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壳聚糖,磁性颗粒,抗菌性能
磁性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汪涵,朱登勇,夏觅真,吴琳梅[1](2019)在《磁性壳聚糖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共沉淀法一步制备磁性壳聚糖颗粒,并运用XRD、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大肠杆菌为供试菌,研究磁性壳聚糖颗粒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颗粒中Fe_3O_4结晶度及晶粒直径主要受壳聚糖含量的调控;磁性壳聚糖颗粒中壳聚糖含量增加,磁性壳聚糖颗粒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增强;磁性壳聚糖颗粒对大肠杆菌的适宜作用浓度为1.0 mg·mL~(-1)。(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龙佳,库建刚[2](2019)在《磁性颗粒团聚机理与磁团聚设备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磁性颗粒间磁作用力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磁性颗粒群磁团聚机理的认识,促进磁选设备的研制及磁选工艺的改进。本文从两个磁性颗粒间的磁作用、颗粒群的磁团聚及与磁团聚相关的磁选设备3个方面,回顾了磁团聚行为机理的研究发展历程,综述了磁团聚形成机理,分析了磁团聚机理在实验、仿真模拟以及磁选工艺改进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磁性颗粒的磁团聚机理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09期)
沈双娟,蒋丽钦[3](2019)在《纳米磁性颗粒的磁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具用相互竞争的近邻与次近邻交换耦合作用的Heisenberg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纳米颗粒的磁性质。模拟结果表明,当考虑次近邻交换作用时,系统的磁相图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叁类不同的磁有序:铁磁序(F)、第一类反铁磁序(AF1)及第二类反铁磁序(AF2)。利用不同的序参量来表征不同的磁有序,给出了颗粒尺寸、各向异性的大小等对铁磁或反铁磁颗粒的相变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马思雨,王鹏,杨玉志,孙剑飞,顾宁[4](2019)在《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及对其功能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组织修复领域中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干细胞示踪技术等原因,目前的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实验阶段。需要利用干细胞体内示踪技术对移植到体内后干细胞的分布、活性、分化、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因此,干细胞示踪技术的发展对解决上述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后,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有望实现体外无创、实时、安全、有效的长期示踪观察。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修复原理、磁性纳米颗粒参与协助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修复以及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的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王腾[5](2019)在《油液中铁磁性金属颗粒检测仪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到大型机械设备,小到汽车等家用机械设备,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内部的部件会因为相互摩擦产生磨损颗粒,这些磨损颗粒会在润滑油液中循环。通过对油液中的金属颗粒的数量、粒径的占比等信息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得知油液的情况,进而可以预防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发生,增加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油液中金属颗粒检测方法有的效率低下或者精度不高,有的设备昂贵。为此,本文研制一种基于双激励反向电感式传感器设计原理的油液中铁磁性金属颗粒检测仪,实现对油液中的铁磁性金属颗粒的在线检测。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金属颗粒检测仪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对检测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分析了感应电压信号的特征,并对检波解调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解调滤波电路可以有效的对波形进行处理,为检测系统的实物制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其次,对电磁式传感器的内部磁场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公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两种传感器模型进行对比,最终选用新型叁线圈外包式传感器作为测量传感器。设计制作了检测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检测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信号发生器、传感器、放大滤波电路、检波解调及低通滤波电路等装置。系统的软件部分完成了数据信息采集,利用STM32F103单片机进行ADC采样,并将采样的结果传递到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上位机软件通过颗粒处理算法对采集的颗粒的粒径进行处理,进而得出粒径区间数、粒径颗粒百分比等信息,并通过数据表格和图形动态显示测量结果,实现对磨损颗粒的监测,完成对磨粒的数据采集、与下位机的数据通信、应用颗粒检测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在应用软件上动态显示数据及打印报表等功能。