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以北宋前中期诗词为研究对象,对此期诗词艺术风貌进行了新的归纳;引入了文化生态、艺术生产、风貌等概念,试图考察文化生态背景下的诗词风貌形成机制、产生条件,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宗教因素、习俗风尚、官制制度等文化生态种类对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的影响。通过较为细致的考察,总结出北宋前中期诗词的主要风貌有:从审美类型上看,北宋前中期诗词在继承前人已有审美风格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开拓。“富贵气”、“世俗化”、哲理化这三种审美类型,是北宋前中期诗词有别于前代而成为宋型文化重要特征的代表性审美类型。从中外美学的风格类型来看,“富贵气”是独立于“崇高”、“悲壮”、“秀丽”、“平淡”等传统美学风格之外的新的审美范型。这一时期,诗词借鉴和吸收了了中唐以后的诗词成就,在内容、题材、主题、表现形式等方面,向着“世俗化”迈进。研究还表明,在北宋前中期,且不说理学诗词、道佛题材诗词等特殊类型诗词具有哲理化的审美取向,就是那些创作主体为士大夫的诗词,往往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哲理化审美取向。此期诗词适应着其功能拓展的需要,完善和创造了新的诗词艺术形式。诗体突破了五代短小的体式,长篇诗作形式得到重视。以偈语诗为代表,杂言诗也开始占据了诗坛的重要位置。此外,理学诗、步虚词、礼仪诗等,都在诗歌形式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词体在此期的重要突破,是长调、中调和上下片词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词调创新得到了词人的高度重视,词体的表现力得到加强。较之前代,北宋前中期诗词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北宋前中期,诗词在用典、议论、铺陈、用虚字等表现手法上,以及诗词结构、文体交叉使用、词体与音乐的结合等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艺术风貌。除了仍然具有艺术地把握世界和直面人生,具有表情达意、反映现实等传统功能之外,北宋前中期诗词更成为了人们娱乐交际、搬演秩序、戏谑游戏、参悟哲理、炫耀才华、承载知识等的工具,可以说,诗词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担当过如此重要的功能。研究表明,此期诗词题材、内容等得到多方面的拓展,都与其功能的扩大有关。可见,北宋前中期诗词的艺术风貌是复杂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研究表明,诗词形成了如此复杂而多彩的诗词艺术风貌,是与当时的文化生态密切相关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北宋前中期文化生态,是决定此期诗词艺术风貌的重要因素,文化生态要素要求在得到实现的同时,客观上也就内在地规定了此期诗词的风貌;社会文化环境诸要素的规定性要求对诗词风貌的作用,同时就是诗词诸多功能的实现过程,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的基本要素,都以其功能的实现为前提和路径;北宋前中期诗词在内容、表现方式、风格、审美取向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程式化特征,反映了文化生态要素对诗词的制约和影响;文化生态对诗词风貌的作用,是依赖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等机制来实现的。这种需求与生产机制,是决定诗词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之一,甚至于作家的那些满足自我需要而写作的诗词,往往也是因为不同程度上满足这种需要而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风气,从而导引了此期诗词风貌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