煤矸石山土壤有机质演变
  • 4.2.1.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有机质演变
  • 4.2.1.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有机质演变
  • 4.2.2 煤矸石山土壤速效养分演变
  • 4.2.2.1 煤矸石山土壤水解N 演变
  • 4.2.2.2 煤矸石山土壤速效P 演变
  • 4.2.2.3 煤矸石山土壤速效K 演变
  • 4.2.3 煤矸石山土壤酸碱度演变
  • 4.2.3.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酸碱度演变
  • 4.2.3.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酸碱度演变
  • 4.2.4 煤矸石山土壤电导率演变
  • 4.2.4.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电导率演变
  • 4.2.4.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电导率演变
  • 4.3 小结
  • 5 煤矸石山土壤入渗性能演变研究
  • 5.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5.1.1 野外土壤入渗观测方法
  • 5.1.2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煤矸石山阴坡土壤入渗性能演变
  • 5.2.1.1 土壤入渗速率
  • 5.2.1.2 土壤累计入渗量
  • 5.2.2 煤矸石山阳坡土壤入渗性能演变
  • 5.2.2.1 土壤入渗速率
  • 5.2.2.2 土壤累计入渗量
  • 5.3 小结
  • 6 煤矸石山生境小气候演变研究
  • 6.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6.1.1 野外观测
  • 6.1.1.1 地温观测
  • 6.1.1.2 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观测
  • 6.1.1.3 水面蒸发量观测
  • 6.1.1.4 风速观测
  • 6.1.2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煤矸石山空气温度变化
  • 6.2.1.1 煤矸石山阴坡气温变化
  • 6.2.1.2 煤矸石山阳坡气温变化
  • 6.2.2 煤矸石山空气相对湿度变化
  • 6.2.2.1 煤矸石山阴坡空气相对湿度变化
  • 6.2.2.2 煤矸石山阳坡空气相对湿度变化
  • 6.2.3 煤矸石山风速变化
  • 6.2.3.1 煤矸石山阴坡风速变化
  • 6.2.3.2 煤矸石山阳坡风速变化
  • 6.2.4 煤矸石山水面蒸发变化
  • 6.2.4.1 煤矸石山阴坡水面蒸发变化
  • 6.2.4.2 煤矸石山阳坡水面蒸发变化
  • 6.2.5 煤矸石山地温变化
  • 6.2.5.1 煤矸石山阴坡地温变化
  • 6.2.5.2 煤矸石山阳坡地温变化
  • 6.3 小结
  • 7 煤矸石山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研究
  • 7.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7.1.1 样地调查
  • 7.1.2 分析计算
  • 7.1.2.1 群落重要值
  • 7.1.2.2 α多样性指数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煤矸石山阴坡物种多样性变化
  • 7.2.1.1 阴坡不同样地植物群落组成变化
  • 7.2.1.2 阴坡不同样地草本层α多样性变化
  • 7.2.2 煤矸石山阳坡物种多样性变化
  • 7.2.2.1 阳坡不同样地植物群落组成变化
  • 7.2.2.2 阳坡不同样地草本层α多样性变化
  • 7.3 小结
  • 8 煤矸石山生境质量演变综合评价
  • 8.1 研究方法
  • 8.1.1 评价指标体系
  • 8.1.2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
  • 8.1.3 数据分析
  • 8.2 结果与分析
  • 8.3 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图版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2003-2006)
  • 致谢
  •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野外站科研样地建设的思考、探索与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1)
    • [2].基于广东省大样地不同群团抽样方案的对比分析[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04)
    • [3].秭归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第七次复查样地地类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0)
    • [4].标准样地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6(04)
    • [5].学习一生的事业[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16(09)
    • [6].何必逼人太甚[J]. 意林 2017(05)
    • [7].坐一下,就死在山头[J]. 意林(原创版) 2017(08)
    • [8].只想和你接近[J]. 美文(下半月) 2017(09)
    • [9].生态公益林监测样地的设置与调查[J]. 湖南林业科技 2020(04)
    • [10].基于大样地群团抽样的广东森林面积动态监测[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05)
    • [11].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与精度计算[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3)
    • [12].中国南方复杂地形森林样地的测量标定方法[J]. 广西科学 2017(03)
    • [13].基于全站仪和快鸟影像协同的山地样地定位与匹配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0)
    • [14].无定向森林样地观测方案设计与实现[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5].隐形样地复位的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14(03)
    • [16].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预警机制初探——以广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4)
    • [17].全站仪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测量不同形状样地的效率比较[J]. 现代园艺 2012(22)
    • [18].关于生活[J]. 建筑工人 2008(08)
    • [19].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标准化和时间归一化数据库的建立[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01)
    • [20].森林动态大样地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平台[J]. 生物多样性 2017(03)
    • [21].基于贵州省大样地调查的图斑区划判读与群团样地判读对比分析[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01)
    • [22].基于不同尺度样地的森林面积估算对比分析——以鞍山市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11)
    • [23].森林资源大样地双重抽样监测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04)
    • [24].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测定的最小样地面积[J]. 生物多样性 2013(06)
    • [25].多边形样地精度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6)
    • [26].浅议森林资源清查样地复位[J]. 山东林业科技 2012(04)
    • [27].杂交鹅掌楸不同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2)
    • [28].4个样地主要树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3)
    • [29].东北地区森林长期固定监测大样地研究综述[J]. 林业勘查设计 2015(01)
    • [30].嵌套样地资源统计估计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7)

    标签:;  ;  ;  ;  ;  

    阜新矿区煤矸石山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