最后,进行了系统的有关实验,让不同粒径的金属颗粒通过传感器,对研制的铁磁性金属颗粒检测仪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铁磁性金属颗粒检测仪能有效的捕捉粒径大于100μm的铁磁性金属颗粒,基本性能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可实现对机械设备磨损情况的监测。(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沈佳佳[6](2019)在《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共价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催化、药品生产、临床检测、环境等方面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游离的大肠杆菌细胞在反应溶液中不稳定,难以连续使用,并且当细胞用于催化,难以将细胞与后续产物分离。与游离细胞相比,经过固定化的细胞可以实现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并简化了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固定化技术已被证明可以改善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性质。本文通过制备一种表面携带炔基基团的磁性纳米载体,利用迭氮-炔基的有铜点击化学反应实现重组大肠杆菌的共价固定化。首先制备了一种炔基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SiO_2-NH_2-alkyne。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得到Fe_3O_4@SiO_2磁性纳米颗粒,然后利用硅烷化试剂APTES对Fe_3O_4@SiO_2颗粒进行表面氨基修饰,得到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SiO_2-NH_2,最后利用氨基和羧基的缩合反应对Fe_3O_4@SiO_2-NH_2颗粒进行修饰,得到炔基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SiO_2-NH_2-alkyne。通过FTIR、TEM、SEM、XRD和DSC等方法对磁性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确定成功制备了炔基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SiO_2-NH_2-alkyne。使用对甲苯磺酰氯处理D-阿拉伯糖,然后加入乙酸酐对5号位的C进行活化,活化后加入NaN_3进行取代反应,得到5-迭氮基-1,2,3-叁-O-乙酰基-D-阿拉伯呋喃糖。然后用甲醇钠处理,中和得到5-迭氮基-5-脱氧-D-阿拉伯呋喃糖。进一步将5-迭氮基-5-脱氧-D-阿拉伯呋喃糖与草酰乙酸钠缩合,得到KDO-N_3,在弱酸条件下脱羧后得到其铵盐KDO-N_3·NH_3。使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对制备得到的KDO-N_3进行结构分析,证实结构正确。将制备得到的KDO-N_3通过代谢整合插入到重组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表面,然后与上述制备得到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SiO_2-NH_2-alkyne通过有铜点击化学连接,得到共价固定化细胞。并对影响固定化的因素(细胞载量、固定时间、固定温度、pH和二价铜离子浓度)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固定化细胞的条件为:细胞载量为0.67 mg/mg,固定化温度45 ~oC,固定化时间10分钟,固定化pH 6.0,二价铜离子浓度为20 mM。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对固定化细胞和游离细胞的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具有更好的pH耐受性。在经过10次循环利用后,固定化细胞仍保留50%以上的初始活性。固定化细胞的活性分别比游离和KDO-N_3修饰细胞高5倍和2.5倍。利用固定化细胞催化甘油转化为1,3-二羟基丙酮测试固定化细胞的催化效率,在反应12小时后,固定化细胞生成的DHA比游离细胞多1.4倍。结果表明,利用点击化学方法固定化大肠杆菌,催化反应生成DHA,在反应中不需要添加辅酶NAD~+,且操作简单,可以为固定化细胞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28)
刘泰奇[7](2019)在《用于海面除油的碳包覆磁性漂浮纳米颗粒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于除油的吸附材料种类繁多且效果显着,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油水选择性差、无法漂浮处理、回收费时费力、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对连续性差、面积大的薄油层无法解决。因此,开发针对大面积薄油层快速处理的吸附材料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基于乳液聚合法和高温碳化研究了两种选择吸附性的可漂浮纳米吸油颗粒及其配套设备和使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以纳米四氧化叁铁和葡萄糖为原料,以司班-60为乳化剂,以碱式碳酸铜为催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出粉体,该粉体由碳包覆核壳磁性吸附颗粒组成,其饱和磁化强度为33.92 emu/g,磁导率为1126.08,粒径为200~300 nm,包覆层厚度约为50 nm,是介孔结构,孔径为12.7 nm,孔容为0.014 cm~3/g,对煤油,柴油和机油的吸附能力为3.05g/g,3.25 g/g和3.38 g/g。2.以乳液聚合法和高温碳化法为基本合成路线,本着对碳层的加固与内核材料多样化的探索,添加TEOS(正硅酸乙酯)和铁氧体来研究吸附颗粒性能的影响,改性后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提高12.74%,磁导率上升至1461.49,热稳定温度高达303℃,对煤油、柴油和机油的吸附率分别提高5.63%、5.23%和6.04%。3.针对上述纳米除油颗粒的特性,开发了除油船和岸上低温蒸馏设备,并介绍了除油船的叁大部分:遥控动力部分、喷粉部分和捕粉部分。根据除油船,开发了一套使用方法。(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6)
