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设计模式研究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设计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滨水区作为资源集中地带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是城市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区域。为保证滨水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滨水景观的合理开发,对滨水区景观模式多元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滨水区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用地,景观模式也有所不同,通过对不同景观模式的适宜性分析,提出因地制宜的景观开发策略,有利于营造和谐、生态、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空间。本文以长沙湘江风光带为例,通过对不同景观模式的对比研究,得出不同滨水区景观模式对城市的生态、经济、人文有不同影响,为城市滨水区景观公共空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绪论,概述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开发背景及景观模式语言研究,提出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基本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系统阐述滨水景观模式理论及其研究动态,首先通过对景观设计模式进行分析,将影响滨水景观特性的主导因子归纳为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人文历史和心理行为四个方面;其次根据其权重,得出滨水区景观主要有:生态型、商业型、文化型、休闲型和综合型五种模式。第三章,综述长沙湘江风光带开发背景,对其进行整体的适宜性评价,提出具体景观模式的划分标准和研究范围。第四章,具体分析长沙湘江风光带的不同开发地段的景观模式类型,综合研究其景观特征,提出应针对相应的景观模式,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开发手段,以达到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经济、社会人文价值的最大化。第五章,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结论和创新性成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构建多样化的开放景观空间系统
  • 1.2.2 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 1.2.3 维护城市廊道的生态平衡
  • 1.2.4 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1.1 定性分析法
  • 1.4.1.2 定量分析法
  • 1.4.1.3 综合对比分析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滨水区景观设计模式理论研究
  • 2.1. 滨水区景观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1 国外研究背景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滨水区景观设计模式分析
  • 2.2.1 滨水区景观设计模式影响因子
  • 2.2.2 滨水区景观设计模式分类标准
  • 2.2.3 滨水区景观设计模式分类
  • 第三章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设计概况
  • 3.1 研究区域景观设计现状
  • 3.1.1 湘江风光带建设背景
  • 3.1.2 湘江风光带适宜性评价
  • 3.2 研究区域分区标准
  • 3.2.1 周边土地性质
  • 3.2.2 景观属性
  • 3.2.3 湘江风光带景观模式分类
  • 3.3 研究内容
  • 3.3.1 生态型景观模式
  • 3.3.2 商业型景观模式
  • 3.3.3 文化型景观模式
  • 3.3.4 休闲型景观模式
  • 3.3.5 综合型景观模式
  • 第四章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模式分析
  • 4.1 生态型景观模式
  • 4.1.1 生态背景分析
  • 4.1.2 基地生态现状分析
  • 4.1.3 国外成功案例分析与借鉴
  • 4.1.4 长沙滨水生态型景观模式的提出
  • 4.2 商业型景观模式
  • 4.2.1 商业背景分析
  • 4.2.2 商业型滨水景观现状
  • 4.2.3 国外成功案例分析与借鉴
  • 4.2.4 商业型景观模式的提出
  • 4.3 文化型景观模式
  • 4.3.1 文化背景分析
  • 4.3.2 文化型滨水景观模式特征
  • 4.3.3 国外成功案例分析与借鉴
  • 4.3.4 文化型模式的提出
  • 4.4 休闲型景观模式
  • 4.4.1 大学城滨水休闲景观与社区休闲景观现状
  • 4.4.2 休闲景观特征
  • 4.4.3 国外成功案例分析与借鉴
  • 4.4.4 休闲型景观模式提出
  • 4.5 综合型景观模式
  • 4.5.1 五一商圈滨水景观现状分析
  • 4.5.2 综合型滨水景观特征
  • 4.5.3 国外成功案例分析与借鉴
  • 4.5.4 综合型景观模式提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内容
  • 5.1.1 滨水区景观设计的适宜性研究
  • 5.1.2 滨水区景观设计模式分类标准
  • 5.1.3 长沙湘江滨水景观适宜性综合评价
  • 5.2 主要观点
  • 5.2.1 不同滨水景观模式应区别对待
  • 5.2.2 滨水景观模式设计的一般原则
  • 5.3 发展趋势
  • 5.4 不足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实践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蚌埠淮河风光带[J]. 蚌埠党校学报 2015(03)
    • [2].美丽的沿江风光带[J]. 小读者 2012(03)
    • [3].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江苏省东台泰东河北侧滨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11)
    • [4].南昌赣江风光带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2)
    • [5].浏阳河沿岸风光带休闲体育资源调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3)
    • [6].鄂尔多斯市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SWOT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2(22)
    • [7].沿江风光带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策略——以湘潭市河街城市设计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8)
    • [8].太子河风光带主城区段滨河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7)
    • [9].“魅力雁城”建设背景下衡阳湘江风光带居民休闲健身状况与分析[J]. 林区教学 2014(12)
    • [10].大运河风光带植物造景分析[J]. 现代园艺 2014(24)
    • [11].株洲市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12(08)
    • [12].南京秦淮新河风光带结合公园主题的花境设计[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3)
    • [13].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休憩设施弹性布局策略研究[J]. 设计 2020(13)
    • [14].上饶市沿河风光带[J]. 艺术百家 2017(04)
    • [15].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沿江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0)
    • [16].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8)
    • [17].标识设计中系统属性的构成及个性化探究——以浏阳河东岸沿江风光带校园风光区为例[J]. 现代园艺 2017(10)
    • [18].基于SWOT分析的城市滨江区发展研究——以湘江风光带为例[J]. 全国商情 2016(20)
    • [19].湖南常德市马家吉河风光带景观设计[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S1)
    • [20].浏阳河风光带体育景观空间生产的机理及效应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7)
    • [21].深具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的探索[J]. 中外建筑 2010(05)
    • [22].长株潭湘江风光带休闲体育资源配置的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3].奉贤——崛起的上海市南缘生态风光带[J]. 防护林科技 2010(05)
    • [24].南京滨江风光带生态规划建设探讨[J]. 艺术科技 2018(10)
    • [25].南京市滨江风光带交通专项规划[J]. 江苏城市规划 2016(04)
    • [26].南京滨江风光带生态交通评价与建议[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09)
    • [27].长株潭湘江风光带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3(01)
    • [28].湖南民间造型艺术在湘江风光带户外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 创作与评论 2012(04)
    • [29].尊重场地特征 重塑滨江活力——以株洲河西沿江风光带为例[J]. 城市建筑 2014(04)
    • [30].常宁市宜水风光带[J]. 衡阳通讯 2013(02)

    标签:;  ;  ;  ;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设计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