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将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型人工晶体与PMMA悬吊式人工晶体在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为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行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组26例和PMMA悬吊式人工晶体组23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观察比较各项指标。结果:1.视力: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7天,15天,1个月,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相比均有差异(P<0.05),悬吊晶体组高于折叠晶体组。2.眼压:术后第3天折叠晶体组和悬吊式人工晶体组分别有2例和1例眼压小于9mmHg,各有2例眼压大于2immHg,随访期间根据眼压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随访结束后折叠晶体组有1例眼压大于21mmHg。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3.角膜屈光状态:折叠晶体组患者术后7天、1月、3月与术前角膜的Sim K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悬吊晶体组术后7天、1月角膜曲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间Sim K术后7天,1个月悬吊晶体组高于折叠晶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折叠晶体组患者角膜散光度ΔSim K术后第7天高于术前(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悬吊式晶体组患者角膜散光度ΔSim K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角膜散光度ΔSim K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悬吊晶体组术后散光度大于折叠晶体组;两组患者角膜散光轴位均有向逆规性散光方向转变的趋势。4.手术时间:折叠晶体组的手术时间小于悬吊式晶体组(P<0.05)。5.泪膜稳定性:悬吊式晶体组患者术后早期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均较折叠式人工晶体组的变化明显(P<0.05)。6.眼前节炎症反应:折叠晶体组术后的眼前节炎症反应程度较悬吊式晶体组轻,且持续时间较短(P<0.05)。7.患者舒适度:悬吊式晶体组患者的异物感、干涩感、流泪较折叠晶体组重(P<0.05)。8.术后并发症:折叠晶体组出现2例(7.69%)晶体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反向瞳孔阻滞各1例(3.84%);悬吊晶体组出现晶体瞳孔夹持,术后前房积血,反向瞳孔阻滞各1例(4.34%);两组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均未观察到人工晶体缝线断裂、线结腐蚀的情况。结论:两种人工晶体的巩膜缝线固定术均能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后裸眼视力高于PMMA悬吊式晶体术后裸眼视力。折叠式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的优点。两种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的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观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32)
- [2].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05)
- [3].改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 2012(11)
- [4].四点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11)
- [5].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01)
- [6].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10(02)
- [7].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16例[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