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产业技师学院康复学科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目的:研究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Bobath技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对其术后实施Bobath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快速提高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Bobath技术;脑卒中;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obath技术主要对脑瘫患者以及偏瘫患者的肢体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以及设计对反射产生抑制,进而控制痉挛的发生。脑卒中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1],是由于急性脑循环出现障碍而导致其局部或者全面性脑功能缺损。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等特征[2]。所以,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进行一定的康复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的价值。我院对部分脑卒中患者采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份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58.12±5.89岁;脑出血22例,脑梗死12。治疗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35~71岁,平均年龄为58.35±5.76岁。脑出血23例,脑梗死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中的相关诊断以及分期标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Bobath技术治疗。方法如下:弛缓期对良肢位进行正确摆放、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家属被动活动其关节,对患者患肢肌力以及张力进行促进恢复,通过主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痉挛期则以抗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诱发分离运动为主要任务;恢复期则以诱发分离运动、进行日常生活运动等训练为主要任务,每天需进行一次康复训练,每次需进行45min,周期为28天。
1.3疗效评定标准
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8天,分别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对患者的运动功能(FMA)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定标准为:正常:100分;轻度障碍:95~99分;中度障碍:85~94分;明显障碍:50~84分;严重障碍小于50分;Barthel指数评定(MBI),评定标准为:轻度障碍:60~100分;中度障碍:40~59分;重度障碍:20~39分;完全障碍:小于19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FMA以及MBI对比[3]
经过治疗之后,2组患者的活动功能均有所康复,然而,治疗组患者的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Bobath技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了解人体正常发育过程,对其出现的异常动作进行抑制作用。Bobath技术通过抑制及利用患者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动作以及病理性反射,先控制患者的头、躯体,再由近及远的对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进行指导训练。Bobath技术能够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4],进而形成新的轴突,之后进行反复训练,可让这些新的轴突重新建立起具有正常功能的神经网络,最终完成神经功能重新组合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异位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产生抑制作用[5],最终达到预防肢体痉挛,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协助大脑接收以及传达正常的运动信息,进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加快患者的康复训练进程,让患者早日重新恢复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对其术后实施Bobath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快速提高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清,王刚,何建永等.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76-77.
[2]王翔,郑雅丹,王盛等.Bobath技术对缓解偏瘫上肢屈肌痉挛即刻效应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8):742-745.
[3]刘丽,全金玉,刘宏等.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