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 徐馨琦
导师: 方平
关键词: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抑郁,焦虑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方式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使个体在做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自己的冲动行为。该理论强调如何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施加正面影响,符合了身心健康教育的时代需求,在教育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领域倍受关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测查了不同类型的学校(普通中学、重点中学),1543名中学生的情绪反应(抑郁心境和焦虑)、情绪调节策略及人际压力的水平,采用相关、回归、t检验、方差分析及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Amso4)等统计方法,探讨了青少年情绪反应、情绪调节策略及人际压力发展的特点及情绪反应与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情绪反应、情绪调节策略和人际压力存在年级、性别及学校类型的差异:年级愈高,情绪反应的水平就愈强;重点中学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较初中生好;2.情绪反应、消极应对策略、亲子压力和群体压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在同伴压力、师生压力和总人际压力上的差异明显高于女生;3.青少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消极应对策略对于青少年的情绪、人际压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同伴压力及群体压力能预测抑郁;人际压力对青少年情绪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同伴压力、亲子压力、师生压力、群体压力。4.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反应有极强的负向影响;人际压力对情绪反应有弱的正向影响,对情绪调节策略呈现负向影响;抑郁心境相对于焦虑对情绪反应水平的作用大。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和抑郁心境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人际压力影响焦虑和抑郁的产生;人际压力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的间接产生影响。 据此,本研究认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中要特别注重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和情绪的发展特点,培养青少年采取有效控制情绪的策略,能够使其在成长中保持健康的心态,较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本研究首次将人际压力专门纳入青少年情绪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反映了青春期除了课业压力外,人际压力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反应的重大意义,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同时利用结构方程,建构了情绪反应关系的模式,探索了青少年人际压力水平与情绪调节策略掌握的好坏与情绪反应强度之间内在的联系。丰富了青少年负性情绪多层面的研究,有助于预防青少年期负性情绪的发生以及其它由负性情绪引发的身心问题,为个体抑郁的终身预防提供依据;倡导以加大情绪健康教育、培养高适应、高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质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 分研究理论及文献综述
1.1 情绪反应理论
1.1.1 自我认知理论
1.1.2 人格理论
1.1.3 归因理论
1.1.4 心理应激理论
1.1.5 心理素质—应激理论(diathesis-stress)
1.2 情绪调节
1.2.1 情绪调节的定义
1.2.2 情绪调节的理论方式
1.2.3 情绪调节的策略
1.3 生活事件压力(应激)
1.3.1 应激的理论
1.3.2 人际压力
1.4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与情绪反应的研究现状
1.4.1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生活事件压力及情绪反应发展特点的研究现状
1.4.2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现状
1.4.3 青少年人际压力及其与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
2.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 本研究拟探讨的主要问题与假设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3.1.2 研究工具
3.1.3 实验程序
3.1.4 统计工具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青少年情绪反应、情绪调节策略和人际压力的发展特点
3.2.2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和情绪的关系
3.2.3 青少年人际压力、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的模型建构
第四部分 结果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心境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心理鉴别
附录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节选)
附录三、应对方式问卷(节选)
附录四、中学生生生活压力量表(节选)
附录五、中学生抑郁量表(节选)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高职女生学业情绪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D]. 马中霞.西北师范大学2015
- [2].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记忆中性材料的影响[D]. 李永跃.天津师范大学2018
- [3].基于幼儿情绪调节策略有效性认知的干预研究[D]. 黄进梅.广西师范大学2016
- [4].宽恕心理对大学生抑郁、攻击影响的研究[D]. 姚碧芳.苏州大学2018
- [5].同伴冲突情境、抑制控制能力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研究[D]. 郑卫.西南大学2018
- [6].大学生正念、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D]. 李炳坤.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 [7].3-6岁攻击性儿童在情绪调节策略上的差异性研究[D]. 蔡鸽.河南大学2014
- [8].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姜艳芳.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 [9].情绪调节策略、自我宽恕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 郑莉.宁波大学2012
- [10].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对中性材料记忆的影响[D]. 姚屹北.辽宁师范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调查及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D]. 王金奎.苏州大学2007
- [2].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 陈凤梅.福建师范大学2006
- [3].福州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策略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 伍霞.福建师范大学2006
- [4].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的实验研究[D]. 陈小玲.首都师范大学2007
- [5].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 关曦.山东师范大学2007
- [6].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段小池.吉林大学2007
- [7].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D]. 李英武.首都师范大学2005
- [8].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记忆任务的影响[D]. 杨海燕.首都师范大学2005
- [9].不同目标定向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 赵春黎.首都师范大学2004
- [10].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 贾海艳.首都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