Apostolov,A[8](2019)在《磁性纳米颗粒对癌细胞杀伤有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据Apostolov A 2019年3月11日[Eur Phy J,2019,92(3):58-58.]报道,保加利亚研究人员利用磁性材料将热量传递给肿瘤,发现肿瘤细胞对破坏性热的特定吸收率取决于纳米粒子的直径和组成。传统的癌症治疗如胰腺、脑肿瘤或肝脏肿瘤等,采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患者的存活率低。研究人员使用交变磁场激活靠近肿瘤细胞递送的磁性纳米颗粒。如果纳米粒子被肿瘤细胞很好地吸收而不是被健康组织中的细胞吸收,则热疗是有效的。因此,其有效性取决于具体的吸收率。研究人员研究了几种由铁氧体的氧化铁(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韩应强,孙爱民,潘晓光,张伟,赵锡倩[9](2019)在《Y~(3+)掺杂对Ni-Cu-Zn铁氧体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50℃下烧结得到了Y~(3+)取代部分Fe~(3+)的Ni_(0.3)Cu_(0.2)Zn_(0.5)Y_xFe_(2-x)O_4铁氧体,掺杂量分别为0、0.025、0.05、0.075和0.1。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少量的Y~(3+)掺杂并不会破坏Ni-Cu-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但是当掺杂量大于0.025时会有少量YFeO_3杂相生成。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先减小后增大,晶粒尺寸和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纯的Ni_(0.3)Cu_(0.2)Zn_(0.5)Fe_2O_4铁氧体相比,掺杂后的样品的矫顽力、剩磁、矩形比和居里温度都增加,但均表现为顺磁性。当掺杂量为0.025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了68.98 emu/g,居里温度升高到215℃。(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王军长[10](2019)在《铁基非晶纳米颗粒增强磁性纳米流体热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液体因其独特的热物性在能源、生物医学及电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Fe304磁性纳米颗粒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好、且表现出超顺磁性,因此成为磁性液体热物性研究的主要载体。可是受限于Fe304半导体性和亚铁磁性的本征属性,Fe304基磁性液体热物性的提升已接近天花板。因此,需要开辟具有优良热物性的新体系。本研究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 FeZrB非晶磁性纳米颗粒,并对制备的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的添加方法、浓度、温度以及气氛会对产物的形貌、成分、组织、热稳定性以及磁性产生重要影响。不同于铁基非晶条带,我们所制备的FeZrB非晶颗粒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磁热稳定性,且在晶化过程中磁化强度表现出剧烈的转折:在晶化峰附近磁化强度先迅速跌落、后快速上升。用FeZrB非晶磁性纳米颗粒制备了磁性纳米流体,研究了其在交流磁场下的磁致热效率。在50 kHz、250 Oe的交流磁场下,FeZrB磁性纳米流体(FeZrB MNF)表现出更高的致热速率,其比吸收速率(SAR)约为Fe304磁性纳米流体(Fe3O4 MNF)的2.4倍。通过调节交流磁场的强度,FeZrB MNF的温度可稳定在癌细胞热疗所需区间(42~47℃)。相比于Fe3O4 MNF的驰豫致热,FeZrB MNF的磁致热源于驰豫、磁滞损耗以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FeZrB非晶磁性纳米颗粒提高了磁性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在低浓度下,FeZrB非晶纳米颗粒的加入降低了基液的热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FeZrB MNF的热导率先降低、后增加。我们通过瞬态平面热源法和瞬态热丝法证明了磁性液体与探测器间的Kapitza热阻是导致低浓度下FeZrB MNF热导率负增长的原因。2 vol.%FeZrB MNF的热导率提高率达到34.0%,远高于相同浓度下的Fe304 MNF。在外加磁场下,在FeZrB MNF中也观察到了链状结构的存在,但热导率并未发生明显提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FeZrB非晶磁性纳米颗粒增强磁性液体的热物性,以提高磁性液体的磁致热效率以及热导率,探索非晶磁性纳米颗粒在磁热疗及换热方面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8)
磁性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展磁性颗粒间磁作用力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磁性颗粒群磁团聚机理的认识,促进磁选设备的研制及磁选工艺的改进。本文从两个磁性颗粒间的磁作用、颗粒群的磁团聚及与磁团聚相关的磁选设备3个方面,回顾了磁团聚行为机理的研究发展历程,综述了磁团聚形成机理,分析了磁团聚机理在实验、仿真模拟以及磁选工艺改进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磁性颗粒的磁团聚机理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汪涵,朱登勇,夏觅真,吴琳梅.磁性壳聚糖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2].龙佳,库建刚.磁性颗粒团聚机理与磁团聚设备研究进展[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3].沈双娟,蒋丽钦.纳米磁性颗粒的磁相变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马思雨,王鹏,杨玉志,孙剑飞,顾宁.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及对其功能的调控[J].中国材料进展.2019
[5].王腾.油液中铁磁性金属颗粒检测仪研制[D].济南大学.2019
[6].沈佳佳.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共价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D].江苏大学.2019
[7].刘泰奇.用于海面除油的碳包覆磁性漂浮纳米颗粒的应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8].Apostolov,A.磁性纳米颗粒对癌细胞杀伤有效[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9].韩应强,孙爱民,潘晓光,张伟,赵锡倩.Y~(3+)掺杂对Ni-Cu-Zn铁氧体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10].王军长.铁基非晶纳米颗粒增强磁性纳米流体热物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